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產自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一種海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中文通称为白海豚[3],又称太平洋驼海豚、中华驼海豚、粉红海豚等,台湾俗称为妈祖鱼[4][5][6],是一种背鳍基部隆起的海豚科小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热带及温带沿岸海域,偶尔出现在淡水中,如长江、闽江、九龙江和珠江等。肤色因地域、种群而异,多呈灰白相间的杂色,且带有深色斑点。模式标本产自中国水域,中国的种群初生时全身呈深灰色,随着年龄增长淡化为独特的粉白色,颇具观赏价值,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过热反应(如同人类在燥热时会脸红)。
有关白海豚最早的观察纪录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中华白海豚为“卢亭”,也有渔民称其为“白忌”和“海猪”。[来源请求]1751年,瑞典博物学家佩尔·奥斯贝克(Pehr Osbeck)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海域首次科学记录到中华白海豚,1757年对它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将它归为真海豚属(Delphinus),并命名为Delphinus chinensis,后改为驼海豚属(Sousa)[7]。
早期, 分布于南非、澳大利亚和阿拉伯等水域的白海豚均被认为是中华白海豚, 后被分为中华白海豚、大西洋白海豚(S. teuszii)、澳大利亚白海豚(S. sahulensis)和印度洋白海豚(S. plumbea)[8] 。
2015年王愈超等人在《动物学研究》发表研究,认为中华白海豚可分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S. c. chinensis)与台湾亚种(S. c. taiwanensis,也称“台湾白海豚”),二者的斑点图样几乎完全不同,在地理区隔与动物行为方面也不同[9][10][11]。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典型的近岸海洋动物,主要栖息在沿海浅海和河口湾等水域[7]。其作息通常会与涨潮和日照的时间相配合,晨昏最为活跃,常在潮涨时觅食。
中华白海豚的社会行为对种群内部社会网络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包括交配行为、集体捕食和共同育幼等行为。这些行为有助于增强种群的基因交流、提高捕食效率以及提高幼仔的存活率和生存技能。[7]
中华白海豚通常以小鱼、鱿鱼和虾类等为食,捕食时常常在水面上跃出水面或者在水下迅速穿梭,展现出其优秀的捕食能力。
中华白海豚的交配方式为混交制, 雌性大约9-10岁达到性成熟, 雄性晚1-2年。雌性妊娠期约11个月, 每胎一仔, 全年可交配,哺乳期可受孕。繁殖间隔2-3年。[7]小种群存在近亲繁殖和雄性的弑婴行为[12]。
中华白海豚分布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近岸海域, 北至中国东南沿海, 向南包括整个东南亚, 向西至孟加拉湾及印度半岛南侧[7]。
全球已知中华白海豚数量约5,700头, 且有下降趋势[7]。最大种群分布于孟加拉湾北部[13]。泰国东海岸和西海岸, 马来西亚的古晋省海域也都有种群分布[7];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海域仅有目击和搁浅记录[14]。
全球约83%的中华白海豚栖息于中国东南沿海[15], 主要有珠江口、雷州湾、北部湾、厦门湾、台湾西海岸和海南西南沿海等6个种群, 其中珠江口种群数量最多[16],所有种群的数量都有下降趋势[7]。此外, 在福建宁德、泉州湾、东山湾和广东汕头等海域也有少量个体分布[17]。
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已经大幅减少,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活动,其中涉海工程是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水下噪声、水体污染、渔业活动等也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影响[7]。涉海工程包括海岸线开发、港口建设、海底管道敷设等,这些活动会破坏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7]。水下噪声是由于船只、爆破、施工等活动产生的,会干扰中华白海豚的通讯和觅食行为[7]。水体污染则会影响中华白海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7]。渔业活动中的误捕会导致中华白海豚受伤或死亡[18][19]。
加强立法和设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方式[7]。1988年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91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为附录I物种[2];2018年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1]。
孟加拉国于2014年设立了Swatch of No-Ground海洋保护区以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他物种[13];中国大陆先后设立了厦门和珠江口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及江门、汕头、湛江、潮州、饶平等5个省级或市级保护区,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将中华白海豚列为主要保护对象[7];香港通过设立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等海洋公园的形式来划定保护范围[3]。
中国在2014年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联盟”, 构建了中国中华白海豚协同保护网络[7]。厦门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建立了“厦-漳-泉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联动机制”, 加强三地协同,并通过加强涉海工程监管、涉海工程施工期的声学驱赶、饵料资源增殖放流等措施减轻对中华白海豚的威胁[21][22]。
2020年,为保育台湾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海洋委员会订定发布“中华白海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之类别及范围”,划设为海洋生态系与河口生态系之复合型生态系,面积763平方公里,范围横跨苗栗、台中、彰化、云林等四直辖市、县(市) 。[23]
中华白海豚很少用作人工饲养,全球只有中国广西的南宁动物园、泰国和新加坡的水族馆饲养中华白海豚,例如新加坡海底世界便饲养了从暹罗湾捕捉的中华白海豚。
广东俗语“乌忌白忌”表示坏的预兆,“乌”指中华白海豚的幼崽,“白”则指成年中华白海豚。该俗语起源于广东渔民,他们声称中华白海豚会吃他们渔网中的鱼获。然而一般的中文语境里,多将该俗语写为“乌鱀白𬶨”(“𬶨”为白𬶨豚的古称),“乌”指深灰色的长江江豚,“白”则指浅灰色的白𬶨豚,这两种鲸类过去常被指破坏鱼获。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