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七舰队(英语: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是美国海军旗下的远洋舰队之一,隶属于美国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市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宾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线投送部队。第七舰队的主要任务自然灾害或军事行动中提供联合指挥,以及对该地区所有美国海军部队的作战指挥。[1]
历史
1941年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943年3月美国将西南太平洋的舰队改编为第七舰队。第七舰队在1944年秋的雷伊泰湾海战中归属于麦克阿瑟将军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方面军,当时的舰队司令是托马斯·金凯德中将。1947年1月,这支部队又被改称为西太平洋海军部队,1949年8月被称为第七特遣舰队,直到1950年2月才又正式恢复第七舰队的旧称至今,参加过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1965年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1991年参加波斯湾战争等。
1950年6月底韩战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告台湾海峡中立化,下令第七舰队通过台海,吓阻共军。1950年8月4日,第七舰队成立了第77.3特遣支队(Task Group 77.3),作为“台湾巡防队”(Formosa Patrol),8月24日改编为第72特遣队,并更名为“福尔摩沙海峡舰队”(Formosa Strait Force),托马斯·豪威尔·宾福德海军少将是这支部队的第一任指挥官,以圣保罗号重巡洋舰作为旗舰。[2]
1955年的大陈岛撤退中,第七舰队和国军合力进行军民的撤退行动,主要为大陈岛的居民撤退护航,冷战时期,随著《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正式签字,中美军事协调会议确认第七舰队在台北设立“台湾联络中心”,并于1955年成立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第一任驻台美军司令由时任第七舰队司令蒲赖德中将担任,1955年底“福尔摩沙海峡舰队”改名“台湾巡防水面舰队”(Taiwan Patrol Surface Force),编号第72.1特遣支队(TG 72.1)。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中曾为中华民国海军补给船护航,1959年11月1日改名“台湾巡防舰队”(Taiwan Patrol Force),利用左营海军基地作为驻点,并透过高雄港运补物提供物资[2][3],直至1970年代后期断交为止。
1996年,中华民国举行首次总统民选,中国大陆方面对台湾本岛基隆、高雄的外海发射短程弹道飞弹,台湾均陷入战争爆发的恐慌中,导致美国总统比尔·柯林顿下令第七舰队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及从波斯湾调来的独立号航空母舰两艘航舰打击群开进台湾周边海域,为越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在东亚地区最大的一次兵力集结。往后,台湾每届总统大选,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大陆以武力干涉台湾选举,会在每届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到就职典礼那一段期间,常态性的巡弋台湾海峡;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后,台湾海峡情势较往年缓和,美军第七舰队并未在台湾沿海有大规模活动,仍以日韩两地当作主基地,但一部分兵力改于菲律宾和澳洲北部的达尔文港驻扎。
编制
第七舰队大约拥有50至60艘军舰、150架战机,兵力约27,000人。由CVN-73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组成的第五航母打击群为主要作战部队,辅以陆基航空兵、两栖部队。必要时可以从第三舰队或其他部队抽调舰艇补充。现辖旗舰1艘(蓝岭号)、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乔治·华盛顿号),1艘导弹巡洋舰(罗伯特·史莫斯号)、9艘导弹驱逐舰、5艘攻击型潜艇、4艘登陆舰、18艘后勤保障船和若干汽垫船、辅助船只等。现任舰队司令为佛瑞德·卡彻中将[4]。
- 第七舰队战斗指挥部/第70特遣队(Commander, Battle Force, 7th Fleet / CTF-70):第七舰队的主干,其组成包含两部分,分别是以乔治·华盛顿号为中心的第五航空母舰打击群(CSG 5)与其所搭载的第五舰载机联队(CVW-5),以及由驱逐舰组成的第15驱逐舰战队(CDS-15)。驻地日本横须贺[7]。
- 第一海军特战单位指挥部/第71特遣队(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 / CTF-71):CTF-71主要是由第一海军特战部队(Commander, Navy Special Warfare, Unit One,NSWU-1)与第5海军爆破物处理机动队(EODMU 5)所组成,驻地关岛。
