Loading AI tools
苏联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72主战坦克是苏联在1967年开始研制的主战坦克,于1977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红场阅兵式上公开露面。T-72可说是苏联追求于欧洲进行大规模纵深作战的产物,以大量性能适中且低成本的主战坦克集群进行突击,在冷战后期取代T-55成为苏联装甲部队的主力。除了大量服役于苏联陆军之外,也大量外销和授权华沙条约组织盟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及南亚的印度生产,到2020年总产量达2万4千辆。T-72同时是多个国家自制坦克的基础,南斯拉夫的M-84 、伊拉克的“巴比伦之狮”及罗马尼亚的TR-125,都是自授权生产的T-72基础进行在地客制化改良的产物,中国的85-IIM坦克设计也受到T-72所影响。虽然第一辆T-72早于1973年出厂,但由于性能可靠及价格低廉,就算2006年俄罗斯国内的T-72坦克生产线部分关闭,在俄罗斯仍有生产延寿升级版作为自用及出口。
T-72主战坦克 | |
---|---|
类型 | 主战坦克 |
原产地 | 苏联/ 俄罗斯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73年-至今 |
使用方 | 苏联/ 俄罗斯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 印度 白俄罗斯、 乌克兰 叙利亚、 伊拉克 (下略,详见使用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两伊战争 1982年黎巴嫩战争 海湾战争 南斯拉夫战争 伊拉克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二次车臣战争 南奥塞提亚战争 利比亚内战 叙利亚内战 顿巴斯战争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3年别尔哥罗德州袭击 其他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Kartsev-Venediktov设计局 |
研发日期 | 1967年-1973年 |
生产商 | 下塔吉尔 乌拉尔机车车辆厂 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 |
单位成本 | 2009年:30,962,000-61,924,000卢布(约100万-200万美元) 2011年:50万美元 |
生产日期 | 1973年至今 |
制造数量 | 25,000[1][2]-30,000[3]辆 |
衍生型 | T-90主战坦克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46吨 |
长度 | 6.95公尺(包括炮管9.53公尺) |
宽度 | 3.59公尺(包含履带侧裙) |
高度 | 2.23公尺(不包含车顶的NSVT机枪) |
操作人数 | 3 |
装甲 | 复合装甲 |
主武器 | 2A46125毫米滑膛炮 |
副武器 | 7.62毫米PKT KT同轴机枪 12.7毫米NSVT防空机枪, |
发动机 | 四冲程V型12缸V-46柴油发动机 780匹 |
功率/重量 | 18.6匹/吨 |
变速 | 机械传动 |
悬挂 | 扭力杆 |
作战范围 | 460公里(普通) 700公里(附挂油箱) |
速度 | 60km/h(37mph) |
T-72并不是苏联装甲兵总局所拟定的战车研发计画,它的萌生与乌拉尔机械制造局研发团队的野心以及新式战车T-64主力战车的服役困境有关。在166工程制式化成为T-62主力战车后,苏联将次世代战车寄托在乌克兰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进行的432工程(Object 432项目),也就是后来的T-64。T-64由资深的苏联战车工程师亚历山大·莫罗佐夫所领导的团队研制,性能顶尖,且苏联计画在1970年将所有国内战车厂转产该型战车取代现有的T-54/55和T-62。然而先导量产车实际拨交到苏联陆军后,复杂的T-64带来的高故障率让装甲兵总局一筹莫展,大量采用未完成充分测试就量产的T-64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故障不断,各个T-64生产厂派驻部队的机械技师被士兵们开玩笑地称作“半永久居民”。不只如此,T-64使用的柴油引擎制造工时也非常高昂,为当时刚完成研发的V-45柴油引擎的两倍。
