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代曹魏著名的军事家。荀彧的堂侄,荀攸祖父荀昙,官至广陵太守。荀攸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又被封为尚书令;244年,追谥曰敬。
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彝,任州从事之职。从小失去父母。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一个过去在荀昙手下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184年,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馀人。荀攸到,拜黄门侍郎。
189年,董卓之乱,关东群雄起义,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勇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颙忧惧自杀,荀攸言语饮食自若,董卓见之免其死罪,出狱后荀攸弃官离开洛阳。荀攸认为巴蜀险固,人民殷盛,求为蜀郡太守,但由于路太难走交通不便而放弃,改迁荆州居住。
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许昌,曹操素闻荀攸之名,做书招荀攸,于是升荀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曹操初见荀攸,与语大悦,对荀彧、锺繇说:“公达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大事,怎么还会忧虑得不到天下呢?”
198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胜。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几乎死在那里。198年,曹操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吕布败退固守,攻之不胜,连战,士卒疲劳,曹操欲回。荀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败,其锐气已无。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战意。就算陈宫有计谋也太迟了,现在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乘此机会奋进急攻,就可以击破吕布了。”乃引沂、泗之水灌城,城溃,生擒吕布。
200年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抛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刘备败逃,文丑被杀,大破袁军。后在袁绍乌巢粮草被烧、军心大乱之后,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乘胜追击,可以传假情报说我军将调拨人马,一路做出攻取邺郡的样子;另一路做出攻打黎阳的样子,断袁兵归路。袁绍如果听说了这个传闻,以他的多疑性格,必定会信以为真,就会分出兵力阻击我军。我方可乘他调兵拔寨之时,急攻袁寨,袁绍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定能一攻而破。”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立即采用荀攸的计谋,出动三路人马,四处扬言,散布迷惑袁绍的消息。袁军听到消息急忙报告袁绍:“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去黎阳了。”袁绍信以为真,急忙派兵十万人,分别去援救邺郡和黎阳,连夜急行军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队兵马,乘虚而入,冲向袁绍营寨。袁军本来已无斗志,官兵四处逃散,抵抗不了。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带著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军在后紧迫不舍。袁绍为了渡河逃命,把金银财宝、图书车辆全都丢弃,只有随身骑兵八百多人一同逃往黎阳,曹军获得全胜。
202年,跟从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203年,曹操刚刚征讨刘表,袁谭、袁尚争冀州。袁谭遣辛毗请降求救,曹操许之,问部将。部将多认为刘表强,应先攻之,袁谭、袁尚不足为虑。荀攸说:“天下大乱,刘表坐领江、汉之间,可以看出他没有吞并四方的志向。袁氏占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想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如今他们兄弟交恶,势不两立。如果这两人联合起来,就难以击败他们了。现在趁他们内乱时攻打他们,河北就可以平定了,这个好机会不能失去。”曹操说:“好。”就答应袁谭请和,回去击破袁尚。而后袁谭兵叛,荀攸跟从曹操斩谭于南皮。冀州平,曹操表奏天子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于是封荀攸陵树亭侯(属陈留郡尉氏县)[1][2]。
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曹操被封魏公建立魏公国时,荀攸为尚书令。
214年,荀攸跟从曹操征孙权,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说起就想哭。荀攸曾病,世子曹丕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荀攸与锺繇交厚,锺繇说:“我每有所行,反复思惟,自谓无以易;以谘公达,辄复过人意。”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锺繇知道。锺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所谓“世不得尽闻也”。
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245年1月6日),曹芳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
荀攸于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荀攸与朱建平、锺繇结交好友。荀攸早死,儿子尚幼。锺繇帮助打理荀家,欲让荀攸的妾改嫁。在写给别人的信上说:“我和公达都曾让建平相过面。建平说:‘虽然荀君比较年轻,但是后事却要托付给锺君。’我当时说了句玩笑话:‘那时我可要把你的阿骛嫁掉。’想不到他真的早逝了,戏言就要成真了!现在我要让阿骛改嫁,使她能有个好归宿。回想建平的妙语,不在唐举、许负以下。”
在中国著名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荀攸初仕大将军何进,后弃官还乡。曹操在兖州时,荀攸和从叔荀彧共投曹操,为曹操重用。后曹操迎天子都许,拜为军师,随讨吕布,定河北,及官渡、赤壁之战,屡出奇谋。及魏建,以攸为尚书令。曹操进魏王,荀攸不赞同曹操叛汉,曹操愤怒,荀攸忧愤成疾,随后死去。
《魏官仪》一卷,已佚。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