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鲍里斯·格林(英语:Michael Boris Green,1946年5月22日—),英国物理学家,弦理论开创者之一,于198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009年11月1日,格林接替史蒂芬·霍金担任卢卡斯教授。
迈克尔·格林 Michael Green | |
---|---|
出生 | 迈克尔·鲍里斯·格林(Michael Boris Green) 1946年5月22日 伦敦 |
居住地 | 剑桥 |
国籍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母校 | 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 |
知名于 | 超弦理论[2] 格林-施瓦茨机制 |
配偶 | 乔安娜·查塔威(Joanna Chataway) |
奖项 | 皇家学会会士 狄拉克奖章 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网站 | www www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 |
机构 | 剑桥大学 玛丽王后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牛津大学 |
论文 | Crossing Symmetry And Duality In Strong Interactions(1970年) |
博士导师 | 理查德·约翰·伊登(Richard J. Eden) |
博士生 | Michael Gutperle Ling-Yan Hung(孔令欣) Miguel Paulos Aninda Sinha David Richards Marco Barrozo Bogdan Stefanski Tathagata Dasgupta Linda Uruchurtu[1] |
教育背景
格林于1946年5月22日生于伦敦,中学毕业于伦敦威廉·艾利斯学校,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完成了高等教育。[3] 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格林于1967年获得理论物理一等荣誉文学士,于1970年获得基本粒子理论博士学位。[4][1][5]
学术生涯
格林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依次在普林斯顿大学(1970年–1972年)、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78年至1993年,格林在伦敦玛丽王后大学历任讲师和教授。1993年7月,格林被剑桥大学遴选为约翰·汉弗莱·普卢默理论物理教授。2009年10月19日,他被确认为新的卢卡斯教授,并于11月1日就职,接替史蒂芬·霍金。[6][7]
研究
格林与约翰·施瓦茨经过多年合作,他们共同发现了Ⅰ型弦理论中的反常相消现象,[8] 后来被称为格林-施瓦茨机制,引发了第一次超弦革命。格林还研究了弦论中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他的结果导致了D膜[9] 和瞬子解[10]的提出。
获奖与荣誉
格林已发表150余篇研究论文[11],获得过众多奖励和荣誉。1987年格林获得英国物理学会麦克斯韦奖章和奖金[12] ,2004年获得英国物理学会狄拉克奖[13] 。1989年与约翰·施瓦茨一起获得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14] 。2002年二人共同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15] 。
1989年格林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士。[16] 他的皇家学会提名词为:[16]
"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超弦理论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格林早期主要研究S矩阵理论对偶性。他第一个证明了对偶模型的一个重要结果——波色子和费米子圈的主要的发散项相互抵消。他在相变理论领域也作出过突出贡献。但是他最具开创性的工作在超弦理论领域,主要与施瓦茨合作完成,完成了该理论的第一个协变形式。最重要的结果是在1984年和1985年取得的,证明了规范群SO (32)与E8xE8群超弦理论的反常相消和当规范群为SO (32)时无穷的消去。这些权威的论文带来了超弦理论的急剧的进展,现在已成为基础理论物理里最活跃最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