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9自走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K9雷鸣自走炮,为韩国研制的自走炮,基本构型发展自M109自走炮,细部方面均采用最先进的科技。
K9雷鸣自走炮![]() K9 Thunder | |
---|---|
![]() K9自走炮摄于2011年2月 | |
类型 | 自走炮 |
原产地 | ![]() |
服役期间 | K9:1999年 K9A1:2018年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国防科学研究所、韩华集团(Hanwha Techwin) |
研发日期 | 1989–1998 |
单位成本 | 40亿韩圆/辆(for the ROK Armed Forces)[1] |
制造数量 | 1,700辆 (2020年[2]) |
基本规格 (雷鸣) | |
重量 | 47公吨(52短吨;46长吨) |
长度 | 12米(39英尺4英寸) |
宽度 | 3.4米(11英尺2英寸) |
高度 | 2.73米(8英尺11英寸) |
载员 | 5 |
主武器 | 155公厘52倍径榴弹炮 |
副武器 | 白朗宁M2重机枪 |
发动机 | 1000匹(735 kW) |
功率/重量 | 21匹/吨 |
悬挂 | 液压气动悬吊系统 |
作战范围 | 500千米(310英里) |
速度 | 67千米每小时(42英里每小时) |
K9提升了作战效能与战场存活性且具备长射程,大韩民国陆军并运用K9在“质”的优势来反制朝鲜人民军陆军在火炮“量”的优势;此外,K9除了超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99式成为亚洲第一种使用155公厘52倍径火炮的自走炮外,也是继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的PzH2000后全球第二种使用155公厘52倍径炮的自走炮。
概述
美国授权生产的M109A2自走炮于1986年开始组装生产[释注 1]后,韩国就准备研发更新一代的自走炮系统。
设计
主要武装为韩国自制的155公厘52倍径炮,采用半自动垂直滑楔式炮栓、大型栅状炮口制退器与炮膛排烟器,俯仰范围为-2.5度~+70度。
次要武装为1挺12.7 mm口径白朗宁M2重机枪。
缺失
2010年8月,一辆K9在执行炮塔向右旋转的指令时,炮塔却朝左侧旋转撞上护栏,调查后是转向组件有所缺失;同年9月,因防冻液问题导致38辆K9的发动机汽缸外壁发生腐蚀。
型号
- XK9:原型
- K9 Thunder:首种量产型。
- K9 VAJRA-T (Lightning):印度版本,授权Larsen & Toubro生产(50%),包含13项主要系统。
- K9FIN Moukari (Sledge-hammer):外销芬兰型号,包含APU。
- K9A1:首种升级型,增加APU、GPS等,并改进火控系统,可使用增程弹药从而提升射程[3]。
- K9 Vidar (Versatile Indirect Artillery): 外销挪威型号,衍生自K9A1,包含APU.
- AS9 "Huntsman":负责生产K-9的南韩“韩华技佳”(Hanwha Techwin)防务公司在澳洲当地设厂生产的型号[4],以南韩韩华防卫的K9自走炮为基础研制,其加装自动装填系统,可在15秒内进行3发不同弹道快速射击,以让3发炮弹同时弹著,同时也加强全车装甲防护力[5]。
- K9A2:安装自动装填机,提升火炮射击速度,从每分钟6发提升至每分钟8至9发,同时减少弹药装填过程中的人力介入与受伤风险,组员也能从现有5人减为3人[3]。
- K9A3:K9A2改进型计划于 2025 年完成,为全自动无人化设计,研发中。
- T-155:外销土耳其的衍生型。
- AHS Krab:外销波兰的衍生型,使用K9底盘和AS-90炮塔。

- K10:K9配套的弹药补给车。
- AS10:K10 AARV 的澳大利亚衍生型。
使用国


澳大利亚:
图库
参见
备注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