当T-64的问题持续未改善,装甲兵总局认知到它们得先暂停让其它战车工厂转换量产线,而需要一种性能较好、但可靠性也好、且比较廉价的新型战车,好替换当时服役数量巨大的T-55家族,确保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在战车素质上可以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对抗。在这情况下,装甲兵总局向下塔吉尔战车设计局(OKB-520设计局)下令研发一款“简化版T-64”,为了加速设计局的进度,装甲兵总局提供了6辆T-64A先导量产车供乌拉尔厂分析。[4][5]OBK-520设计局负责研发的工程师该设计局的首席战车设计工程师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卡尔采夫,设计局最初为这辆简化版战车的调整是更换成乌拉尔机械车辆厂在“167T工程”中研发的自动装弹机,其特征为分装式弹药水平放置的弹夹式结构,具有高妥善率的优势。动力则使用V-45柴油引擎(由V-2柴油引擎改良,输出功率700匹马力),替换原本的自动装弹机以及5TDF柴油引擎,并以T-62的铸造均质钢炮塔替换原本的复合装甲炮塔,这个研发计画在1967年启动,称为“172工程”。在1968年1月推出172工程原型车时,因为与T-64差距过大,装甲兵总局对卡尔采夫非常不满,但是装甲兵总局也理解这个设计可能有办法满足量产需求,因此让乌拉尔厂继续进行研发。
在172工程研制的过程中,设计局也持续地在测试T-64A,理解该车的妥善率问题根源,卡尔采夫认识到在T-64的设计基础上许多技术是不成熟的。[4]卡尔采夫持有与负责T-64项目的亚历山大·莫罗佐夫不同的设计思想。但若是以现有技术改良,则无法获得良好的结果。而卡尔采夫意识到最好的方式是放弃T-64架构,仅沿袭T-64的设计理念去打造一辆新战车才能满足需求。为此,设计局刻意欺瞒装甲兵总局,以“172M工程”项目的名义向上层申请改良经费。装甲兵总局得到的文件会以为“172M工程”是“172工程”的精进。但实际上,“172M”工程是导入“167工程”(1961年开发的新式行走机构的T-62坦克改进型试验样车)的技术,仅保留了新战车使用的125mm滑膛炮与车体设计概念,与原本的T-64已经鲜少共通性。
由于更换了更重的动力套件,172工程的车重比T-64增加5公吨,这使得原先设计的悬吊系统无法承载。工程师因此导入167工程的悬吊装置,以及外复橡胶路轮的设计提高悬吊承载重量。发动机也更换成提升至780匹马力的V-46柴油引擎,[5]遂成为原型车Object 172M。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难度采用诸多简化设计,例如火控系统与复合结构装甲。新坦克与其说是T-64简化型其实更像是由“167工程”的底盘参考了T-64的设计发展而来,“172M”样车就是后来T-72真正的原型车。[4] 172工程从1968年开始在库宾卡进行测试,1969年,因为T-64的可靠性问题苏联内部出现一波斗争,反对T-64技术成熟度的乌拉尔厂工程师遭到强迫退役解职,设计局的总工程师从卡尔采夫更换为瓦列里•尼古拉耶维奇•韦涅季克托夫。韦涅季克托夫作为卡尔采夫的副手,也是乌拉尔厂的资深设计师,在这情况下扛住政治压力继续推动172M工程。1969年底,“172M工程”样车出厂,在库宾卡进行测试后,又与T-64A进行对比测评,172M工程的妥善率远优于T-64A,从1971至1973年期间在外贝加尔湖、欧俄、中俄与西伯利亚等地区进行野外对比测试,尤其可靠性能突出。
与此同时,T-64A的妥善率问题至1971年已经让苏联国防工业的主负责人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都按捺不住,在无法确定如何协调的情境下,乌斯季诺夫在同年颁布了第326-113号法令,允许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停止量产T-64的准备作业,从1972年1月1日开始量产172M工程。在1973年,第一批172M工程量产车出厂,拨交给苏联陆军测试,1974年正式定型服役,代号为T-72。同时和T-64战车一并使用。T-72坦克于1977年10月首次向法国国防部代表团公开展示,在同年11月7日苏联纪念十月革命60周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公诸于世。
T-72坦克车内分为前部驾驶舱、中部战斗舱、后部动力舱3部分。位于车体中部的铸造结构炮塔呈半球形,车身前方上部装有“V”型挡水板。车身两侧各装有6个直径750毫米的路轮、路轮上方装有3个托带轮,车辆悬吊系统为扭力杆。柴油引擎采用横向布置,变速箱使用从T-64开发的行星式机械传动装置。 T-72与T-62相比,使用自动装弹机减少了为装填手站在坦克内装弹需要分配足够的垂直空间,坦克的高度降低。 T-72与T-64外观相似但内在完全不同,与T-64相比,T-72在机械可靠度上更好,且整体造价仍相对低于T-64,对T-72的出口有着积极影响,尽管苏联时代量产的T-72在技术上被认为逊于同期出产的T-64或T-80,但是设计较为原始的T-72车体仍保有升级容馀,行动装置有增加承载能力的潜力,T-72的设计基础,使其在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仍持续地被俄罗斯与其他使用国家选用,并被不断改进,包含引进新式火控系统与热影像仪,改良自动装弹机等,甚至大幅修改炮塔构型、装甲配置与自动装弹机的设计,进行了与T-90主力战车类似的技术升级。
