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吉利里副县(英语:Engkilili Sub-District ;马来语:Daerah Kecil Engkilili)是砂拉越鲁勃安都县的一个副县,总面积有1,709.23平方公里[1]。县里人口占最多的族群是伊班族。根据2010年数据,县里有198座长屋,6个华人聚落及1个甘榜[2]。
在峇丹艾河(Batang Ai)畔有很多一种叫作英吉利里的树(马来语:Engkilili)。县里的村子都离城镇很远,所以村民都需要通过使用峇丹艾河到集市上买生活用品。由于村民每次在去返的路程上都会遇到很多英吉利里的树,久而久之便把这地方名为英吉利里。
英吉利里树只能在鲁勃安都县和英吉利里副县找到。它能够在陆上和河水上生长,平均高度20到30米,拥有约30厘米长的黄绿色叶子。[3]
早期在19世纪时,有一群来自印尼坤甸兰芳共和国的客家人来到英吉利里副县里,深山内一个叫马鹿(Marup)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定居,开采金矿,而也在那组织了十五分公司。据说,其公司是当时当时兰芳共和国的支脉,最兴旺时人口有一万以上,同时其制度也如兰芳共和国,“传贤不传子”的民主制度。在1857年,当时石隆门县里的十二公司爆发了反砂拉越拉者詹姆士·布鲁克。但最后被詹姆士镇压了下来,而杀死了几乎所有“公司”的华人。十五分公司子民知道十二公司被詹姆士消灭后,怕牵连至他们,便都逃到各地区,从此十五分公司便衰落瓦解了。[4]
在县里有90%的伊班族居住在英吉利里副县里的内陆区及山脚下,而农耕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如种植稻谷,橡胶,蔬菜和水果。此外他们有进行一些较传统的职业,狩猎及捕鱼。丰收后的农场品会带到县城去售卖或会通过中间人卖到别的县里去。一些居民在县里也拥有自己的鱼塘,多数养殖商业价值较高的鲮鱼(马来语:Ikan Lampang)。
县里的华人多数开店经商如:餐馆,杂货店,服装店等。马来人多从事农业,一部分则进行商业活动。[5]
2010年7月,英吉利里副县展开橡胶重植项目,重新种植了24公顷的橡胶。每公顷可以出产2000公斤的橡胶。[6]
灵蛇石(马来语:Batu Nabau)是一个巨大的蛇形石头,约长9米,宽约2米。位于英吉利利副县布贡(Bukong),离县里的雅劳木安长屋(Nyalau Muang)50米。长屋的居民称巨石为林当石(Batu Lintang)。灵蛇石的位置恰好横跨布贡河(马来语:Sungai Bukong),人们把那地方称为灵蛇谷。[7]
相传,有一位泰国人来到了县里把一条巨大的蛇变成了石头。人们相信他是在梦里找到那条巨蛇。他还与当地的县民一起为那巨石上色,清理了周围杂草。据说,在灵蛇石的中部可以找到爪夷文:“alif”、“lam”、“nun”、“mim”和“sin”。这些文字有些是相反顺序的,而一些是被分开的。[8]
卧阿重瀑布(马来语:Air Terjun Wong Ajong)位于英吉利里副县内,离英吉利里镇有4公里。旅客需经过2公里的森林方能到达瀑布。许多旅客会在那露营过夜。[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