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海 (拉丁语:Mare Imbrium,拉丁文的意思是“淋浴之海”或“雨之海”)是月球上布满整个雨海撞击盆地的辽阔月海,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雨海盆地形成于后期重轰炸期阶段一颗原行星的碰撞,后来涌出的玄武岩熔岩淹没了这一巨型坑,形成今天所见的平坦火山平原。通过铀铅测年法,估计它的年龄在39.38亿年 ± 400万年上下[2]。撞击天体的直径估计约为250 ± 25 公里[3]。月球月海中的特征较其它区域更少,因为熔化的岩浆填平了撞击坑并形成一个相对较平整的表面。但就雨海而言,由于后续事件改变了表面地貌,它已远不如原先那样平坦了。
雨海 | |
---|---|
坐标 | 32.8°N 15.6°W |
直径 | 1145公里(711英里)[1] |
命名来源 | 沐浴之海或雨之海 |
起源
特征
雨海直径达1145公里,是月球上仅次于风暴洋的第二大月海,也是最大的撞击盆地月海。
雨海盆地被三道堆起于巨大撞击事件的同心环山脉所环绕,最外圈山脉环直径1300公里,它又分为数段不同的部分:南面是喀尔巴仟山脉,东南方为亚平宁山脉,东面则是嶙峻的高加索山脉,但该山脉环的北部和西侧发育情况不太好,似乎这些地方并未因雨海盆地的撞击而抬升;中圈山脉环由阿尔卑斯山脉和阿基米德陨石坑以及柏拉图环形山附近的山地所构成;最里面的一圈环直径600公里,大部分已被月海玄武岩掩埋,只剩下一些突出于月海平原之上矮丘和山脊,大致围成一圈。
外圈山脉大约高出雨海表面7公里,月海地层一般认为厚约5公里,已知雨海盆地总深12公里。据推测,雨海撞击形成的原始坑深达100公里,但随即盆地底部立刻向上反弹。
环雨海盆地周边为撞击喷发物覆盖区,其范围向外扩展约800公里。同时,围绕盆地的还有一种被称为“雨海刻纹”的辐射状沟槽,它们被解释为从盆地中喷出的大型抛射物,以低角度掠过月表所犁出的特征,1893年,美国地质学家格罗夫·卡尔·吉尔伯特首次辨识出了这种刻纹图案[6]。此外,遍布于月球的雨海盆地蛛网状(辐射状和同心圈交织运行)断层模式,也被认为起因于雨海大撞击,该事件差不多完全击碎了整个月球岩石圈。雨海盆地正对着的月表对跖点(背面区),为混沌地形区(范德格坑),据信是撞击震波穿透月球后聚集于此而造成。雨海宽约750英里(1,210千米)。
1968年,五艘月球轨道飞船上的多普勒雷达仪,都在雨海中心发现到了质量瘤或高重力区[7]。雨海质量瘤是月球上最大的,后来的轨道器如:月球探勘者和圣杯号探测器等都确认并拍摄了分辨率更高的测绘图。
-
雨海地形图
-
根据圣杯号飞船数据测绘的重力图
名称
如同月球上其他的月海一样,雨海也是乔瓦尼·巴蒂斯塔·里乔利命名的,他在1651年创建的月球命名体系已成为标准化的名称[8]。
该月海最早的名称可能是希腊神话的"赫卡忒圣地";普鲁塔克曾记录古希腊将该名给予月球上最大的"地洞和深渊",相信那儿是死者灵魂受折磨的地方。英国天文学家尤恩·阿代尔·惠特克认为这可能指雨海-是裸眼可见的"明亮斑块中,面积最大且完整的幽暗区域"[9]。
大约1600年,威廉·吉尔伯特在他绘制的月面图中将雨海称为"大东部区"(Regio Magna Orientalis)。1645年,荷兰天文学家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在他的月面图中称该月海为"奥地利海"(Mare Austriacum)[10]。
观察和探测
1970年11月17日世界时03:47,前苏联的月球17号携带著月球车1号在雨海软著陆(纬度38.28 N, 经度35.00)。这是降落在月球上的第一辆探测车。远程遥控的月球车1号成功运行并持续工作了数月时间。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载人飞船登陆在哈德利月溪和亚平宁山脉之间的雨海东南部。指令长大卫·史考特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在月球表面逗留了三天,包括18.5小时在月表进行的舱外活动。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则留在轨道上,拍摄了数百张高分辨率的雨海(及月球其他地区)照片并获取了其它各类科学数据。月表上的乘员组首度使用阿波罗月球车探索了着陆区并带回地球77千克(170英磅)月岩。从哈德利·德尔塔山采集的岩样,被认为是包含有“起源石”的前雨海纪(酒海纪或前酒海纪)月壳断层块。这也是阿波罗任务仅到访过的一条月溪,观察了溪壁中可看到的月球基岩露头[12]。
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未经授权携带了398张纪念邮票,并在返回地球后推销 —这导致阿波罗15号邮票丑闻。此外,宇航员未经美国宇航局同意,擅自留下倒下的宇航员雕塑,以纪念在太空探索过程中牺牲的宇航员。
2013年3月17日,一个物体撞击在雨海表面,产生视星等为4级的爆炸闪光[13],形成的陨坑可能宽约20米。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撞击团队自2005年开始监测以来,记录到的最明亮的撞击。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降落在直径6公里的”拉普拉斯 F“陨坑以南约40公里处的雨海北部[14][15],月面坐标为 北纬44.1260°、西经19.5014°[15][16][17]。 7小时24分钟后着陆器部署了玉兔号月球车[18]。嫦娥三号任务尝试首次对月表下30米(98英尺) 深处的结构和月壤进行直接测量,并调查月壳下数百米深处的月球内部构造[19]。月球车探地雷达发现了至少九处不同岩层的证据,表明该地区具有惊人复杂的地质过程,其成分与阿波罗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登陆点不同[20][21]。
图集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