T-72的主要武装是125毫米滑膛炮2A26与2A46系列(也称为D-81),这型火炮也装载在其他苏联坦克如T-64和T-80上,它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破片榴弹(HE-Frag)与反战车飞弹。其中反坦克飞弹是从T-72B开始才具备发射能力,这是因为在这之前的T-72追求简化机械结构,缺少了指挥导引反战车飞弹需要的瞄具与射控装置。
为了使炮弹相容于自动装弹机,2A26/2A46系列滑膛炮采用了独具一格的分装式可燃药筒的弹药设计:榴弹与破甲弹分为弹丸及可燃药筒,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则由弹芯(包裹在前置装药中)及可燃药筒构成。弹药分装的设计虽然便于装填,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由于火炮药室和装弹机部件限制了每一截的弹药长度,而尾翼稳定穿甲弹的弹芯仅能存在于前半截,所以弹芯容许长度相对较短,因此弹芯的重量、长径比受到严重限制(而西方普遍使用的定装式炮弹由于弹芯可以贯穿整个药筒,所以弹芯长径比潜力优势明显)。2A46滑膛炮早期所配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3BM12,长径比仅有10:1)由于弹芯粗短、质量轻,虽然能达到可观的1,800米/秒的高初速,但是远距离存速衰减严重且侵彻体短小,尚无法在2,000米距离有效地贯穿西方国家的先进坦克如豹2、挑战者1与M1艾布兰的正面装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个使用国对此缺陷开展了许多改进方案。主要为提高火炮药室容积、改进装弹机部件,使得火炮能装填发射更长的炮弹;改进弹药生产工艺,在保证坚固的情况下能将弹芯制造得更细长(已经达到22:1甚至更高),侵彻体尽可能地贯穿整个弹芯,使弹芯远距离存速更高、侵彻力更强;改进装药配方,提高弹道性能(比如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专用的4Zh63药筒,使得炮口动能提高了约5%)。到2000年代,乌拉尔厂通过翻修升级T-72,2A46M配套的自动装弹机改进可以适配弹芯更长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如3BM59/60)。
由于主炮具有液压双轴稳定器,所以T-72理论上能够在行进间瞄准射击。然而早期型号的T-72的火控系统较为简陋,因此在远距离的命中率表现并不理想。在装填炮弹的过程,主炮会自动将仰角移动至特定角度,这时由于瞄准仪具有独立的垂直轴稳定,所以射手能够在装填过程中持续地瞄准目标,装填完毕后主炮仰角会移动至与瞄准仪同步的位置实现垂直方向自动调炮。
最初生产型T-72 Ural使用的带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的瞄准仪。在1975年炮手瞄准装置换装了整合雷射测距仪的TPD-K1瞄准仪。在1981年T-72A开始换装有横向提前量指示功能的1A40火控系统,横向提前量由火控系统解算给出后需要炮手再手动把横向分划对准目标。1A40虽然进行了升级但终究只是扰动火控系统。
T-72除了主要的瞄准仪之外还有一具TPN-1-49-23主动式夜视瞄准仪,它必须使用与主炮同轴安装一个L-2AG红外线探照灯作为光源,有效范围低于800米,T-72夜视仪除了主动红外成像模式还具有被动微光增强模式。由于成本以及技术的考量,早期型号并没有如西方国家一样普遍配用热成像仪进行观瞄,热成像仪在精准度以及全天候工作的优势自海湾战争后成为T-72性能提升的重点之一。
T-72搭载的瞄准系统一直是昼夜通道分置的模式,直到安装了“松树”-U综合炮长镜,新的火控系统把包括热成像等昼夜瞄准通道集成在了一起,并加入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而到了2022年后因应俄罗斯在战争当中被西方国家制裁而换用全俄国产零件的1PN-96MT-02炮手热影像仪,除了省略光学通道其馀性能大致不变。另外T-72绝大多数系列车长没有射控设备,只有一个给予车长昼间360°周视功能的TKN-3型车长镜,直到T-72B3M、T-72M4 CZ分别在车长席新增PK PAN、TURMS-T型车长周视镜的升级版本出现,才给予车长超越射击功能。
