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角

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岬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5°00′27″N 122°00′06″E

三貂角巴赛语Ki-vanow-an;西班牙语:Santiago[1])乃台湾本岛海岸最东端一处遍布岩石岬角,位于台湾东北角海岸国家风景区新北市贡寮区福连里(尚离宜兰县头城镇石城里边界将近5公里),为雪山山脉主脊往东北馀脉末端延伸入海的海岬地带,也是当地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历史

Thumb
1626年马尼拉西班牙人Pedro de Vera所绘《艾尔摩沙岛西班牙人港口描述图》在台湾东北角标示“encenada de S. tiago, dista del puerto 2 leguas(三貂湾离港口2里格)”[2]:55-56[3]

1626年5月5日,来自菲律宾西班牙船舰航抵台湾东北角海域[4],准备进占北台湾,西班牙人将此地原住民村落Caquiuanuan基督教圣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圣雅各伯为名,西班牙语称为“Santiago”(圣地牙哥),又有拼写成“Santhiago; San Tiago; S. Tiago”;荷兰文献记此地为“St. Jago”,其旧称为“Kiwannoan”(读为ki-wan-noan)。[注 1][6]:7-8,注24相传西班牙人于此建立圣地牙哥城堡,[来源请求]1630年西班牙道明会传教士在此兴建圣雅各伯教堂,后被台湾人台语将其西语名字转译成“三貂角”,并将此名扩大使用到附近的海角一带,三貂角因而成为现今地名,与今日富贵角同为源于欧洲语言之地名。清代早期文献除了称此地为“三貂”外,亦有台语同音写为“山朝”、“三朝”等,于是有台语“三朝”讹传作“三貂”的附会说法,在清代新竹仕绅林占梅(1821-1868)于咸丰4年(1854年)作《咏三貂岭》并序中提到:“三貂,原名三朝;极言路险且长,非三不能越。日久,讹传作“貂”。盖是处皆峻巅崇山,地为台湾发脉之始,分界之域。”[7]

三貂角灯塔

Thumb
三貂角灯塔周边风光一督
Thumb
三貂角灯塔

1929年及1931年,日本船舶“抚顺丸”及“华南丸”,先后于三貂角附近海域遭遇海难沉没,台湾总督府因此于此地筹建灯塔,此灯塔今犹存,即“三貂角灯塔”。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