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礼(英语:Baptism),又称圣洗圣事施洗受洗,全身浸入水中的称为浸礼受浸,是一宗教仪式,现普遍指基督教的传统仪式。据圣经记载,施洗约翰曾为耶稣施洗,而这亦是耶稣吩咐的使命[1]

词源

洗礼一词来自通用希腊文动词“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词“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涤”。[2]部分基督教宗派将洗礼列为圣事(圣礼)之一。

过程

洗礼通过把祝圣过的水倒在、洒向受洗者头上;或把受浸者放进水中,然后扶起来施行。现天主教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实施的婴儿洗礼,在2世纪时已有文献记录,教父指出是使徒传统。由于对洗礼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内,在基督教历史上也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对于洗礼的讨论,主要提到:洗礼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婴孩、死人受洗等问题。

目的作用

圣经《彼得前书》指出旧约时代挪亚藉水得救一事,预表后世的人藉洗礼得救: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耶稣基督;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承认基督耶稣一同出死,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3]

基督教很多宗派都认为《圣经》记载洗礼中基督徒在众人(包括魔鬼)面前承认自己与基督耶稣一同出死入生,承认自己是基督徒[4]基督教中部分宗派更认为洗礼不单是一种记号仪式[5]让受洗信徒有宣认信仰的机会,洗礼本身更能带来属灵的更生(Baptismal regeneration),[6][7][8]这些教会相信洗礼是神向人施行恩典的工具,当中神在领洗的人当中建立、加强信心,借此为人带来救恩。(彼得前书3:20-21)[9][10][5] 同时,洗礼也被认为是属灵意义的葬礼。(歌罗西书2:11-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例如路德宗教会认为,圣经教导基督徒是如何通过洗礼与基督并祂给予我们的新生命连结起来。(歌罗西书2:11-12; 罗马书6:3-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12]圣经的作者以一幅代表洁净的图像来表达了在基督救世的工作上中怎样在领洗的人身上应用洗礼代表洁净的图像来表达了在基督救世的工作上中怎样在领洗的人。(以弗所书5:25-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3]路德宗相信圣经描绘了信仰、洗礼、和披上基督之间的关系。(加拉太书3:26-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者连结起来时,其结果就是让基督徒成为神的儿女,得著随之而来的名份、、福份和权柄。[14]在《提多书》里面,保罗在再介绍了圣灵的工作时再次讲论洗礼、新生命、耶稣带来的祝福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多书3:5-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5]

洗礼信念

More information 宗派, 对洗礼之信念 ...
宗派 对洗礼之信念 施洗方式 对婴儿洗礼之信念 洗礼能重生及给予灵命
东正教会 信“奥迹”(圣礼)是必须有的 用浸入三次的方式(紧急情况之下才可接受浇洒方式) 信,亦领受圣餐以及抹油礼(膏抹)
天主教会 必须领洗,才能得到注入那称为圣宠(grace)的成圣力量,以开导人踏上得救的途径 主要用浸入(三次)或浇灌的方式
信义宗 是神圣灵所用的媒介,藉以将所必需的,新生命的身份赐给罪人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浸信宗 一种教会礼仪,象征性的礼仪,公开见证已蒙主耶稣基督拯救,加入教会的礼仪,但并非得救所必需 用浸入水中方式 不信(洗礼是一个认信的行动;惟有归信的人才能够承认信仰) 不信
圣公宗英国国教盎格鲁公教 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给予灵性的重生 用浸入,或浇灌的方式 信,但有一支“低派圣公会”(low Episcopalians)却不信
循道宗亚缅尼亚会卫理公会 洗礼并非得救所必要,因为洗礼只是表明某人作为基督徒团契之成员的表面标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长老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和成年信徒现有信仰的一个印记 用浇洒,浇灌或浸入的方式 信,表示孩子他们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 不信
公谊会─又译贵格会 是表面的象征而已,现在已经不要施行了 不信以水施行的洗礼,只相信人的灵魂要持续地进行内在的洁净,靠赖圣灵导引而过著有纪律的生活
救世军 不主动进行任何施洗(洗礼并非得救所必要,并相信仅在基督再临时方可为人施洗) 不信。但把婴儿献给神并祈求神赐福
归正教会 象征与主联合,罪得到洁净,且是信徒对神信心的标记与印证 洒水礼(点水礼)为主,少部分施予浸水礼 信,表示孩子与基督徒父母同是圣约团契之成员,待成年后施予坚振礼 不信
宣道会 象征与基督同钉、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加入教会 主要用浸礼,身体状况不适合者可施洒水礼 不信,但有婴儿奉献礼 不信
五旬节派教会(数种不同的“圣洁”会、圣从联合宣道会神召会 以水洗礼乃是一种规程,以象征见证已经接受基督为个人救主的一种礼仪 以浸入方式:亦强调必须有圣灵特别浇灌的第二次洗礼,而有能说不可理解的方言为证 不信。但把婴儿献给神并祈求赐福给她们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一种规程,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并非得救所必需。只对理解受洗意义的信徒施洗 仅用浸礼 不信(唯有那些已达年龄足以表明知道自己归正者,才可受浸。可以把小孩奉献或呈献给神) 不信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尔门 “凡在​神​前​谦卑​自己,​渴望​​受洗,​带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灵​前来,​在​教友​前​证明​确实​悔改​了​一切​的​罪,​愿意​​承受​耶稣基督​的​名,​决心​事奉​祂​到底,​并​确实​以​​行为​表明​已​接受​基督​的​灵​以​获得​他们​​罪​的​赦免​的​人,​都​应​藉著​洗礼​接纳​他们​加入​祂​的​教会。”-教义和圣约20:37 必须全身浸没于水中,并由持有圣职权柄的人来施洗 不信。小孩​生来​天真无邪,​也​没有​罪。​撒但​没有​能力​诱惑​小孩子,​直到​他们​达到​负责​年龄​(教约​29:46–47),​所以​他们​不​需要​悔改,​也​不​需要​受洗。​小孩​在​八岁​时​应受​洗​(教约​68:25–27)。真诚的洗礼代表一个灵性方面的重新开始,就像洗掉以往的过错。“你们要结出果子来,和悔改的心相称。”(马太福音3︰8)
真耶稣教会 要求受洗者必须相信十大信条。耶稣的血有赦罪的功能,教会是耶稣的身体,承认自己的“罪” 奉主耶稣的圣名进行,施洗者本身必须是已受洗且受圣灵,通常由传道者在流动的活水中执行,受洗者需面向下全身入水
联合基督教会福音归正会公理会 并非得救所必需,因为洗礼不过是表面的礼仪而已 用浇洒方式 不信(洗礼在受坚振礼时才施行。婴儿由父母或代父母将其呈献或奉献给神) 不信
召会地方教会 受浸之人信入主,并接受奴仆救主[16] 全身浸入水中(原则)/
浇洒方式(例外)
不适用 不适用
灵粮堂 受洗之人必须相信主能赦罪,罪得赦免及重生,并且有极大意愿及信心跟从基督的脚步 穿白衣(象征纯洁)全身浸入水中 信(经堂内传道师及牧师允许可受圣洗礼;无年龄限制)
Close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