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小提琴家(1916—199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耶胡迪·梅纽因(台湾作耶胡迪·曼纽因,英语:Yehudi Menuhin, Baron Menuhin[a])男爵[1][2],OM,KBE,(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指挥家。其大部分的演奏生涯都在英国。他出生在纽约市,日后成为瑞士以及英国公民。1999年3月12日在德国柏林逝世。
梅纽因生于一个俄国犹太裔家庭,他有两位妹妹:一位是钢琴家和人权运动者赫夫兹巴·梅纽因,另一位是钢琴家兼画家和诗人雅尔塔·梅纽因。他从父亲摩西·梅纽因(一位希伯来语学者兼反锡安主义作家)那里继承了杰出的希伯来语能力。梅纽因三岁开始跟小提琴家西格蒙德·安克尔(Sigmund Anker)学小提琴。七岁第一次在旧金山交响乐团伴奏下登台独奏小提琴。在和他姊姊 Hephzibah 共同录制了一些唱片后,前往巴黎跟从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乔治·埃内斯库学习。
1929年4月12日晚,在柏林演奏厅,年方13岁的梅纽因,在柏林爱乐乐团伴奏下一口气演奏了巴哈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当晚爱因斯坦正在座,叹道:“我现在才知道,上帝真的存在”。从此梅纽因名声大噪,周游世界演奏。
二次大战期间,梅纽因替盟军演奏。并且和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一起为德国南部纳粹集中营中的囚犯演奏。在1945年四月集中营被解放后,他返回德国, 为指挥家威廉·富特文格勒演奏,成为纳粹大屠杀后第一个到德国演奏的犹太裔音乐家。
在对极具浪漫乐风的曲子建立了一些名声之后,他经历了不可忽略的生理上的、艺术上的困境。这来源于他在二战期间过度的工作,就像他早年较无组织性的练习一般。这时他开始寻求冥想以及瑜珈的帮助,并且继续著谨慎的练习。这些努力让他克服了许多的困难。
他对音乐深邃且博大的诠释获得了广大的认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当他录音的时候,都会将曲子切割成一个一个乐句来练习。在晚年,就算生理的极限已经到了一个程度,他仍然持续的演奏。而且对音乐的深遂诠释及严格的品质要求,就像他跨足古典之外的领域一样,让他的名声持久不衰。
1963年,梅纽因在英国伦敦创办“耶胡迪·梅纽因小提琴音乐学校”。
1982年,梅纽因出任伦敦皇家爱乐乐团副指挥。
1983年,梅纽因和Robert Masters共同创办了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许多获奖者后来成为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例如陈锐、宁峰、曾宇谦以及蔡珂宜。
从1984年到他去世的1999年,梅纽因是华沙维亚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跟著乐团演出了300多次(其中近半数在1996至1998年之间)。
1990年,梅纽因荣获格连·古尔德奖。同年以指挥家身分,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的一群才华洋溢的年轻人和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一起进行亚洲巡回演出,所到之地包括日本、台湾、香港与新加坡。
1991年,梅纽因成为英国交响乐团的荣誉指挥,并一直担任该职位直至去世。
1993年,被英国政府封为终身贵族。
梅纽因最终在柏林的马丁路德医院,因支气管炎的并发症而与世长辞,享年82岁。
梅纽因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次是与澳大利亚实业家的女儿诺拉·尼古拉斯 (Nola Nicholas) 结婚,她是 Hephzibah Menuhin 的第一任丈夫林赛·尼古拉斯 (Lindsay Nicholas) 的妹妹。他们有两个孩子,Krov 和 Zamira(后来嫁给了钢琴家傅聪)。1947年离婚后,他娶了英国芭蕾舞者兼女演员戴安娜·古尔德 (Diana Gould)。
梅纽因对瑜伽术很感兴趣,并借由此种方式纾解压力。1952年,梅纽因在印度,新政府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将他介绍给当时名声基本上只在国内流传的瑜伽大师B·K·S·艾扬格。梅纽因居中牵线,艾扬格在伦敦、巴黎、瑞士和更多地方开设瑜珈课程,于是他身为瑜伽教师的影响力和名声到全世界。
梅纽因也是一名鱼素主义者。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