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IM-23鹰式飞弹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中程地对空飞弹,主要是用来对抗中低空飞行的飞机,填补胜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飞弹的防御空缺。其名称“鹰式”(HAWK)是“全程归向杀手”(Homing All the Way Killer)的缩写,中国音译霍克导弹。鹰式飞弹使用连续波照明,使飞弹在低空的接战表现优于胜利女神力士型飞弹,詹氏资讯集团报载鹰式飞弹的单发击落机率为0.56,改良型鹰式飞弹为0.85。[1]
MIM-23鹰式防空飞弹 MIM-23 Hawk | |
---|---|
类型 | 中程防空飞弹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期间 | 1957年 |
生产历史 | |
生产商 | 雷神公司 |
单位成本 | 飞弹 250,000美金 火力单元 1,500万美金 炮台 3,000万美金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590公斤(1,290磅) |
长度 | 5.08 公尺(16 ft 8 in) |
直径 | 0.37公尺(14.5 in) |
弹头 | 破片摧毁型弹头 |
弹头量 | 54公斤(119磅) |
发动机 | 单节固体双推力火箭发动机 |
翼展 | 1.19米(3英尺11英寸) |
作战范围 | 40公里(25哩) |
射高 | 30 - 13,700 公尺(45,000 英尺)(MIM-23A) 18,000 公尺(59,055 英尺)(MIM-23B) |
速度 | 2.4马赫 |
制导系统 | 半主动雷达制导 |
发射平台 | 3连装飞弹发射车,由49名工作人员协助操作 |
1994年美国陆军的鹰式飞弹以MIM-104爱国者飞弹替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鹰式飞弹则在2002年以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替换,目前鹰式飞弹仍在美国以外的盟邦服役,总生产量至少有4万枚。
1952年,美国陆军开始研究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技术的中程地对空飞弹,定位是配合军队野战防空任务。正式对外提出竞标始于1954年,1954年7月,诺斯洛普公司获得飞弹系统中的发射装置、火控中心、侦搜与射控雷达的开发合约,雷神公司获得了飞弹开发合约,除了两间主合约商,美国陆军所属的红石兵工厂也参与了系统开发工程。
1955年夏天,雷神开始打造代号XM3的原型飞弹,1955年8月,XM3在白沙飞弹靶场首度试射。1956年6月22日,代号XSAM-A-18的鹰式飞弹系统原型进行测试,该次测试击落一架QF-80靶机;同年,XSAM-A-18进行21次试射。1957年,XSAM-A-18试射27枚,1958年,XSAM-A-18试射48枚,这些测试任务中,飞弹成功击落了30公尺飞行高度的低空目标,以及极速2马赫的高速目标,证明飞弹系统对应传统飞行器的接战能力。不过原型弹使用的M22E7火箭发动机在测试时显示性能不可靠,在量产时换用改良的M22E8火箭发动机改良性能。
1959年3月,美军确定系统通过考核,但是需要进行一些改造适应野战机动布署与远程空运。1959年8月,系统正式制式化,代号MIM-23,美国陆军为首位采购用户,隔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跟进采用。
鹰式飞弹系统服役初期使用的是以真空管为主的电子系统,妥善率极低,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仅只有43小时,在后续导入新的半导体元件升级硬体,这个数值被大幅改善。改良型鹰式飞弹这个数值则增加到130至170小时之间,第三阶段升级计画时已经达到300至400小时之间。
鹰式飞弹系统除了作为攻击主力的MIN-23飞弹以外,还包含了多样的电子侦搜、指挥、通讯器材才能构成一套完整的鹰式飞弹系统,此套系统可搭配野战机动,为野战单位提供对抗飞机的防空反击能量。鹰式飞弹服役的50年间因为电子技术与战术需求的进步,实施了相当多次的升级。
服役初期,一个完整的鹰式飞弹发射连会有以下装备:
到第三阶段升级计画时,鹰式连的装备剩下:
大多数国家的鹰式飞弹装载于M192型三连装飞弹发射架上,美军曾在1969年研发由M548履带载重车整合M192的自走飞弹发射车,编号M727,计画在1971年8月停止。
鹰式飞弹的设计采用常规无尾翼构型,飞弹采用流线型弹体,搭配呈X字设计的梯形主翼,主翼尾部装有液压控制面与副翼控制转向。在A型以后的型号,鹰式飞弹的动力为一具双推力固态火箭发动机提供。MIM-23A的发动机代号M22E8,全程燃烧时间25至32秒。MIM-23B以后发动机换为M112双推力固态火箭发动机,双推力发动机是在固态火箭引擎中填装两种不同燃烧比例的推进药剂,实现火箭输出能量的最佳供给配比。
M112的第一阶段为加速,此阶段燃烧5秒,供给动力6800公斤,第二阶段为持续推力,此阶段燃烧21秒,火箭引擎供给动力680公斤。鹰式飞弹在B型以后主要改良均为精进寻标器的反干扰性能与准确度。到1990年代研制的最终版本鹰式飞弹(J、K型),为了拦截弹道飞弹,因此更换了弹头,此弹头重35公斤,并配备了改良版引信,因此飞弹射程增加到45公里,最大射高增加到20,000公尺。
八二三炮战后,美军决定将服役的防空飞弹系统移驻台湾强化台湾空防,其中鹰式飞弹在1960年正式进驻台湾。中华民国陆军在民国四十九(1960)年12月16日开始编成“防空飞弹第二营”,从各部队抽调英文与理工知识水准较优秀的士官兵进行鹰式飞弹换装先期训练,民国五十三年(1964)4月10日,美军驻扎台湾的鹰式飞弹以军援模式移交中华民国陆军运用,由于鹰式飞弹为野战部队的主力防空武器,美军随后依照国军野战部队规模陆续军援了两个鹰式飞弹营(662营、664营),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美国允许增售第三个鹰式飞弹营(665)营,此后陆军运用鹰式飞弹之部队便是此几支单位,在全盛时期,3个飞弹营麾下编制有15个鹰式飞弹连。
在民国七十年代末,国军鹰式飞弹统一进行第三阶段升级计画,并在民国八十年代末增购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汰换的MIM-23J维持飞弹部队战力。在21世纪后,国军决定采用天弓三型防空飞弹取代鹰式飞弹,天弓三型在2010年代末期开始量产后,鹰式飞弹部队大量裁撤,于2023年6月29日除役[2],最后部署单位是小港连绿岛突击排,并由天弓三型防空飞弹取代防空战备任务[3]。
中华民国国军鉴测曾获美军零缺点评比为全球使用鹰式飞弹部队中,使用效率最好的部队[4],时任中华民国陆军司令李翔宙上将担任鹰式飞弹发射排排长期间,曾创下美军鹰式飞弹测考零扣分纪录,目前仍无人可破。
空军司令部揭露鹰式飞弹战备及参与实弹射击操演的数据,鹰式飞弹系统自民国54年至106年期间,总共参演神箭操演41次,实弹射击总共达324枚、成功拦截达293枚,拦截命中率高达90.4%[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