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华民国化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钱思亮(1908年2月10日—1983年9月15日),字惠畴,生于河南新野,籍贯浙江馀杭,化学家、教育家,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长、辅仁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评议会评议委员、院士、院长。
钱思亮 | |
---|---|
第4、5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 |
任期 1970年5月6日—1983年9月15日 | |
总统 | 蒋中正 蒋经国 |
前任 | 王世杰 |
继任 | 吴大猷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一月九日)[1] 大清河南省开封府新野县 | 1908年2月10日(清
逝世 | 1983年9月15日 中华民国台北市 | (75岁)
籍贯 | 浙江杭州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经历
| |
著作
|
1908年2月10日,钱思亮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出生,其父钱鸿业出生杭州世家,曾为清朝监生,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大法官。钱思亮为家中独子,因为腿疾,直到1918年才始就学,就读北京第二十五初等小学三年级,1919年4月,改入天津私立第一小学,后又于9月改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高等小学,1922年6月毕业。1922年9月进入天津南开中学,1927年6月毕业。
1927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1年获清华大学理学院学士学位,并以庚子赔款奖学金,与吴大猷、张兹闿一同赴美,进入伊利诺大学化学系。1932年获伊大理学硕士。1934年以毕业论文《具有旋光性之双轮基质变成不旋光体之速度》获得哲学博士,并被推举为Phi Beta Kappa名誉学会会员。
1934年8月返国后即获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授普通化学。1937年北平沦陷后,钱思亮随北京大学转赴长沙临时大学,为工学院化工学系教授。1938年4月再至昆明西南联大担任化学系教授,授有机化学。1940年钱思亮父亲钱鸿业在上海遇刺身亡,钱思亮回沪奔丧后无法再返昆明,便于上海化学药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45年8月,二战结束,任经济部化学工业处处长。至1946年又回到北大担任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因为战乱,政府派专机将钱思亮及其家人由北平接往南京,随即被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邀请任教而再迁至台湾,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就任台大校长,延聘钱思亮为化学系教授及教务长,一度代理理学院院长,并于1950年11月代表台大赴巴黎出席国际大学校长会议,促成与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派二位医学教授来台改良台大医学教育。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辞世,1951年2月由胡适推荐,行政院会议决议,任钱思亮接任校长一职。
钱思亮在任内完成了台湾的大学联招制度,替台湾高等教育选才订定良好基础。在台大20年校长任内,钱思亮在在台之北大教授学者们支持下和北大学风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开创了光复后台湾大学在台的龙头地位,也是台大师生最怀念的校长之一。
钱思亮1964年获选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院士,1970年于台大校长任内,获即将接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属意,并经总统蒋中正核定接任王世杰为中央研究院第5任院长,1983年于院长任内辞世,之间主持过7次中研院院士会议。
钱思亮在中研院院长任内设立美国文化研究所、三民主义研究所、地球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及资讯科学研究所,并增设生物医学、统计学、原子与分子科学三研究所及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室四个筹备处,对中研院后续发展贡献良多。
1971年起钱思亮也担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委,至1981年。
钱思亮有三个儿子,钱纯、钱煦及钱复,在各个领域均有不错的表现。钱煦曾经在1974年被提名为院士,但钱思亮考量院士为社会名器、名额有限,因此四处反拉票,钱煦因而落选,但1976年又被提名并顺利当选,父子同任院士,一时传为佳话。
为了纪念钱先生对中研院的贡献,中研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大楼因此命名为“钱思亮纪念馆”。[8]
2009年7月1日,台大出版中心出版纪念钱思亮的DVD《翦翦清风拂椰林·沉默磐石钱思亮(无书,附DVD)》。[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