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鹃三宝鸟(台湾作鹃𫁡[注 1],学名:Leptosomus discolor),是鹃𫁡目下唯一的鸟类[2]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上,[3]有三个亚种,[2]地𫁡科佛法僧科关系亲近,[4]可能是少数有资格称为活化石的鸟类之一。[5]

事实速览 鹃𫁡, 保护状况 ...
鹃𫁡
Thumb
雌性鹃𫁡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演化支 穴鸟类 Cavitaves
目: 鹃三宝鸟目 Leptosomiformes
Sharpe, 1891
科: 鹃三宝鸟科 Leptosomidae
Blyth, 1838
属: 鹃三宝鸟属 Leptosomus
Vieillot, 1816
种:
鹃𫁡 L. discolor
二名法
Leptosomus discolor
(Hermann英语Johann Hermann, 1783)[2]
亚种
Thumb
分布范围
异名
  • Cuculus discolor Hermann, 1783
关闭

鹃𫁡的特色为其头部偏大、眼睛接近头顶,[6]且两性高度相异,雄鸟拥有特殊的金属绿的光泽并有一条黑色眼带;而雌鸟则整体偏棕褐色。[7]:391它们为肉食性,以食用无脊椎动物、昆虫、爬虫类为主。[8]因其采一夫一妻制,[7]拥有独特且响亮的鸣声,[8]被当地人认为是爱之鸟,也是带来好天气的预兆。[7]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1]

物种命名

最初由约翰·赫曼英语Johann Hermann在其1783年的著作中正式描述鹃𫁡,当时划入杜鹃属下,并被命名为Cuculus discolor[9]其分类多次被更动,原先是在杜鹃科下的一个亚科,后在1865年解剖研究上发现其结构较接近佛法僧科而移入该科下。[7]:39020世纪内的不同研究将其与地𫁡科佛法僧科的关系给出互相冲突的看法,[10]后经解剖学及DNA研究发现与同科其他成员有明显相异的部分,而升格成为亚目。[7]:390现今认为是独立于前两者的存在而独立成鹃𫁡目,[2]但仍认为与地𫁡科、佛法僧科关系为现存关系最为密切的鸟类。[4]

属名Leptosomus来自希腊文leptos,意为纤细、细长;somus意为与身体相关的。[11]:222种小名discolor 源自拉丁文,意为不同颜色的,指其雄雌个体之间明显的异色性。[11]:137科名Leptosomidae曾被误拼为Leptosomatidae过,[2]然而现今此名称是指狭线虫科[12]

鹃𫁡目下是现存唯一的单型种。[2]数份研究经过其骨骼结构的模式以及与现存鸟类的比较,认为在北半球出土的绝灭鸟类Plesiocathartes英语Plesiocathartes是其基干成员,而这些化石均在早始新世地层被发现。这种结果若属实则会使鹃𫁡并非地𫁡科、佛法僧科的姊妹群,进而符合活化石的条件。[4][13]因此被认为是少数符合活化石资格的鸟类之一。[5]

Remove ads

亚种

鹃𫁡拥有三个亚种,主要在其声音、体色的不同:[2][3][8]

  • L. d. discolor: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马约特岛莫爱利岛
  • L. d. intermedius:分布于昂儒昂岛intermedius为拉丁文中间的意思。[11]:206有另一名称anjouanensis,但现在多认为该名称是指此亚种的幼年型态。[7]:391数量较少。[5]雌鸟的头顶是有光泽的黑绿色头冠,上背部带有淡绿灰褐色斑点,较暗、较完全有光泽的绿褐色。[8]
  • L. d. gracilis:分布于大科摩罗岛gracilis为拉丁文纤细、优雅、苗条的意思。[11]:176体型是三个亚种里面最小的,体长平均约38公分。[7]:391雄鸟的下半身毛色较白,雌鸟的尾巴为较亮的栗红色且身型比雄鸟更小,[5]曾因此被一度独立成一物种过。[7]:39

形态描述

体长38—50公分之间,体重介于160—301公克之间,翼长平均约24.8公分,尾长平均约19.2公分,跗骨平均约3.0公分。[5][7]:395[8][14]虽属名原意指其身体纤细,但鹃𫁡实际上是头大、颈粗、身体沉重的,仅腿部较为纤细且短小。[5][6][7]:390眼睛接近头顶部;[15]喙粗直,有稍微弯曲且锯齿状的尖端;翅膀宽长,有中等长度的尾巴。[6][7]:391

Thumb
雄性鹃𫁡的背面

雌雄异色,雄鸟头部大多为铅灰色,腹部淡灰。[6]眼睛周围有一条黑色的带纹穿过,头顶有一黑色区块。有金属绿色的背部、尾部和翅膀外侧的覆羽带有紫色光泽,而下半身则多呈灰白色。飞羽呈深蓝色,翼下则有白色过渡至暗色的尖端的羽毛。脚部呈棕色或暗橙色。[7]:391雌性的羽毛则呈统一的棕褐色,除了腹部带有大而深褐色的斑块,[5][6]且斑点相当密集。[7]:391

雏鸟的羽毛与雌性相比一般呈现较暗淡的褐色,胸部有淡淡的带状斑纹。[5]L. d. intermediusL. d. gracilis亚种有一定程度上的两性异形性。[7]:391而刚孵化的幼鸟身上则是全身白色的长绒毛。[8]