T-72的辅助武器是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以及一挺由车长操作的12.7毫米防空机枪(此机枪位于车长背后,是与苏联其他坦克一个明显的区别)。
T-72和T-64、T-80一样采用自动装弹机装填炮弹,乌拉尔机车车辆厂研制的T-72坦克的自动装弹机克服了T-64A自动装弹机的缺陷。分装式炮弹采用上下水平方式放置在炮塔吊篮下部的转盘内,上面是发射药筒,下面是弹头,弹盘其中可装载22发炮弹。装填时炮弹提升机构会上升至炮尾环高度,推弹机分两次,先装填弹头然后接著下降装填发射药筒。击发后剩馀的金属弹底会被退出炮膛由后面的弹出器接住,然后从炮塔后方的开口抛出车外。
T-72的自动装弹机故障率相对T-64有较大改善。T-72的装弹机和T-64的装弹机设计之间略有差异,前者装弹机弹头和发射药被水平放置减少了弹药的投影面积,也不会封闭炮塔和驾驶舱间的通道,但其设计如上所述较不利于快速装填(没有T-64的弹药一次推入炮膛装填快)。装弹机使得T-72能够达到每分钟约6-8发的射速,装填程序平均只要6.5-7秒就能完成,但是因为转盘仅能单向旋转所以最长时可能需将弹蓝旋转近一圈,要15秒完成装填。不过一旦遭遇主炮液压系统故障或自动装弹机故障,装填所需的时间将增加许多。后来装在T-90和其他新式T-72上的新式自动装弹机除了能够装载较长的炮弹,能够双向旋转,还具有连续装填模式:在主炮击发后自动装弹机会自行装填同一种炮弹。这些改进使得自动装弹机的装填程序更加缩短,在13秒内能连续射击3发炮弹,平均每发仅花费4.3秒。
T-72的主要防御手段为复合装甲,在均质钢之间放入异质材料的夹层,结构较为完整,成本也比较低廉;但于强度以及升级潜力则不及西方国家新型坦克所采用的模块化装甲(于焊接炮塔上以螺钉栓上可更换的大型装甲块)。最初的T-72炮塔仅有以均质铸钢构成,炮塔正面位置最厚,车体首上则是在均质轧压钢板中间夹入一层玻璃纤维层压板材料的复合装甲。T-72A炮塔正面改用夹层玻璃纤维填料的复合装甲,炮塔及车体正面的厚度因此增加到了280毫米厚。随着德国莱茵金属120mm滑膛炮的出现,在1980年代中后期将炮塔空腔内的夹层替换成由多层的高硬度钢板和橡胶、弹性元件填料以及合金板交叠而成的膨胀层组成(西方称非爆炸式反应装甲/NERA)复合装甲后,T-72B的炮塔厚度更是增加到了300毫米,这是因为非爆炸式反应装甲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才能发挥效果,和西方的乔巴姆装甲类似。另外,车身正面也额外增加强度较高的BTK-1Sh(代号Sh为电渣重熔之意)装甲钢。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后苏联测试了缴获的英制105毫米L7线膛炮的M111/DM23穿甲弹后发现1978~1979年份生产出来的T-72和T-80的车体能被其击穿,于是为这些T-72和T-80都增加了一层16毫米厚的附加装甲补强。到了海湾战争中,伊军的T-72M1正面可以在任何距离内抵御英制105毫米L7线膛炮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车体上部的射击。后来根据CIA的文件,在黎巴嫩战争时叙利亚的T-72没有任何从正面被成功击穿的例子。[6]
为了对付反装甲飞弹与火箭这类含有成型装药的武器,苏联根据中东各国与以色列交战的经验,在1980年代开始研制爆炸反应装甲,如贴磁砖般装上大量反应装甲的样貌成为苏联坦克的一大特征,此后的苏联战车因为车身装设大量反应装甲的装设挂勾,因此取消了车体挡水板。初期的反应装甲如“接触”1型(Kontakt-1)采用不对称的炸药层,能大幅提升对成型弹头武器的防护力;但是“接触”1型的外层容易被小口径武器贯穿引爆,而且每块反应装甲只能使用一次。1994年冬季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大量俄军坦克在进攻格罗兹尼时,许多坦克因为被轻武器诱发反应装甲,而失去防御反坦克武器的作用。较新式的“接触”5型(Kontakt-5)采用不同的设计,最外层钢板因为较厚重所以不会因为内层炸药引爆而被炸开,也不容易被小口径武器破坏。其内含有多层钢板与炸药,在被翼稳脱壳穿甲弹或反战车高爆弹击中时,这些夹层会因底下炸药的爆炸鼓起,耗散穿甲弹或高速喷流部份能量。
T-72除了配备复合装甲与反应装甲以外,早期T-72车侧翼子板上还装备有4块鱼鳃式侧裙板,但这些侧裙板脆弱易损经常被拆下,T-72A更换为更耐用的整体式包覆钢板的橡胶侧裙,以保护车体侧来自反装甲武器的威胁。T-72坦克除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外自T-72A开始配备了902型“Tucha”烟雾弹发射器,可以发射烟雾弹掩护坦克转移阵地;新式烟雾弹能够阻绝红外线或是激光,降低敌方以热成像仪观测或使用雷射导引飞弹攻击的能力。另外在2006年俄罗斯公开展示使用Nakidka伪装套件的T-72BM,它能降低坦克散发的热讯号与雷达波反射,使坦克在热成像仪或雷达中更不容易被探测到。
