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国际关系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灿荣(1962年12月26日—)[1],生于湖北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学家、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2]
金灿荣 | |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 |
任期 2006年11月至今 | |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 |
任期 2012年11月至今 | |
中共中国未来研究会党委书记、中国未来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 |
任期 2017年12月至?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 1962年12月26日
籍贯 | 浙江省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亲属 | 金君达(儿子) |
经历
|
金灿荣的父亲是工人,所在工厂是1950年代初从浙江省迁来武汉,被人称为“下江村”。家中有6个孩子,生活困难,孩子们全靠母亲教养,在外工作的父亲很少管家事。1954年夏,武汉发生洪水,父亲在机床上坚守三天三夜,被评为当年的劳动模范。这让父亲获得学习机会,入读工人夜大扫盲班。父亲经过自学,成为工人工程师。[3]
小学三年级时,受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的影响,身为班长的金灿荣将全班同学组织到自己家,成立了一支“地下游击队”,自任司令。后来受到老师批评,班长职务也被撤消。[3]
高一时,金灿荣考入重点高中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普通班,学习理科。高二时,金灿荣决定转学文科,因为该校没有文科班,乃转学到武汉市三角路中学。1980年参加高考,以447分位居武汉市文科第一名,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录取。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得学士学位。大学四年中,金灿荣用1/3的学习时间应付本专业知识,其他时间都用来阅读课外书,主要是中国历史及西方哲学方面的书籍。他还组织了许多社会活动,例如每周五的班级学术辩论。[3][2]
1984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研究生学习,1987年毕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其间曾和另一位同学合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会章程》。1987年硕士毕业后,金灿荣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工作。其中,1987年7月到1992年6月,任《美国研究》责任编辑,1989年曾作为知识分子参与六四学生运动,为此金灿荣经历了3年的审查和随之而来的出国禁令;1992年6月到1994年8月,任美国政治室助理研究员;1994年8月到2000年8月,任美国政治室副研究员;2000年8月到2002年7月,任美国政治研究室研究员;1995年8月到2001年8月,任美国政治室副主任(其间,1995年8月到1998年12月兼任美国研究所办公室分管科研的副主任,对外称科研处处长)。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3][2]
1992年,因为参与学运被解禁后的金灿荣参加了美国新闻署的国际访问者计划,赴美国观察美国大选,为期一个月,这是他首次到美国。1994年回国后,金灿荣发表第一篇有影响的专业论文《美国的政治文化分裂与政局演变》。自此,金灿荣开始研究美国总统大选与美国国内政治。[3]金灿荣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2]
2002年8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后来,金灿荣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灿荣还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上海未来亚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2]金灿荣也是五邑大学通识教育特聘教授[4]。
儿子金君达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助理研究员。
金灿荣认为其实所谓西方现代文明说穿了就是地底石化能源的大机械产生的制造能力,其效能约是人力的成千上万倍,整个社会被解放出的时间、精力就能用于更新机械的研发设计和文艺文化创作,所以制造业和重工业是国力之本,同时工业品和机械能够大量出口,提供了国内人民不必出国就能赚取大量外国钱的重商主义机会,所以任何放弃工业工厂的国家不论金融游戏、文艺创作或观光服务做得再好,最终结局都会是衰弱。[5]
