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鞭为一种由金属制的棒型打击武器,有像刀剑一样的握柄,打击部有节状且最前端有尖。在中国被归类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冷兵器。
此条目论述以中国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中国的“鞭”分为两种,其一为策,用以驱马,驾车,其二为鞭,用以行刑,或当作武器使用。作为武器用的鞭无棱有节,与之相似的锏则有棱无节。
最早“鞭”是指“驱马”或“打人”,作为动词使用,说文解字:“鞭,驱也。”,说文解字注:“鞭,殴也。”,而用来鞭马驱车之物叫做“策”(竹根),赶马就叫做“鞭策”,鞭人行刑之物叫做“笞”(竹棒或竹板),演变出来的钢鞭,仍保留竹节外型,打人就叫做“鞭笞”。后来软硬两者皆用“鞭”作代称。
古代的鞭多指以坚硬金属制成的棍棒类武器,无刃,与长节软身的软鞭相对。鞭为短兵器,多以铁、铜、钢等物料铸造,以重量见称,是中国十八般兵器的其中一种,以单用为主,并配合其他武器(通常为长兵器)合用。亦有两手各执一根鞭的用法,使用者须有较强的膂力,方可运用自如,如《水浒传》中呼延灼所使双鞭就是“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
冯云鹘的《金石索》描述后梁名将王彦章所使用的铁鞭,列明“长仅六尺二寸强,重清秤十五斤,凡十九节,每节以铜条束之,柄饰木而束以铜,柄端如槌,四面环列‘赤心报国’四字”的铁鞭形象。宋代《武经总要》提及:“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清王啅《兵仗记》指:“与剑相类者为铁锏,无刃起四棱,言方棱似锏也;有与为类者为铁鞭,纯铁为之,状如竹根节也。鞭、大小长短,各随力所胜用之。”《中国兵器史稿》也说到“鞭”虽属短兵器,但其形制较长,质料亦重,故必须强调臂力。铁鞭根据不同物料,有各种名称,如“虎眼鞭”、“竹节鞭”、“豹尾鞭”、“水磨鞭”等;双鞭中亦有“两仪鞭”等制式。
“鞭”亦可指软鞭。软鞭是一种柔韧的武具,质料大致有皮革类(如皮鞭)及钢炼类(如九节鞭)两种,由于软鞭大多范围广阔而姿态多变,舞弄时容易伤及自身,因此其演练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武术的用途以外,鞭在其它地方也会派上用场,如策马时所用的马鞭。
中国古代用以驱马,驾车的就是策,策是一种以竹子或木条制成的马具,因为古时的战车通常以多匹马拉进,而马与马,马与车之间有多条索线连系,所以为了防止鞭线互相打结,就造就了硬身,条形的策。
西方的鞭亦多指软鞭,是一种主要以皮革(有时会配合钢类等金属)制作的工具。软鞭最常见的用途,是用于驱使动物进行各种劳动(如马、驴等),倘若动物违背命令,就会被鞭所抽击,象征严厉的惩罚。
由于鞭击能充当驱使兽类的惩罚,故此亦有人会以软鞭来抽打部下、奴仆、儿女,以示权威(有时性虐恋也使用鞭打方式)。鞭刑亦是一种自古相传的肉刑。修辞上则以“鞭策”指对人的激励。
古时铁鞭亦会被比喻为“铁蛇”,唐代文人元稹作品《侠客行》中提到“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当中的“铁蛇”就是指铁鞭。[1]清代小说《跻云楼》提到一种名为“铁鞭蛇”的妖蛇,能以身体躯干将人类的脑袋打得迸裂,便是以铁鞭为其原型。
日本战国时代亦流行一种名为“十手(实手)”的武器,形制与中国的硬鞭有点相似。著名的流派有“一角流十手术”及“实手当理流”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