栖息地与分布

鹃𫁡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科摩罗群岛上,[6]约92.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16]它们是留鸟[17]不分人工或自然环境,在其分布区域内都有可能会出没,[7]:391也不太分海拔范围地从接近海平面到海拔2000公尺的高山地带都有机会出现,[7]:392并且可以只住在仅12公顷大的一小片森林内。[8]但是其生命周期需要仰赖森林环境完成,[7]:391故主要栖息在密集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17]它们通常在栖息和觅食于树冠层,但很少停在突出的树枝上。[15]但有观察报告指出大科摩罗岛上的鹃𫁡主要是栖息时森林中层而非树冠层。[8]

在马达加斯加,鹃𫁡会出现在各种环境中,包含各种热带森林环境、人造的树木种植区以及更开阔的公园地带,或甚至是退化的环境。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有曾观察到它们出现在离森林数公里远的农业地区过。而在科摩罗群岛,也是出没在森林地区或是被分割或破碎的林地中,但分布也似乎相当零散。[7]:392

习性

鹃𫁡通常成对或成家族群体出现,[5]并常常可见一小群在森林的上空飞行。待在树林中歇息时往往长时间静止不动,若不出声则在茂密的雨林树冠中很难找到它们,并因此对其社交行为认知较少。[7]:392其飞行缓慢深沉,拍翅有力且灵活且有节奏性。[5][7]:392虽然为留鸟,但在岛内有一定程度的迁徙行为,[7]:393—394有直接观察到其飞行数公里的纪录,并提出它们可能会东西向季节性迁徙的看法。[8]

食性

Thumb
雄性鹃𫁡正面,可见明显见其黑色眼带

鹃𫁡为肉食性,主要以陆生无脊椎动物、大型昆虫、壁虎、蜥蜴及变色龙为食,[4][6][17]包含昆虫、蝗虫、毛毛虫、竹节虫、螳螂、蟑螂、蝉和蚱蜢等。[8]在圈养环境中,家禽的肉、鱼肉、腌牛肉和南蜥属的蜥蜴也可作为食物选项。[8]习惯以树上伏击或主动空中觅食的方式狩猎。[8]脚及爪子较脆弱而无法协助处理食物,较常用喙将猎物往树枝或树干敲打以处理食物。[7]:392[8]

繁殖

鹃𫁡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岛上有所变化,科摩罗群岛的繁殖季节从九月中旬开始,而马达加斯加岛则是在十一月左右开始。[8]采一对一的婚配制度,[8]雄鸟和雌鸟经常进行滑翔的展示飞行。[15]

虽然鹃𫁡早在1753年就已被发现,但鹃𫁡的巢迟至1965年才被发现。[7]:393筑巢在无患子科Tina isoneura宿务语Tina isoneura榄仁树的树洞中,离地约4—6公尺高,雌鸟直接将卵产在天然洞内底部,且不加任何垫料。[7]:393[8]该树洞深度可达1.2公尺,宽度为250—380公釐。每窝蛋有4—5颗,是略带绿褐色或淡奶油色的白色,平均长45公分、宽38公分。[7]:393[8]孵化期至少为20天,期间雌鸟负责孵蛋,雄鸟负责提供食物。孵化后约30天即离巢。[7]:393

叫声

它们的叫声相当独特且响亮,[8]最常被观察到的就是雄鸟在飞行及休息时会重复多次发出“weeell weeell weeell weeell”或“dree-oo-dree-oo-dree-oo”的哨音,最后数个音符的音调和强度会稍微下降。[5][8]也可以在夜间听到鸣叫声,并随著时节转换会不同的声音,如繁殖期间会有类似椋鸟叫声的“kriuuu”、柔和悲伤的“trooo”和“hiyer”;[7]:392而在展示飞行时会有“kwi-yu”的声音。[8]随著不同亚种会有些微不同。[8]

天敌与威胁

蛇类、马岛长尾狸猫、猛禽如马达加斯加猎鹰英语Madagascar harrier-hawk[8]可能袭击鸟巢并吃掉里面的幼鸟或蛋。[7]:393 而其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栖地,近年来不断遭受被砍伐的威胁使其栖地缩小。[7]:394[16]

保护状况

据2021年的一次研究估计,整个马达加斯加和葛摩群岛上可能约有55万只鹃𫁡。[18]因为能住在相当破碎的森林,[7]:394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未达易危的标准;即使其族群趋势似乎在减少,但下降速度仍不被认为足以进入该标准,因此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2016年评估时仍评为无危。[1]但其亚种L. d. gracilis可能只有100对,而L. d. intermedius少于100对,且1985—1989年有证据指出L. d. intermedius的数量曾明显下降。[8]

与人类的关系

鹃𫁡在马达加斯加语中有多个名称,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贝伦蒂被称为vorondreotreo-treo[19]、在北部的马鲁武艾安班加被称为kirombo,其中马鲁武艾人也会稍加变音而称做korombo[20]鹃𫁡通常可以驯化且容易接近,在当地部分文化中是代表晴朗天气的吉兆。[8]因为其常常成对出没,马拉加西人认为它们代表了一对夫妇的结合,因此被视为“爱之鸟”。萨卡拉瓦人会使用其身上部分部位做为爱情药或壮阳药使用,但也有另一报告指出萨卡拉瓦人将其飞过屋顶的行为视为死亡的到来。[7]:394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