T-72最为人所知的缺点是:
T-72还有其他“缺陷”:
型号 | 说明 |
T-72A | 代号为176工程,为172工程(T-72乌拉尔)改良型,从1979年开始量产。主炮更换成2A46,配备内置雷射测距仪的TPD-K1瞄准仪,1982年换装具有计算前置量功能的1A40火控系统。铸造炮塔前方外加上一层厚80公厘,采用烧结陶瓷颗粒的复合装甲夹层,美国陆军昵称为“多莉·帕顿” 另外,还增加整体式包覆钢板的橡胶侧裙板。1980年开始在炮塔正面加装902型“Tucha”烟雾弹发射器,多联装发射器呈横线布置。 后期型被称为T-72A mod.1983,首上焊装了16毫米厚的钢板补强,炮塔上增加了中子防护层。 |
T-72AG | 乌克兰的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装、火控系统、柴油发动机与爆炸反应装甲 |
T-72AMT | 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下属基辅装甲修理厂以T-72A进行现代化翻修的延寿版本,此型号在2018年开始测试,2021年交付乌克兰陆军使用。车体反应装甲沿用接触1型,炮塔则换用利刃反应装甲提升防御力。炮长瞄准镜更换为1K13-49和1G46M,增加炮射反战车飞弹能力;车长观测塔换用T-64BV规格的UTES-1,使车长可在车内操作防御机枪。通讯装置更换为整合CH-3000M导航装置并与北约通信规格兼容的Lybid K-2RB车载无线电。动力装置则以翻修升级的V-84-1柴油引擎(输出功率840匹马力)搭配T-80的履带。在整体性能上介于T-72B至T-72B3之间。 |
T-72AMT Zr. 2022 | T-72AMT的简化版本。拆除T-72AMT炮塔右侧的“月神”红外探照灯,估计装备了TPN1-49-23UM 被动红外线夜视仪以强化夜间作战能力,另外取消了T-72AMT的摇控武器站,虽然有安装旧式的机枪护盾,履带仍是T-72A原装的铸造履带而非T-72AMT使用T-80同款橡胶履带[8] |
T-72AV | 取消车体挡水板,配备“接触”-1 爆炸反应装甲的T-72A,乌军的T-72AV都配备红外线探照灯“月亮-2”[8] |
T-72AV Zr. 2021 | 经过现代化改装的T-72AV,采用了与T-64BV Zr. 2017几乎相同的升级内容,如炮手热成像仪、GPS导航系统、北约式无线电以及拆除红外线探照灯并在原位加装反应装甲[8] |
T-72B | 代号为184工程,1984年入役。相对于T-72A,修改了车体和炮塔装甲,炮塔正面装甲增厚,在正面内含有多层铝板、橡胶复合夹层,可从炮塔正面顶部的凹槽识别其位置,炮塔顶部布上一层25毫米厚的中子防护层,美国陆军昵称为“超级多莉·帕顿”(Super Dolly Parton) 火炮更换为2A46M,火控系统改用具有炮射导弹控制套件的1A40 -1,可发射9K120“芦笛”(Svir) 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 动力系统由原来的V-46柴油机更换为840马力的V-84-1柴油机。 |
T-72B1 | 不具发射导弹能力的T-72B[8] |
T-72B1MS | 基于T-72B的改装升级型,配备新的火控系统,具有热成像仪通道的“松树”-U炮镜和“鹰眼”车长周视镜。俄罗斯专为外销市场,在2012年推出。 |
T-72B3 | 库存T-72B改进的延寿升级型,T-72B3的改进分mod.2011、mod.2014、mod.2016三个阶段。最初火炮、火控及装甲比照T-72BM升级,无线电和车内灭火、防爆系统亦得到升级。炮塔新增“松树”-U多通道瞄准仪,新型的Р-168-25У-2通讯系统。其2A46M-5滑膛炮新增3BM59"Svinets-1"(贫铀穿甲弹)和3BM60"Svinets-2"(钨合金穿甲弹)等两款新弹药。 动力系统有配备V-92S2有的还是V-84,后期升级了“化石”反应装甲。俄罗斯将现役旧型T-72B翻修至T-72B3规格。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后,俄军曾于T-72B3炮塔顶安装爆炸反应装甲与铁架,并改用1PN-96MT-02炮手热影像仪取代“松树-U”多通道瞄准仪[9]。 |
T-72B3M/(B4) | T-72B3实验性改型之一,有称为"T-72B3 mod.2014",炮塔观瞄设备升级为T-90MS与T-90M配备的PK PAN型系统,动力系统升级为1,130匹马力的V-92S2F柴油发动机,配备新型Relikt爆炸反应装甲与Rectus被动式反应夹层装甲,车内仪表升级为数位显示终端。 这个型号的识别特征是增加了车长周视镜,但之后并没有用在T-72B3的改进上。截至2017年11月俄罗斯陆军已装备154辆此型号。 |
T-72BA | 火控系统升级为1A40-1M,增加了横风传感器,履带换成了双销履带。 |
T-72BM | 1988年开始量产,与原先B的区别为配备“接触”-5型爆炸反应装甲的T-72B,称为T-72B mod.1989。 |
