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T-42 是芬兰应急改造的一款突击炮。将英国援芬的QF4.5吋榴弹炮(114 mm-calibre light howitzer, model 1908)装到芬兰掳获自苏联的BT-7轻型战车上,在芬兰军中的通称是克莉斯蒂突击炮。至1943年2月为止,总共改造出18辆BT-4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5月22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消灭他的对手不断设计和制造更好更强的战车,而芬兰在和苏联的战斗中掳获了不少这些优秀的战车,而其中大部份都是轻型载具。
芬兰军方为了可以更有效率运用这些掳获的战车,决定改造其中一部份的轻型战车,最后决定在掳获的BT-7轻型战车上配备新设计的炮塔,并装上自英国与西班牙那边获得的英制QF4.5吋榴弹炮,此设计获得采用并重新命名为BT-42,至1943年为止一共改造了18辆BT-42。由于使用克莉斯蒂悬吊,因此本车可以拿下履带当作行装轮装甲车使用,驱动车轮与接地车轮连锁而获得动力。前轮接地车轮装上方向盘就能够操控左右方向转换移动。
BT-42的第一次实战是在1943年的斯维里河战场,主要是用来摧毁敌方的碉堡。虽然在对抗软性目标上十分有效,不过在对付敌方的装甲目标上未如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芬兰军方借鉴德国的设计制造了一批反战车高爆弹(HEAT) ,最初认为能有效对付拥有倾斜装甲的T-34,然而情况并非如此。[1]
BT-42很快就在坦克组员间恶名昭彰,原因主要归咎于新的炮塔及搭载的火炮。虽然提升了火力,不过改装带来的重量令战车的悬挂及引擎有很大负荷,更令轻型战车最大优势:速度及机动性尽失。组员不但要在狭窄的炮塔内操作旧式分离填装的主炮,更甚者火炮的仰角及炮塔转动手柄是安装在炮塔左右两旁,要车长及炮手分别控制,不但效率低下更是不适合于快速瞄准反坦克战斗。
BT-42的问题在1944年的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中表露无遗。在维堡的防卫战中,一辆芬兰的BT-42用18发炮弹也未能摧毁一辆T-34,之后调查发现反战车高爆弹(HEAT)引信有设计上缺憾,整场战斗中BT-42没有显著的贡献。同时这场战斗曝露了芬兰军队军备老化的问题,因为当时芬兰军的装甲力量很多还是老式的T-26, T-28及维克斯六吨战车
后来德军紧急为芬兰军队提供了一批四号战车及三号突击炮,以替换芬兰军队陈旧的战车。而BT-42在维堡的战斗后很快就被三号突击炮取代。
《少女与战车剧场版》日本于2015年11月21日上映。片长119分钟,作为继续高校战车登场。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