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解决功能失调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心理治疗方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认知行为疗法 (英语: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缩写作CBT) 是一种心理干预理论[1][2],旨在减轻各种心理健康状况的症状,主要是抑郁症和焦虑症。[3] CBT被认为是治疗药物滥用和伴随发生(英语:co-occurring)的心理健康障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4] CBT 侧重于挑战和改变认知扭曲(例如思想、信念和态度)及其相关行为,以改善情绪调节[2][5]并制定旨在解决当前问题的个人应对策略。虽然它最初针对治疗抑郁症而设计,但其用途已扩展包含治疗许多心理健康状况,如焦虑症[6][7]、物质使用障碍、伴侣关系问题和进食障碍等。[8][9][10] CBT 包括许多认知或行为心理疗法,这些疗法使用基于证据的技术和策略来处理特定的精神病理学议题。[11][12][13]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社会工作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7年3月28日) |
CBT 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疗法,结合了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 CBT的治疗历程 “以问题为中心”和“以行动为导向”,治疗师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找到并实施有效的策略来实现既定目标并减轻疾病症状。[14] CBT 的核心信念是问题发生于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和适应不良(maladaptive)行为[3],且可藉学习新的资讯处理技能和应对机制来减少症状和相关的痛苦。[1][15][16]
与精神药物相比,回顾性研究发现单独使用 CBT 对治疗较轻微之抑郁症[17]、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抽动障碍[18]、物质使用障碍、进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19]等有效。一些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与治疗精神障碍(例如重度抑郁症)的药物相结合时最有效。[20] CBT 被推荐为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攻击倾向和品行障碍。[1][5] 研究人员发现,其他真实的(英语:bona fide)治疗干预对于治疗成人的某些病症同样有效。[21][22] 与人际取向心理治疗一起,CBT 在治疗指导方针中被推荐为一种心理社会治疗的选择。[1][23]
认知治疗方法侧重于处理认知,包括态度、思想、评估和信仰。 认知治疗的理论,包括认知疗法(CT)和理性情感行为疗法(REBT)[24],假设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和行为以及我们的身体反应,即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信念(Believe)-结果(Consequence)的ABC原则。
治疗的重点有:
因此,认知疗法侧重于感知过程的积极设计,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决定行为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观众的主观观点。 如果认知不足(如透过感知选择和评估),纠正影响和行为的可能性也受到损害。 特别是自发和情感驱动的行为,受到一个人在心理上构建环境模式的方式的影响很大。
实证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多种问题,包括情感性疾患、焦虑性疾患、人格疾患、饮食疾患、物质滥用、精神病性疾患。治疗方法常常是依照手册,运用特别的技巧指示、直接处理问题,且针对特定疾患进行有时效性的处遇。认知行为治疗常用于个人治疗及团体治疗,这些技巧经过改编后,也常应用在心理自助上。有些临床和研究人员偏重认知导向(如认知重建),另一些人则偏重行为导向(如暴露治疗)。其他的介入措施则结合了两者(如想像暴露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主要是透过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的结合。基于差异甚大的理论,这两种传统在关注“此时此刻”与减轻症状上,找到了共同点。许多针对特定疾患的认知行为治疗程序,接受过疗效与效率的评估。具备实证研究基础的治疗是医疗保健事业的趋势,这一类的治疗会依照症状的诊断,采取特定的治疗方法;所以相较于其他疗法(如心理动力)来说,认知行为治疗更受到医疗保健事业的喜爱。在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院推荐“认知行为治疗”作为治疗许多心理健康困扰的选择,包括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强迫症、暴食症、临床忧郁症等。
认知行为治疗某些基本观点,可以确定是以各种古代的哲学传统为其前身,特别是斯多葛学派。例如 Beck 最早针对忧郁症的治疗手册就记载:“认知治疗的哲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认知行为治疗的现代基础,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行为治疗的发展、1960 年代认知治疗的发展,以及随后两者的结合。
行为治疗的方法早在1924年就出现在玛丽·琼斯(Mary Cover Jones)探讨儿童如何消除恐惧的著作中。1937 年,Abraham Low 为精神病患住院治疗结束后的复健,发展出一套认知训练技巧。Low 也将他的技巧运用在他创立的组织“国际复健”当中,协助人们从心理疾病当中复原。虽然“国际复健”最初由 Low 领导,他后来也改编了这些技巧,将其用在以相同名称运作的自助团体当中。
1950-1970 年这段期间,行为治疗开始获得广泛运用,美国、英国与南非的研究者,都从巴甫洛夫(Ivan Pavlov)、约翰·布罗德斯·华生(John B. Watson)、克拉克·L·赫尔(Clark L. Hull)等行为主义者的学习理论当中获得启发。在英国,这些研究大多聚焦在精神官能症,Joseph Wolpe将他在动物实验当中的发现,套用到他的系统减敏感法上,这是今天用来消除恐惧的技巧的前身。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由 卡尔·波普(Karl Popper)的著作获得灵感,以“假如你摆脱了症状,你就摆脱了精神官能症”这一论点来批评精神分析,并以行为治疗作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在美国,心理学家将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 F. Skinner)的激进行为主义应用在临床上。这些工作大多关注严重、慢性的精神失常,如精神病性行为与自闭症。
虽然早期的行为治疗法成功地运用在许多精神官能症的治疗上,但用来治疗忧郁症却不太成功。由于所谓的“认知革命”,行为主义也失去了流行性。虽然较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拒绝像是思考和认知这一类的“心智”概念,但是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与 Aaron T. Beck注重认知的治疗方法还是在行为治疗师当中获得了普及。Ellis与Beck的治疗法都包含行为治疗的成分与介入方式,并且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问题。Albert Ellis的治疗法,创始于1950年代早期,一开始被称为理性治疗,可以说是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一种类型。这项治疗法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对抗当时流行的心理治疗理论,主要是精神分析。受到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启发,亚伦·贝克在1960年代发展出认知治疗。依照贝克的描述,他的治疗方法是来自于在古典精神分析的脉络下,带领病人进行自由联想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领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