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蘇聯研製的截擊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高扬米格-31(Микоян МиГ-31),是目前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和拦截机,北约代号捕狐犬(Foxhound),是一款由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以米格-25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超音速双座全天候拦截机。直到21世纪还在接受各种升级改装。
米格-31 МиГ-31 北约代号: 猎狐犬 (Foxhound) | |
---|---|
概观 | |
类型 | 截击机、空域防御 |
首飞 | 1975年9月16日 |
服役 | 1982年 |
设计 | 米高扬设计局 |
生产 | 米高扬设计局 |
产量 | 500架以上 |
主要用户 | 苏联 俄罗斯 |
衍生自 | 米格-25战斗机 - 狐蝠(Foxbat) |
技术数据 | |
长度 | 22.69米(含空速管) |
翼展 | 13.46米 |
高度 | 6.15米 |
翼面积 | 61.6米2(平方米) |
空重 | 21.82吨 |
正常起飞重量 | 41吨 |
最大起飞重量 | 46.2吨 |
发动机 | 两具什韦措夫发动机设计局(Aviadvigatel)D30-F6涡轮扇叶发动机 |
推力 | 单台最大军用推力 93千牛 单台最大加力推力 152千牛 |
性能数据 | |
最大速度 | 2.83马赫 |
巡航速度 | 1.21马赫 |
爬升率 | 海平面爬升率:330米/秒 |
实用升限 | 20600米 |
最大航程 | 3300公里 |
推重比 | 最大起飞推重比:0.33 正常起飞推重比:0.37 |
滑跑距离 | 起飞约240米;着陆约600米 |
武器装备 | |
机炮 | 一门 23毫米GSh-6-23型六管机炮,备弹800发 |
火箭 | S-5航空火箭弹 S-8航空火箭弹 S-13航空火箭弹 S-24航空火箭弹 等等 |
飞弹 | Vympel R-33 R-40空对空飞弹 R-60飞弹 R-73飞弹 AA-12飞弹 Kh-31导弹 Kh-58反辐射飞弹 匕首导弹 |
炸弹 | 航空炸弹 |
其他 | 闪舞雷达 |
虽然MiG-25“狐蝠”式战斗机的高空高速表现与高爬升率已经引起西方国家莫大关切,但MiG-25在许多方面却仍就为苏联军方所诟病。除了叛逃事件导致参数泄漏,这些设计缺点还包括高速拦截时在高超音速飞行的机动性不足;由于各种舵面强调在近3万米超高空的效用而设计得非常巨大(现代主流喷气式战斗机中第一款双垂尾布局、全动平尾),所以低空飞行时飞行员通过液压系统时难以操控舵面往往过量(没有飞控计算机的自动控制),以及其所使用的R-15涡轮喷射发动机油耗过大以致于超音速作战时作战半径太短等问题。另外虽然MiG-25的最大速度可达到3.2马赫,但在此速度之下其发动机有严重损坏的危险,因此MiG-25的最大飞行速度被限制于2.83马赫,且飞行员一般飞行时只被准许加速到2.5马赫以保护引擎。
MiG-25的雷达发射功率十分的大,致有较佳的杂讯防制能力,以弥补苏联在滤波器与讯号处理等电子系统上落后的缺点。由于苏联发布过飞行时不得低于若干高度,甚至曾有说法声称其雷达发射功率大到能将百来公尺外的野兔烤熟。然而高速的MiG-25还是多半用于侦搜管制胜于拦截用途,直到1970年代中期其后继升级版本(也就是MiG-31)开始研发。
MiG-25后继者研发代号为Ye-155MP(俄语:Е-155МП),于1968年5月24日正式批准研制,原型机是在1975年9月16日时进行首飞。虽然外观类似MiG-25,但拥有更长的机身以容纳雷达武器官的座位,和许多重大新设计。相对于苏联工厂当初局限MiG-25使用80%的镍材质打造,Ye-155MP机身上使用的钛材质增加一倍,成为16%,而铝的用量更增加三倍成为33%,使得机身重量大为减低,也因此更加强了在低空时的超音速性能。新型机在设计上可携带更多的燃油,并换装了基于D-30发动机所研制的D-30F-6,更有效率的低旁通比涡轮扇叶发动机。
MiG-25后继机另一项更加重要的改变即是其先进的雷达系统,以提供拦截机上下视雷达能力(以锁定高于或低于自机的目标),并能进行多目标追踪,使得苏联得以拦截西方国家的长程入侵行动。这项改变也代表苏联的防空策略逐渐从地面控制拦截(GCI)逐渐延伸成空中自主拦截,飞行员也拥有更大的授权以进行空中作战任务。
类似其前辈MiG-25,MiG-31在开发与部署早期,苏联也曾丢出大量假讯息以隐藏其真正设计。然因苏联空军飞行员维克多·别连科于1976年驾机叛逃日本,所以西方国家得以从他的MiG-25P上取得大量参数。Belenko也透露给西方国家,将有“超级狐蝠”问世,将具有双座配置且可以拦截低空巡弋飞弹。基于他的证词,西方观察家认为新型拦截机进气口将类似于MiG-23,但是后来证明MiG-31并不是这样设计(至少量产型不是)。测试期间MiG-31在Ramenskoye镇附近的Zhukovsky飞行测试中心被西方侦察卫星拍到。图像显出一架类似可变翼的拦截机。当时北约将其取名为"Ram-K"。然而多年后才知该架被拍到的战机是Su-27,与MiG-31无关。
MiG-31系列于1979年量产,1982年开始服役于苏联国土防空军(PVO)。至于其首次在西方国家面前曝光,则是一直到1985年时,由挪威飞行员于巴伦支海摄影。