T-72BM/T-72B2 | 基于T-72B改进型,配备具有热像仪通道的新式“松树”-U瞄准仪、装有炮口基准系统的新式2A46M-5滑膛炮、1000匹马力的V-92S2柴油发动机与新式Kontakt-5爆炸反应装甲,附加装甲布局类似T-90A,只改进了一些样车。 |
T-72BV | 配备接触1型爆炸反应装甲的T-72B。 |
T-72M | 外销型,授权给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生产。规格近似1979年版本的T-72A,但是采用技术水平缩水不同装甲结构炮塔,配备2A26型125毫米主炮 |
T-72M1 | 外销型,也授权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生产,是T-72的升级版,在装甲、火力和机动性有所改进,战斗能力和生存能力比原版T-72表现更好。T-72M1/M1R 的主武器是1门 125 公釐2A46型滑膛炮,可发射各种类型的弹药,包括穿甲弹、高爆弹和反坦克弹。次要武器有1挺 7.62 毫米 PKT型 同轴机枪,以及车长指挥塔上的 12.7 公釐对空/平射机枪[10]。 |
T-72M1R | |
T-72M1M | 基于T-72M1的升级改进型,更换为接触-5反应装甲,新型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改进型动力组件,在2002年推出[11],也称为T-72M1S。 |
T-72M2 | 保加利亚的M1升级版,配备新型的夜视镜和20毫米机炮 |
T-72M4 CZ | 捷克的T-72M1改良型,采用新式的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稳像式火控系统与爆炸反应装甲 |
T-72M5 | 在T-72EA的基础上推出了性能更先进的,兼顾自用和推向外贸市场的T-72新改型[12] |
T-72MP | 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武器、火控系统、新式车长指挥塔、柴油发动机与爆炸反应装甲 |
T-72EA | 捷克圣剑公司(Excalibur Army)提供给乌克兰的翻修升级型T-72,车辆来源取自华沙公约组织退役的T-72M/M1。T-72EA的主炮沿用T-72M1的2A46M,发动机翻修现代化后提升至V-84引擎标准,具有840匹马力的输出功率,操控仪表也经过翻整,导入人因工程学优化设计与数位化资讯萤幕。捷克研发的DYNA反应装甲替换了一部分原装的苏制接触1型反应装甲,炮手夜视观测镜更换为具有热影像仪的新装备,并拆除了原配置的红外线探照灯,战术无线电则由捷克MESIT公司制造符合北约通信规格制品。[13]圣剑公司从2022年起11月开始获得美国与荷兰的资金挹注翻修T-72EA,以4天一辆的进度进行T-72EA的翻修改装,目前累计订单为90辆。 |
T-72S | 外销型,规格近似T-72BV,提升了火控系统的性能 |
T-72UA1 | 以T-72B1为基础升级而成的坦克,换装了1050匹马力的5TDFMA-1引擎,这款引擎是针对炎热的埃塞俄比亚下运作而开发,就算温度到达55°C或以上也不会有一般T-72出现引擎出力下降的问题,由于引擎体积缩小了,多出的空间可以加装辅助动力系统和冷却器。防护方面,炮塔前方换装“刀”反应装甲以及在首上安装“接触1”反应装甲,强化对化学能弹头的抗性。而主武装与副武装都是沿用T-72B1,一如T-64B1M,火控系统和观察器并没有升级以压低坦克的价格,因为这款坦克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十分先进而昂贵的坦克。而且一如T-72B1,炮手观瞄仍然沿用TPN-3-49所以没有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能力。另外,T-72UA1也换装了与T-80同款的双鞘式履带[8] |
T-72 Ural | 最初的T-72(172M工程),配备具有合像式光学测距仪的TPD-2-49瞄准仪与125毫米坦克炮2A26M-2 |
T-72 Ural-1 | T-72改良型(172M1工程),炮塔置入石英砂填充夹层,后期型改用TPD-K1激光测距瞄准仪 |
M-84 | 授权给南斯拉夫生产的T-72M改良型,射控系统是南斯拉夫自行研制的,亦外销给科威特。 |
PT-91 | 波兰以T-72M1车体基础发展的改良型,将原先苏联制硬体以波兰本国自制品替换,并结合西方技术研制的火控系统。而称为PT-91M的升级版外销至马来西亚 |
TR-125 | 罗马尼亚的T-72M1改良型 |
T-72-120 | KMDB公司所提出的提升方案,包含自动装弹机的加长型炮塔,能发射北约标准规格的120毫米炮弹 |
