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语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莉莉玛莲》(Lili Marleen)是一首在二次大战期间,流传的一首用德语演唱的描写一个士兵与其恋人的爱情歌曲。它首先在德军士兵中间广泛流传。之后,随著歌曲影响力的扩大,这首歌也在盟军士兵中间流传开来。歌曲中所抒发出的真挚情感和优美旋律引发了人们的共鸣,使它在二战期间成为了一首超越敌我阵营的共享歌曲,这首历经军营号声、战场硝烟的战地爱情歌曲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了48种语言。在战后的大半个世纪,《莉莉玛莲》在不同年代、用不同语言、以不同风格在世人当中相承传唱,它已经成为了一首久唱不衰的世界经典名曲。
《莉莉玛莲》这首诗写于1915年,作者是汉斯·莱普(Hans Leip)。1914年一战爆发时,他正在汉堡郊区罗滕博格特的一所学校任教师。翌年的1915年汉斯·莱普被征召入伍,在部队开赴东线俄国战场之前,他每天在军营门口站岗放哨,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使用了他的两个女友名字,这两个人一个是厨师(莉莉),另一个是护士长(玛莲),两个人在诗中变成了“莉莉玛莲”一个人。汉斯·莱普将这首诗的标题命名为《Das Mädchen unter der Laterne》(德语:路灯下的女孩),1937年德国出版的一部名为《Die kleine Hafenorgel》(德语:小小的港湾风琴)的诗集将这首诗收录了进去。
1938年,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Norbert Schultze)为这首诗谱了曲,改名为《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德语:一个年轻士兵的值班之歌)。原本是为男歌手写的歌曲,舒尔茨先送给一位有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这位歌唱家认为歌曲太简单,拒绝演唱。后来舒尔茨又请夜总会的女歌手拉莉·安德森演唱这首歌,并在1939年录制了唱片[1]。据说首次对外发行了7,000多张唱片,但是最初市场反响平平,售出的唱片寥寥无几。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的特殊偶然机遇,这首歌曲或许会默默无闻地被人们遗忘。
1941年4月德军占领了南斯拉夫之后在贝尔格莱德开设了广播电台,专门为前线作战的德军进行广播,广播范围涵盖巴尔干半岛、北非地区以及其他欧洲部分地区。8月18日电台从一些废弃的唱片中翻出了这张唱片并进行播放。由于电台经常播放这张唱片,这首歌在欧洲各国之间开始流行起来。这首歌播出之后遭到了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反对,他认为这首歌曲会瓦解士兵们的斗志,因此下令禁止播放这首歌曲。然而禁令下达之后,前线各地士兵们纷纷写信给电台,要求恢复播放这首歌曲。德国非洲军团的统帅隆美尔将军也喜欢这首歌曲,他要求贝尔格莱德电台将这首歌作为常规固定节目来播出[2][3]。在他和士兵们的要求之下,电台恢复了播出,并在每天晚上结束全天播音之前的9时57分准时播放这首由安德森演唱的歌曲。电台每天都收到12,000多封来自前线士兵的信,大部分的话题都是与《莉莉玛莲》有关。在地中海沿岸各地,不论德军还是盟军都能听到这首歌。多年之后,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谈到当时北非战场的情形时,这样回忆道:“在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只要收音机里响起了这首歌曲时,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交火,……直至播放完这首歌”[4]。
除了德国本土以外,这首歌曲也风靡了被占领国、轴心国以及中立国,1941年法国的女歌唱家苏茜·索利多尔演唱了最早的法语版[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同年还有丹麦女歌唱家艾尔莎·西格弗斯[6]演唱的丹麦语版[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7]以及意大利男歌唱家卡洛·布提演唱的意大利语版[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8]。战争期间与《莉莉玛莲》作曲家诺伯特·舒尔茨结婚的保加利亚女电影演员伊娃·万嘉在1942年用保加利亚语演唱了这首歌[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9];同一年还有瑞典男歌唱家斯文-奥洛夫·桑德伯格演唱的瑞典语版进行曲[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0]、芬兰男歌唱家格奥尔格·马尔姆斯滕演唱的芬兰语版进行曲[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以及荷兰男歌唱家卢·班迪演唱的荷兰语版[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2]。1944年4月被盖世太保以充当盟军间谍为由投入监狱并遭到酷刑,在出狱后又积极营救犹太人的匈牙利女电影演员卡塔琳·卡拉迪,在此之前也为这首歌曲录制了用匈牙利语演唱的唱片[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3][14][15]。