MiG-31可以实行多种长程任务。苏联解体后,保养费用大减,许多联队不能维修飞机,因此到了1996年时,只有约20%的数量尚可以使用。但是到了2006年,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好转,俄军已经可以维持约75%的MiG-31,常保于可使用状态。
总计500架MiG-31被生产出来,大约370架[1]还在俄罗斯服役,另有30架在哈萨克。许多MiG-31经过升级,例如MiG-31BM的多用途航电升级了新的多模式雷达,手不离杆控制器,液晶(LCD)彩色多工显示器(MFDs),发射R-77飞弹和许多苏联反舰飞弹(AGMs)的介面,Kh-31导弹反辐射飞弹(ARM)介面,新型强力电脑和数位资料链软体。然而,还是只有少数MiG-31BM升级完成,其他只约略升级了电脑和R-77长程飞弹介面而已。
2010年8月,俄罗斯将现役的MiG-31全数升级到MiG-31BM的标准,并且增加携带AS-17反辐射飞弹的能力。[2]2014年9月19日俄罗斯以MiG-31BM逼近美国阿拉斯加的北美防空区,诱使F-22升空拦截,外界判断是要以其机载雷达捕捉F-22雷达特征,用以强化防空系统和其他战机雷达的资料库。[3]
类似MiG-25,捕狐者是侧面进气大型双引擎飞机,两翼展弦比达2.94,后方有双垂直尾翼。飞机为双座设计,后座为雷达武器官。
MiG-31的两翼和机身比MiG-25更坚固,可以在低高度进行超音速飞行。他的两具Aviadvigatel D30-F6涡轮扇叶发动机,可以提供34,000磅推力,使得在低空依然有1.23马赫极速。最高速度可以达2.83马赫。推力重量比理论上可达3马赫,但是在此高速下机身有过热解体危险性。
MiG-31设计角色是2马赫以上的高空拦截和长时期开启后燃器,其耗油量比其他飞机高许多,尤其和Su-27相比。他的燃料指数高出0.40—约16,350 kg(36,050 lb)油料。所以两翼下通常都加挂油箱,可以外加5,000公升(1,320加仑)油料。该机也可以空中加油。
尽管有坚固机身,它在超音速下最多只能承受5g过载。战斗挂载时,翼下的武器油箱等挂物可以帮助提升平衡。但不论如何它都不适合近战。
MiG-31是世界第一架装备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的战斗机,采用苏联制Zaslon S-800雷达系统,包括SBE-16点子扫描相控阵机载雷达。最大搜索范围200 km(125 mi),可以锁定10目标同时指导4枚AA-9 'Amos'飞弹(射程100km,西方称之“不死鸟斯基”)加以攻击。据说该雷达后方有盲点(应该是保护驾驶健康的电磁波防护罩导致的),但这一说法并无苏联方面或任何第三方佐证。雷达系统包含一种机鼻下可以伸出的红外线搜索/跟踪系统(IRST,米格-25PD已经装备)。APD-578数据链路系统可以连结四架MiG-31,在200 km(125 mi)的宽广区域分开监控跟踪与制导作战。
MiG-31M-、MiG-31D-和MiG-31BS-都升级为Zaslon-M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PESA)有更大搜索范围(400 km 250 mi)和同时攻击陆空目标能力。后座武器雷达官的仪表也升级成MFD。它的电子干扰系统也升级避免被敌方锁定,新的ECM荚舱挂于翼下。
此机驾驶由中间控制杆和左手节流阀为主要控制。它是纵列双座式战机后座机员负责雷达武器管制。后方机员只有侧面的窗户可以看外面,虽然后座也有一套飞行驾驶仪器但是通常都不使用。此种分配方式为了使后座机员可以完全专心控制雷达和武器,以减轻工作负担。
两位机员都有即时弹射装置可以在任何高度下弹射逃生。
有一些MiG-31改进案包含驾驶舱升级,例如MiG-31BM多用途战机版就包含航电仪表版升级。以适应新武器,新的多工雷达,HOTAS式不离手控制杆和LCD液晶彩色显示器(MFD)。虽然目前只有少数机台升级但是最终全机队都将升到此一标准。[4]
俄罗斯联合防卫部Yuri Balyko上校表示,该升级可以使战力提升数倍。[5]
MiG-31主武器是机身下半埋保形挂载的四枚R-33(北约称AA-9 'Amos')远程空对空飞弹,射程超过120km,是苏联制造相当于美国的AIM-54“凤凰”导弹。导向方式初段为程序控制(由载机在发射前注入程序),中程为无线电指令制导,升级后也可以用惯性导引和SARH终端导引方式发射;末端为半主动雷达导引(SARH)。另外有一种更先进的飞弹R-37 AA-X-13 'Arrow',以更换旧型的R-33飞弹,该飞弹还有可折叠式的尾翼。
其他武器包含为旧型MiG-25研发的R-40 AA-6 'Acrid'飞弹、R-60 AA-8 'Aphid'飞弹、AA-11 'Archer'短程红外线飞弹,都可挂载于翼下。目前所有MiG-31都改装成可以装备R-77 AA-12 'Adder'飞弹。
不像MiG-25无装备机炮,MiG-31内建有一门GSh-6-23型六管机炮和800发炮弹,为减小激波影响,安装在机腹右侧的主起落架门后方,在起落架收起前不能开炮。GSh-6-23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10,000发。
参考资料:现代军机宝典(Great Book of Modern Warplanes)[14][15][16]
基本信息
性能
武器
设计时序
米格-15 · 米格-17 · 米格-19 · 米格-21 · 米格-23 · 米格-25 · 米格-27 · 米格-29 · 米格-31 · 米格-35 · 米格-1.4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