- 第七舰队巡逻侦察指挥部/第72特遣队(Commander, Patrol & Reconnaissance Force, 7th Fleet / CTF-72):由数支陆基的反潜与侦察部队所组成,驻地包括日本冲绳的嘉手纳与青森县三泽海军基地,司令部设于神奈川县厚木海军基地。
- 西太平洋后勤群指挥部/第73特遣队(Commander, Logistics Group, Western Pacific, Singapore Area Coordinator / CTF-73)
- 第七舰队潜艇指挥部/第74特遣队(Commander, Submarine Force, 7th Fleet / CTF-74):驻地日本横须贺。
- 海军远征部队太平洋指挥部/第75特遣队(Commander, Navy Expeditionary Forces Command Pacific, 7th Fleet / CTF-75)
- 第七舰队两栖作战指挥部/第76特遣队(Commander, Amphibious Force, 7th Fleet / CTF-76):驻地日本冲绳
- 美国海军驻韩指挥部/第78特遣队(Commander, U.S. Naval Forces, Korea / CTF-78):又常缩写为CNFK,CTF-78是美国海军在大韩民国的驻扎代表,其总部设于首尔市郊的龙山基地,并以庆尚南道的镇海海军基地作为主要驻地。
- 第七舰队登陆部队指挥部/第79特遣队(Commander, Landing Force, 7th Fleet / CTF-79):驻地日本冲绳。
第七舰队另有数艘滨海战斗舰、数量不明的机动飞弹快艇等,驻扎于关岛、中途岛等美军基地,用以平时巡卫用,如遇到盟国或友军船只、军舰会协航甚至保护之。
辖区范围
第七舰队的作战区域东起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西至非洲东岸红海(不包括波斯湾),南达印度洋及南极,北至白令海峡。整个作战区域1.3468亿平方公里,比美国本土大14倍。这一区域内居住着全世界大约一半的人口,而这其中的80%又都居住在离海岸线800公里以内的陆地上。
其他
虽然是美国海军麾下战力最强大的舰队之一,但第七舰队却是美国最后一个只有配备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的舰队。之所以如此配置,主要的原因是舰队主要驻扎地日本,乃是世界上唯一曾遭受美国核子武器攻击的国家,日本人民普遍反对核子动力的武器,为了防止引起日本民众反对,美方暂时配置了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作为第七舰队的核心。然而,由于小鹰号已在2008年时除役,因此接任小鹰号除役后空缺的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也顺势成为第一艘驻扎于日本本土的核子动力航空母舰[8]。乔治·华盛顿号于2008年至2015年驻扎于日本,之后返回美国岁修,由隆纳·雷根号航空母舰接替。2024年,乔治·华盛顿号大修完毕,重新回到第七舰队之中。
船舰名单
- 蓝岭号两栖登陆指挥舰(USS Blue Ridge LCC-19):舰队旗舰
- 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
- 罗伯特·史莫斯号飞弹巡洋舰(USS Robert Smalls CG-62)
- 第15驱逐舰战队指挥部(COMDESRON 15)
- 班福特号飞弹驱逐舰(USS Benfold DDG-65)
- 米利厄斯号飞弹驱逐舰(USS Milius DDG-69)
- 希金斯号飞弹驱逐舰(USS Higgins DDG-76)
- 霍华德号飞弹驱逐舰(USS Howard DDG-83)
- 肖普号飞弹驱逐舰(USS Shoup DDG-86)
- 杜威号飞弹驱逐舰(USS Dewey DDG-105)
- 约翰·芬恩号号飞弹驱逐舰(USS John Finn DDG-113)
- 劳夫·强生号飞弹驱逐舰(USS Ralph Johnson DDG-114)
- 拉斐尔·比拉达号飞弹驱逐舰(USS Rafael Peralta DDG-115)
- 第11两栖战队指挥部(COMPHIBRON 11)
- 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USS America LHA-6)
- 纽奥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New Orleans LPD-18)
- 绿湾号两栖船坞运输舰(USS Green Bay LPD-20)
- 拉什摩尔号船坞登陆舰(USS Rushmore LSD-47)
- 第7扫雷舰战队指挥部(COMCMRON 7)
- 爱国者号反水雷舰(USS Patriot MCM 7)
- 先锋者号反水雷舰(USS Pioneer MCM 9)
- 战士号反水雷舰(USS Warrior MCM 10)
- 首席者号反水雷舰(USS Chief MCM 14)
- 关岛海军基地
- 二战时代
- 马里兰号战舰(USS Maryland BB-46)
- 田纳西号战舰(USS Tennessee BB-43)
- 西维吉尼亚号战舰(USS West Virginia BB-48)
- 加利福尼亚号战舰(USS California BB-44)
- 宾夕法尼亚号战舰(USS Pennsylvania BB-38)
- 密西西比号战舰(USS Mississippi BB-41)
- 华盛顿号战舰(USS Washington BB-56)
- 战后
航空部队与配属机种
乔治·华盛顿号上所搭载的第五舰载机联队(CVW-5)使用了下列机队:
- 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由VFA-27、VFA-195中队操作[9]
- F/A-18F双座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由VFA-102中队操作[9]
- F-35C闪电II战斗机:由VFA-147中队操作
- EA-18G咆哮者式电子作战机:由VAQ-141中队操作[9]
