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灣日治時期時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造訪臺灣的行啓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行启(日语:台湾行啓/たいわんぎょうけい Taiwan gyoukei)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4月,台湾日治时期时摄政宫皇太子裕仁亲王(后为昭和天皇)造访台湾的行启活动[1],又称东宫行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1914年~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倡民族自决主义,在战争结束后有不少殖民地陆续独立。民族自决、民主主义的风潮也传递到日本的统治地区[2],其中“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遂在此时开始进行诉求自治的行动。而日本国内则受到“大正民主”的推广,以及朝鲜三一运动打破了军部主导的“特别统治”其实是“宪兵政治”的问题。
为此朝鲜总督府、台湾总督府相继改革官制,总督的武官専任限制也被去除。日本首相原敬开启了“内地延长主义”的政策,积极推动基于和日本本土相同的制度适用于海外殖民的日治台湾。
首先于大正八年(1919年)10月29日,派遣首位文官总督田健治郎就任台湾总督[3]。田健总督高举“内台融合”、“一视同仁”等方针,并基于此点实施政策。次年,地方制度改革,设置了州、市、街、庄的官选议会。大正十年(1921年)2月,设置台湾总督府评议会。次年1月,将“三一法”改为“法三号”,使日本法律原则得以适用于台湾。
其他还有公布台湾人官吏特别任用令、允许台湾人与内地人共学、承认台湾人与日本人通婚(内台共婚)等措施[4]。总督府运用“内地延长主义”完成对台湾统治体制进行多项改革,因而得以实现台湾行启。
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应时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的邀请,搭乘军舰“金刚”到台湾访问12天[5],以台湾总督府特造的台铁花车作为长程陆路的交通工具,行程包括经由敕使街道到台湾神社参拜,并遍及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东、澎湖等地[6][7]。
驻台日籍官员对于皇太子裕仁的访台行程严阵以待,在台湾各地建立了欢迎牌楼以及豪华行馆,裕仁到访过的行馆包括台北御泊所、台中御泊所[注 1]、台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草山御休所、北投御休所等[8][注 2],还有裕仁未能到访的金瓜石太子宾馆、角板山贵宾馆[注 3][9][10]、阿里山贵宾馆[11][12]等,而这些行馆也曾接待过其他皇室贵宾。
由于行前发生北白川宫成久王在巴黎的交通事故,因此最后的行程有所缩短。例如:原先在嘉义市游览制材工场行程,即改为在车内接受民众欢迎,随即通过。而皇太子裕仁游访台湾除了巡视殖民成果,亦达到权力教化的意涵[13][14][15]。有关皇太子裕仁行启的相关写真总共有九本,分别是《皇太子殿下台湾行启记念写真帖》、《东宫殿下行启实记》、《皇太子殿下台湾行启写真帖》、《皇太子殿下奉迎记念写真帖(台东厅)》、《皇太子殿下奉迎记念写真帖(花莲港厅)》、《行启记念写真帖》、《皇太子殿下行启记念帖》、《高雄州行启记念写真帖》[16]。
当时台湾总督田健治郎在台北御泊所安排了台湾料理的宴席招待裕仁,由总督府从当时名满台湾的餐厅“江山楼”与“东荟芳”中指定了以吴江山为首的八位厨师共同负责。在正式宴席的一周前,这八位厨师必须隔离并斋戒沐浴。1923年4月24日,台湾料理宴席共分为上半席、咸点、下半席,上半席计有雪白官燕、金钱火鸡、水晶鸽蛋、红烧火翅、八宝焗蟳、雪白木耳;咸点为炸春饼;下半席计有红烧水鱼、海参竹茹、如意𩸭鱼、火腿冬瓜、八宝饭、杏仁茶[17][18]。根据4月27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版)之报导,裕仁尤爱八宝饭,一共吃了8份[19]。在此行的一个半月之后,裕仁曾提及台湾特产的木瓜非常美味[20]。
御召舰由以下构成,是当时日本海军第二舰队第4战队的编制。
此外,还有木曾(当时的预备舰)作为迎宾舰部署在台湾。
下列为在台湾迎接裕仁皇太子的主要人物:
以下日期、[宿泊地]、主要访问地顺序[1]
台湾总督府发行了两种1钱5厘与3钱的记念邮票2种。 由于邮票的发行权限属于逓信省(现为日本邮政),形式上虽然是能在日本国内全境使用邮票,但仅在东京中央邮便局及台湾总督府辖下的邮便局出售。邮票上描绘了台湾第一高峰,也是当时日本第一高山的新高山(现名为玉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