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姑鱼
石首鱼科 黄姑鱼属的一种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姑鱼(学名:Nibea albiflora),即黄䱛,俗名黄姑子鱼、黄姑婆鱼、黄婆鱼、黄婆鸡鱼、黄铜锣鱼、黄板鱼、春子鱼、寸子鱼、打头鱼、帕头仔鱼、加网鱼、假黄鱼等,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的其中一种,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分布
深度
水深3至50公尺。
特征
本鱼吻稍突出,口裂大,端位,倾斜,上颌长于下颌,当口闭合时,上颌外列齿成犬齿状,臀鳍第二硬棘粗大,其长度约为眼径2.1倍。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银白带有澄黄色。体侧上的鳞片皆有褐色斑,形成向前下方倾斜的条纹。背鳍硬棘部上方暗褐色,软条部边缘黑色,每一鳍条基底有一黑色小斑。体长可达30公分。
生态
经济利用
食用鱼,肉质纤细,可作油炸、清蒸等料理。台湾人重视此鱼类,列为十大美味鱼类之一,称一鯃、二红沙、三鲳、四马加、五𩾃、六嘉鱲、七赤鯮、八马头、九乌喉、十寸子[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