- E-2D先进鹰眼空中预警机:由VAW-125中队操作[9]
- CMV-22B鱼鹰式运输机:由VRM-30第5分队操作[9]
- MH-60S夜鹰式(Nighthawk)直升机:由HSC-12操作[9]
- MH-60R海鹰式(Seahawk)直升机:由HSM-77操作[9]
除此之外,第七舰队内也有数个部队,配备有海基或陆基的定翼与旋翼机武装:
- 第七舰队巡逻侦察部队(Commander, Patrol and Reconnaissance Forces, 7th Fleet,CTF-72)
- MH-60S夜鹰式直升机:由HSC-25操作[12]
历任指挥官
指挥官 | 军阶 | 在任期间 |
---|---|---|
亚瑟·卡本特(Arthur S. Carpender) | 中将 | 1943年3月15日-1943年11月26日 |
托马斯·金凯德(Thomas C. Kinkaid) | 中将 | 1943年11月26日-1945年11月20日 |
丹尼尔·巴贝(Daniel E. Barbey) | 中将 | 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2日 |
小查理·库克(Charles M. Cooke, Jr.) | 中将 | 1946年10月2日-1948年2月28日 |
白吉尔(Oscar C. Badger II) | 中将 | 1948年2月28日-1949年8月28日 |
鲁塞尔·史丹利·伯奇 | 中将 | (1949.8.28-1950.4.5) |
瓦特·布内 | 少将 | (1950.4.5-1950.5.20) |
亚瑟·杜威·史图博 | 中将 | (1950.5.20-1951.3.28) |
哈洛·马丁 | 中将 | (1951.3.28-1952.3.3) |
罗伯特·皮尔斯·布里斯奎 | 中将 | (1952.3.3-1952.5.20) |
约瑟夫·詹姆·克拉克 | 中将 | (1952.5.20-1953.12.1) |
亚佛雷德·梅尔维勒·普莱德 | 中将 | (1953.12.1-1955.12.9) |
史图亚特·英格索尔 | 中将 | (1955.12.19-1957.1.28) |
华勒斯·毕克雷 | 中将 | (1957.1.28-1958.12.30) |
福尔德里克·契维特 | 中将 | (1958.9.30-1960.3.7) |
查理·葛力分 | 中将 | (1960.3.7-1961.10.28) |
威廉·史维西 | 中将 | (1961.10.28-1962.10.13) |
汤姆·欣门·穆勒 | 中将 | (1962.10.13-1964.6.15) |
罗伊·李·詹森 | 中将 | (15 June 1964 – 1 March 1965) |
保罗·布雷克本 | 中将 | (1 March 1965 – 9 October 1965) |
约瑟夫·威廉,二世 | 少将 | (9 October 1965 – 13 December 1965) |
约翰·希兰德 | 中将 | (13 December 1965 – 6 November 1967) |
威廉·布林格尔 | 中将 | (6 November 1967 – 10 March 1970) |
毛里斯·维斯纳尔 | 中将 | (10 March 1970 – 18 June 1971) |
威廉·马克 | 中将 | (18 June 1971 – 23 May 1972) |
詹姆士·赫尔威,三世 | 中将 | (23 May 1972 – 28 July 1973) |
乔治·史提尔 | 中将 | (28 July 1973 – 14 June 1975) |
汤姆·毕博·海沃德 | 中将 | (14 June 1975 – 24 July 1976) |
罗伯特·鲍尔温 | 中将 | (24 July 1976 – 31 May 1978) |
史维斯特·罗伯特·富力,二世 | 中将 | (31 May 1978 – 14 February 1980) |
卡利斯雷·阿尔伯特·赫曼·托洛斯特 | 中将 | (14 February 1980 – 15 September 1981) |
史塔瑟·赫尔空博 | 中将 | (15 September 1981 – 9 May 1983) |
詹姆士·霍格 | 中将 | (9 May 1983 – 4 March 1985) |
保罗·马卡西,二世 | 中将 | (4 March 1985 – 9 December 1986) |
保罗·大伟·米勒 | 中将 | (9 December 1986 – 21 October 1988) |
亨利·毛斯,二世 | 中将 | (21 October 1988 – 1 December 1990) |
史丹利·亚瑟 | 中将 | (1 December 1990 – 3 July 1992) |
提姆西·瑞特 | 中将 | (3 July 1992 – 28 July 1994) |
亚齐·雷·克雷明 | 中将 | (28 July 1994 – 13 September 1996) |
罗伯特·约瑟夫·纳特 | 中将 | (13 September 1996 – 12 August 1998) |
瓦特·道南 | 中将 | (12 August 1998 – 12 July 2000) |
詹姆士·梅兹格 | 中将 | (12 July 2000 – 18 July 2002) |
罗伯特·威勒德 | 中将 | (2002.7.18-2004.8.6) |
詹纳森·格林纳 | 中将 | (2004.8.6-2006.12.12) |
威廉·道格拉斯·克罗德 | 中将 | (2006.9.12-2008.7.12) |
约翰·博德 | 中将 | (2008.7.12-2010.12.10) |
史考特·泛·布斯其克 | 中将 | (2010.12.10-2011.9.7) |
斯科特·斯威夫特 | 中将 | (2011.9.7 - 2013.7.31) |
事件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