盟军方面,在北非作战的英国第八军团的士兵们也喜欢上了这首德国歌曲,他们将这首歌亲切地称为“第八军歌”[4]。除了英军之外,这首歌也在美军、自由法国军团、苏联军队以及各地抵抗纳粹的地下组织和游击队中间用各自的语言流传开来。作为对德国的宣传心理战,1944年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开始了对德国的广播。曾经拒绝与纳粹德国合作,后来成为美国公民的德国女演员玛莲娜·迪特利希为OSS电台录制了不少德语歌曲,其中包括分别用德语和俄语演唱的《莉莉玛莲》[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6][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7],《莉莉玛莲》反过来成为了盟国向德国传播的宣传音乐。后来玛莲娜·迪特利希在欧洲前线的劳军演出期间,也为盟军官兵演唱这首深受欢迎的歌曲[18]。
1944年8月英国诗人托米·康纳为歌曲填写了英文歌词[19],于是有了英文版的《我灯光下的莉莉》,安娜·谢尔顿所唱的版本被认为是英语最早版本[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21]。同年6月27日RCA唱片公司发行了佩里·科莫演唱的唱片[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2][23],这首歌曾经是美国的歌曲榜上的第13位。与此同时迪卡唱片公司也发行了希尔德加·洛雷塔演唱版本的唱片[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4]。同年11月意大利战场的美军第78步兵师的中士哈利·派恩(Harry Pynn)将这首曲子重新改写了歌词并命名为:《D-Day Dodgers》[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5]的进行曲。英文的“Dodger”是“躲闪、逃跑”的意思,这是因为参加诺曼底战役的盟军部队将意大利战场的盟军部队讥讽为“D-Day”的逃兵,哈利·派恩的这首歌词是为在意大利战场作战的盟军官兵而写,它以“我们是D-Day的逃兵”的自嘲方式回击了这种讥讽,同时也以此纪念那些在意大利战场阵亡的盟军官兵。
在战争期间,拉莉·安德森所录制的1939年版《莉莉玛莲》的唱片备受热捧,唱片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张。二战结束之后,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评价道:“在战争期间,汉斯·莱普是唯一的一个身在德国却把快乐带给了全世界的德国人。[4]”
《莉莉玛莲》作为主题曲或作为插曲经常出现在各种题材的电影当中。
1944年英国导演汉弗莱·詹宁斯拍摄了一出题为《The True Story Of Lili Marlene》(莉莉玛莲的真实故事)的纪实性影片。
1981年西德电影导演宁那·华纳·法斯宾德编导了改编版的故事影片《莉莉玛莲》。影片以拉莉·安德森为原型,以“莉莉玛莲”为主题曲,描写了一个受世人追捧的德国女歌手维利(Willie)(汉娜·许古拉饰演)与一个遭受纳粹迫害的瑞士籍犹太作曲家罗伯特(Robert)(吉安卡罗·吉安尼尼饰演)之间充满波折的爱情故事。
1995年塞尔维亚电影导演艾米尔·库斯图里察在他的电影作品《地下社会》里穿插了一段记录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葬礼的电影画面,在这段记录影片画面中采用了安德森的原版录音作为其背景音乐,曾经领导过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德军作战的铁托元帅据说非常喜欢这首歌曲[45][46]。
德语歌词 | 中文翻译 |
---|---|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
在兵营雄威的大门前, |
Unsere beide Schatten Sahen wie einer aus |
我们的身影交织如一体, |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
卫兵对我说, |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
你熟悉我坚定的脚步声, |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
天地闲仿佛只剩下你我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