第五次中东战争又名“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馆受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攻击,对黎巴嫩南部发动进攻,目的是要消灭巴解组织和驱逐驻当地的叙利亚军队。
双方的战斗发生在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公路上,这是T-72M和以色列国产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之间的首场实战,叙利亚总共有36辆T-72M投入实战,战斗中梅卡瓦和M60主战坦克的L7线膛炮发射的炮弹无法击穿T-72M正面装甲,祇有两辆T-72M的侧面装甲被M48A3坦克的炮弹打穿,这两辆T-72M后来都被修复,另外还有两辆T-72M毁于空袭,而以方则有3辆梅卡瓦和4辆M60被T-72M击毁。(关于6月11日的交战有很多版本,其中有说法是以色列军装甲旅混装有马加奇5、M60A1等坦克,没有证据证明梅卡瓦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叙利亚军队参战的是与苏军自用版相同的T-72A 1979年型。)
战争的结果令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的计划落空而匆匆结束战争,迫使以色列发展出改良版“梅卡瓦二型坦克”和装备120毫米口径滑膛炮的“梅卡瓦三型坦克”,对美国和北约各国而言,此一战证明L7炮在面对苏联新式坦克的装甲防护已力不从心,改为全面装备120毫米口径的Rh-120滑膛炮,T-72由此一战成名。
伊拉克在1979年至1981年得到50至100辆早期型的T-72,于1982年开始接收T-72M,伊拉克把T-72优先装备共和国卫队并用于两伊战争。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军的T-72面对伊朗军美制M48坦克不论在主炮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都占较大优势[14],真正能与T-72力敌的祗有英国制酋长式坦克,出于战争需要,伊拉克开始T-72M的国产化计划,其成果就是巴比伦之狮坦克。
在战争中伊拉克约有60辆T-72被击毁,另有更多T-72被伊朗俘获后自用。
由于战争初期苏联并不支持伊拉克对伊朗的行动,所以伊拉克无法随意使用T-72,直到华约阵营中最叛逆的波兰不顾苏联反对,在1982年交付伊拉克250辆T-72M后,苏联才勉强开放了限制。
在血腥而漫长的两伊战争期间,T-72被双方认为是最好的战车。
伊朗士兵称T-72是海珊手上最有价值的战利品,就算是伊朗手上最先进的酋长式战车或M-48、M-60系列在她们面前也不堪一击,不少伊朗车组员都表示老式的T-54/55与T-62并不难对付,但是要想打倒T-72就必须像二战的美军战车对付虎式一样以多辆车一起发动进攻,寻找机会攻击它装甲较弱的侧面或后方。
伊拉克T-72最著名的战斗是在1982年7月的巴斯拉攻防战中,伊拉克10个装甲旅对主要以酋长Mk.3/Mk.5所组成的数个伊朗装甲师发动了侧翼突击。 结果,伊朗军队损失了200多辆战车,而伊拉克只损失了12辆;但也是当时这场巴斯拉攻防战役,让伊朗从当时缴获的其中一辆T-72身上,得知了伊拉克有这一个王牌存在。 巴格达当局总共收到了 1,100 辆 T-72 战车,整场战争损失不到10%,与其他参战的战车型号相比可说非常的优秀。
战后伊拉克当局鉴于其优秀性能,伊拉克方面从波兰取得了T-72М1的制造授权打算自行制造,称为“巴比伦雄狮”。然而这个自制计画却因伊拉克无法开始生产合格的战车炮管胎死腹中。 可惜在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由于战术与科技概念差距太大,伊拉克对盟军的介入过于轻忽,在盟军的突然猛攻下,这些曾在中东称霸的T-72М/M1也变成燃烧的废铁,不过2003年伊拉克军队重组后新军还是大量采购了东欧与俄罗斯的现代化版本,可见伊拉克人对T-72的情有独钟。
到1990年,伊拉克军队装备了900辆T-72M和T-72M1。1990年8月2日,装备T-72M/T-72M1坦克的伊拉克装甲部队开进科威特,将科威特吞并,海湾战争爆发。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的T-72坦克被多国部队的A-10攻击机和AH-64阿帕契直升机大量击毁。 1990年1月26日晚上,美国陆军两个装甲师和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麦地那”、“汉漠拉比”、以及“塔瓦卡那”三个装甲师在巴士拉相遇,爆发激烈的坦克战,美军有470辆M1A1坦克,而伊拉克有300多辆T-72M/T-72M1,M1A1不论在主炮火力、射击系统自动化和精确化、装甲防护(已改用贫铀装甲)和夜视能力方面皆胜过伊拉克军T-72 M/T-72M1坦克甚多,伊拉克军T-72坦克由于技术、战术和训练问题表现不佳,火力方面,无法在夜间或天气恶劣时的战斗范围内捕获目标,弹药无法穿透M1A1坦克的正面装甲,外加美军空地一体作战的总体优势,[15]此战结果“麦地那”师和“汉漠拉比”师伤亡惨重,“塔瓦卡那”师更是全军覆没。