美国在冷战结局的诠释和后续作为犯下了战略性错误,未来一百年以上都无法再校正。首先是苏联解体确实有其经济制度问题,但另一重点是戈巴契夫的个人连续犯错,但美国所有学者和高层将之解释为美国制度是人类终极的完美,不再需要任何修正,只要继续走下去,同时忽略了戈巴契夫因素,战略自满导致了美国全民的头脑不清,这引发了后续错误,包含连续的中东战争与对俄罗斯的围堵。首先,所有美国人忽略了中东战场最后完全被当地人解释为宗教战争,从此再无道理可讲,很多人愿意战死方休,就算不诉诸武力者也不会配合接受美国的傀儡政府统治,而同时中东的战略位置和石油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对俄方面应该采取善意的拉拢与交往,但是美国采取围堵,忽略了俄国的民族性及其依然是航天核武大国,多少的围堵和反导弹系统最终都不可能抵销核武威慑去占领或附庸化俄罗斯,只会造成俄罗斯的全国强硬化和倒向中国势力圈,帮中国解除了最大外患同时获得一大盟友,所以美国浪费了20多年和巨量的资本与声望,在做两件没意义的事,而真正的历史性对手中国则不受干扰就完成了工业化和政权稳定化。[6]
中华文化圈可以称为“筷子文明圈”或儒家文明圈(包含日本、港台、南北韩、新加坡、越南)只要肯努力发展,最后都会成功工业化并崛起到较高的水准,之后吃饭问题会很快解决并开始发挥其艺文创作产业。不论其采用什么政治制度,一个社会的最终工业化层级与政治制度无关,而是和文明底蕴造成的人民思想模式、生活模式有关,这牵涉更深层的诸多东西。目前,地球上只有北欧和北美的新教文明与东亚中华文明能达到高工业化社会,金灿荣教授不看好其他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天主教文明、非洲文明等,[6]认为他们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卡在中等阶段甚至一开始就无法工业化,永远成为一种商业次殖民地。
导弹发展已经改变了世界战争格局,百年以来首度防守方胜率大大高于进攻方,尤其中国相关研发人员让导弹这项科技大幅扩展,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包含超高声速和打移动目标的弹道飞弹发明,以及不可忽略的巨大的量产化技术。很多东西即使好但是无法合理成本的量产也没用,中国工业体系做到了这点。东亚地区中,美国所有的军事基地现在基本没太大威胁,可能开战一小时内都没了,连美国智库兰德都承认这点,另一方面,航母前出作战生存率也很低,实际上在导弹之下,美国进攻中国的能力是没有了,所以只能搞些贸易、金融上的战争,因为它知道从军事上搞想法已经没可能。[7]
金灿荣认为,进攻台湾基本没有问题,岛上所谓20万军队基本没太多战斗力(在解放军面前只是“一堆肉”),在第一波海空和导弹打击过后基本就垮了,只会是场小型短期区域战争[8],只不过就是有历史代价、道德代价。在21世纪,战争有点舆论影响是确实的,所以尽量不要走到那一步,但现实发展走向好像又没有别的可能,只能寄望台湾方面不要犯糊涂。[9]
2019年金灿荣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还在酝酿中,有五个方向,其中新材料、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在20年左右就会很成熟,量子、核聚变最快30年比较有把握,50年才能产业化。美国在这五大领域都是最好的,中国、欧洲、日本在第二梯队,韩国、印度、俄罗斯、以色列无法全面参与属于第三梯队,剩下所有的国家都属于第四梯队。未来十年中国不犯错就会在第二梯队脱颖而出,中美在未来科技和产业中呈现双强竞争的态势。[10]
金灿荣认为美国对世界国家分为六个类别[11]:
金灿荣预测,美国若是出现英明的领导人愿意全面放弃与俄罗斯的敌对关系,并放弃在乌克兰甚至东欧的立场,做出大破大立的妥协,这将是最容易的突破口去解除俄系国家的压力和其对其它集团的支援,如此可以较明显延迟西方集团的世界性衰退速度,但基于欧美自身意识形态与选举制度,这一可能性甚低。如此一来,西方影响力退潮速度将不变或加快[11],于是惯性诱导自身采取某些强硬动作意图迟滞这趋势,之后世界将处于漫长的“温战”岁月并可能持续到本世纪后期,直到西方退潮的大势基本确定并完成,自身多数人民也接受了这一事实后,世界才将又回归冷和平。
根据《纽约时报》所发表的一篇文章,在俄乌战争爆发前,美国的一些官员多次警告说俄国可能会入侵乌克兰,金灿荣却告诉中央电视台 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在谈论战争迫在眉睫一事,原因是不稳定的欧洲局势有利于华盛顿当局的决策,以及该国的金融和能源行业,结果不久之后,战争真的如美国官员所预测的那样爆发,因此金灿荣向自己在微博上的二百四十多万粉丝承认他感到很惊讶[12]。
金灿荣所持有的不少观点被认为可能抄袭自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博士所提出的理论。米尔斯海默博士曾经多次抨击美国外交政策,并且成功预测乌克兰在放弃核武器的拥有权后会被俄国蚕食其国土。
金灿荣对于工业重要性的看法被认为与中国国内的工业党所持有的观点十分相似,这些观点一直受到不少抨击。
金灿荣所持有关于文明的观点被认为可能来自于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塞缪尔·P·亨廷顿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该书所提倡的文明冲突论一直以来都受到众多学术界人士的批驳。
金灿荣曾经公开表示:“那么我现在来观察就是西方鼎盛期结束了,西方的鼎盛期结束了。现在再跟著西方跑,再移民西方,我觉得对人生来讲都不是很好的选择。”[13]而且反对家长早期送孩子出国留学,认为这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后来却送其儿子金君达在本科毕业后往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4],因而被指责其言行不一[15]。
2023年10月,金灿荣撰文宣称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事实上是虚构的人物,引起不少争议,其所提出的说法受到一些西方伪史论者和毛派人士的认可[16],但亦受到不少史学研究者的质疑及批驳[17][18][19]。目前学术界人士大多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20][2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