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英文:Two-degree-Field Galaxy Redshift Survey,缩写为2dF或2dFGRS),是1997年至2002年4月11日之间使用英澳天文台的3.9公尺英澳望远镜进行的红移巡天观测[1]。史蒂夫马・杜克斯和约翰·皮科克是这个计划的主持人,巡天测量的数据在2003年6月30日出版。在勘测的这一局部宇宙的部分,确定了大规模的结构。截至2007年1月,它是仅次于2000年开始的史隆数位巡天之下,规模第二大的巡天观测。
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计画的名称来源是因为所使用的仪器每次测量的面积大约是2平方度,针对南天和北天的银极,总共测量了1,500平方度 [2]。
观测区域的选择则是依据先前的1990年代的APM 星系巡天的结果(史蒂夫马・杜克斯和约翰·皮科克也参与此工作)[2],在赤经上涵盖了75度宽的两个扇状区,在纬度上的涵盖是银北极7.5度的范围,银南极15度的范围,在银南极还测量了数百个独立的2平方度区域。(参见 这张图中,那些黑色的小圈代表勘测的区域,红色的栅格是早先APM星系巡天调查的区域)。
总计,在五年之中,使用了272个观测的夜晚。在光度学上测量了382,323个目标,在244,591个天体的光谱中有232,155个是星系(221,414有良好的品质),12,311个是恒星,还有125个类星体 [3]。
这次勘查使用的是口径3.9公尺的英澳望远镜,在主焦点上佩挂视野2dF的仪器后,每次指向目标时可以观察2平方度的区域。这个仪器的频谱仪拥有两个各有200条光纤的遮罩,可以同时测量400个光谱。测量的极限星等是19.5等,涵盖的红移值主要在 z < 0.3,中间值为红移0.11;换算成体积大约涵盖在108 h−1 Mpc3,此处的h 相当于哈伯常数的百分之一,而哈伯常数的值为70 km/s/Mpc。这次勘查得到的最大红移值相当于600 h−1 Mpc的距离。
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所得与宇宙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如下:
这些结果与其他观测所获的结论一致,例如WMAP(其观察证据支持标准宇宙模型)。
透过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我们得以一窥可观测宇宙的独特面貌。以观测结果建立出的三维空间测量图显示出,邻近宇宙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宇宙结构。由一些超星系团构成的巨大结构,像是史隆长城,是目前所知在宇宙中最巨大的结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