俄军T-72参加了车臣作战行动。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仓促上阵损失惨重,更多原因是战斗准备不足,在城市环境条件下部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和战斗协调训练。在格罗兹尼战斗中,坦克与步兵之间缺乏相互协同和支援,在近距离上俄军坦克防护薄弱的部位遭到反坦克兵器四面八方的攻击,使俄军坦克装甲车辆损失严重。第一次车臣战争后期,参战的T-72B普遍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也有实例可以证明能有效经受反坦克兵器的攻击保持了战斗力。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的损失大为减少,得益于坦克部队的训练水平和相互协同能力提高,在城市战条件下坦克得到了正确的使用。在城市作战行动中俄军摩步分队步兵有效的保护了坦克的侧翼和后方,坦克经受住对正面的攻击,在步兵发起攻击时,坦克火力的支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T-72的情况表明,如果使用得当——该型坦克也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战场生存能力。[16]
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中的双方都装备了T-72,格鲁吉亚军除了原有的T-72AV型坦克外还从乌克兰获得了一批T-72AV,改进了火控系统被格军称为T-72SIM-1。俄罗斯参战的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的坦克部队主力为T-72B。2008年8月8日,以T-72坦克为先导的格鲁吉亚军机械化部队分三路突击,攻入处于独立状态的南奥塞梯的首府茨欣瓦利。俄军第58集团军派出了包括2个坦克团与4个坦克营的T-72,开赴南奥塞梯进行反击。格军T-72SIM-1坦克虽然拥有火控系统的优势,但格军制空权丧失,并且俄军装甲部队数量和火力上占优,俄军T-72B坦克击溃设伏迟滞的格军T-72SIM-1坦克。在茨欣瓦利城反攻作战中,俄军先锋T-72B坦克连,组成了一些巷战分队平行铺开,先头坦克负责对付正面低处的目标,步兵则负责坦克两翼的安全。第二辆坦克在后面隔200米跟进,负责消灭先头坦克上方和两侧的目标。8月9日俄军反攻茨欣瓦利相对顺利,自身损失轻微。[17]
叙利亚在1970年代末从苏联购买了最初生产型T-72“乌拉尔”坦克,后来进口的主要包括来自苏联/俄罗斯的T-72A/T-72AV,以及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T-72M1。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政府军使用T-72坦克进行城市攻防战,在巷战中,缺乏爆炸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叙利亚坦克兵意识到传统的沙袋或者密集的金属栅栏可以起到阻挡RPG火箭弹的作用。叙利亚士兵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战场临时改造,使用金属管,金属栅栏以及金属板等材料制作成简易的框架、笼子装在在车身上,将坦克包裹起来抵御攻击,被戏称为“栅栏”坦克。[18]
T-72系列主战坦克的各类改进型号在俄乌战争中被双方大规模使用。
其中俄军主要装备的型号为T-72B3(2011和2016型)和较老的T-72B(1985和1989型)。在战争期间俄军将自制的栅栏焊接在坦克炮塔上方,有军事专家分析称这种自制的顶部栅栏极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坦克对乌军攻顶型反坦克导弹(例如美国的FGM-148和英国的NLAW)的防御能力。然而战争之前乌军对这类装甲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并无明显效果[19],因此这种自制装甲被西方国家的一部分媒体评论员——甚至是英国国防大臣,戏称为“安慰型装甲”和“应付式装甲”(Cope cages)。
在入侵前,乌克兰拥有少量T-72坦克[20]:型号为T-72A、T-72AV和T-72AMT,在战争期间还收到了捷克和波兰援助的T-72M1/M1R[10],亦有从俄军缴获不同的型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