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舰(英语: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常称为688级)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建造的一种高速多用途核潜艇,也是美国的第五代攻击型潜艇。该舰的任务主要是反舰、反潜、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于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共建造了62艘,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数量最多的核潜艇,均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联合建造。截至2024年,24艘仍在服役,2艘转为训练舰。其他已退役,其中1艘因纵火而全毁。
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舰 | |
---|---|
概观 | |
舰种 | 核动力攻击潜艇 |
舰名出处 | 洛杉矶 |
拥有国 | 美国 |
前型 | 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
次型 | 海狼级核动力攻击潜艇 |
同型 | 62艘 |
单艘造价 | 9亿美金(1990年) 以2019年币值折算约15.9亿美金 |
现况 | 24艘现役,36艘退役,2艘退役后转作训练用途 |
技术数据 | |
排水量 | 水上排水量:6080吨 潜航排水量:6927吨 |
潜航深度 | 450米 |
全长 | 362英尺 (110米) |
全宽 | 33英尺(10米) |
吃水 | 31英尺(9.4米) |
动力方式 | ①通用电力公司制S6G压水反应堆 x 1(35000匹马力) ②传动蒸气涡轮机 x 2 ③辅助推进电机 x 1(325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水上极速:20节 潜行极速:33节+[1] |
乘员 | 13名军官120名船员 |
武器装备 |
|
美国海军当初建造洛杉矶级除了是为了让它取代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及为航空母舰战斗群护航,并能在深海中有效的猎杀苏联的核潜艇,于是委托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建造,终于首艘洛杉矶级潜艇总算在1976年建成服役,截至1996年,共建成62艘。 SSN-688至SSN-718为洛杉矶级的基本型,SSN719至SSN-725及SSN-750以及688I级,加装12单元可发射战斧巡弋飞弹的舰载垂直发射系统,而且核子反应炉也经过改良提升至35000匹马力。SSN751至SSN773为688I级,亦为洛杉矶级的改良型,前水平舵移到舰首两侧变成可伸缩式,利于北极海域破冰能力。采用BSY-1整合式声纳战斗管理系统,具有使用鱼雷管布雷的能力,潜航时的噪音更小,武装为4具533公厘Mk-48 ADCAP重型鱼雷、潜射鱼叉反舰飞弹、潜射战斧巡弋飞弹共38件武器。 部分洛杉矶级潜舰也能搭载特战部队用的ASDS先进海豹运送系统。
早期型称为688型 | |||
---|---|---|---|
舷号 | 舰名 | 服役日期 | 退役日期 |
SSN-688 | 洛杉矶号 | 1976年11月13日服役 | 2011年2月4日 |
SSN-689 | 巴吞鲁日号 | 1977年6月25日服役 | 1995年1月13日 |
SSN-690 | 费城号 | 1977年6月25日服役 | 2010年6月25日 |
SSN-691 | 孟菲斯号 | 1977年12月17日服役 | 2011年4月1日 |
SSN-692 | 奥马哈号 | 1978年3月11日服役 | 1995年10月5日 |
SSN-693 | 辛辛那提号 | 1978年3月11日服役 | 1996年7月29日 |
SSN-694 | 格罗顿号 | 1978年7月8日服役 | 1997年11月7日 |
SSN-695 | 伯明翰号 | 1978年12月16日服役 | 1997年12月22日 |
SSN-696 | 纽约城号 | 1979年3月3日服役 | 1997年4月30日 |
SSN-697 |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 1980年1月5日服役 | 1998年12月22日 |
SSN-698 | 布雷默顿号 | 1981年3月28日服役 | 2021年5月21日[2] |
SSN-699 | 杰克逊维尔号 | 1981年5月16日服役 | 2021年11月16日退役[3] |
SSN-700 | 达拉斯号 | 1981年7月18日服役 | 2018年4月4日 |
SSN-701 | 拉荷亚号 | 1981年10月24日服役 | 2018年退役,转作训练用途 |
SSN-702 | 菲尼克斯号 | 1981年12月19日服役 | 1998年7月29日 |
SSN-703 | 波士顿号 | 1982年1月30日服役 | 1999年11月19日 |
SSN-704 | 巴尔的摩号 | 1982年7月24日服役 | 1998年7月10日 |
SSN-705 | 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 | 1983年1月8日服役 | 2017年8月3日 |
SSN-706 | 阿尔伯克基号 | 1983年5月21日服役 | 2017年2月27日 |
SSN-707 | 朴茨茅斯号 | 1983年10月1日服役 | 2004年9月10日 |
SSN-708 | 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号 | 1984年3月10日服役 | 2008年8月28日 |
SSN-709 | 海曼·G·里科弗号 | 1984年7月21日服役 | 2006年12月14日 |
SSN-710 | 奥古斯塔号 | 1985年1月19日服役 | 2009年2月11日 |
SSN-711 | 旧金山号 | 1981年4月24日服役 | 2017年退役,转作训练用途 |
SSN-712 | 亚特兰大号 | 1982年3月6日服役 | 1999年12月16日 |
SSN-713 | 休斯顿号 | 1982年9月25日服役 | 2016年8月26日 |
SSN-714 | 诺福克号 | 1983年5月21日服役 | 2014年12月11日 |
SSN-715 | 布法罗号 | 1983年11月5日服役 | 2019年1月30日 |
SSN-716 | 盐湖城号 | 1984年5月12日服役 | 2006年1月15日 |
SSN-717 | 奥林匹亚号 | 1984年11月17日服役 | 2021年2月5日 |
SSN-718 | 檀香山号 | 1985年7月6日服役 | 2007年11月2日 |
配备VLS垂直发射系统称为688-2或688-II型 | |||
SSN-719 | 普罗维登斯号 | 1985年8月27日服役 | 2021年12月2日[4] |
SSN-720 | 匹兹堡号 | 1985年11月23日服役 | 2020年4月15日 |
SSN-721 | 芝加哥号 | 1986年9月27日服役 | 2023年7月21日 |
SSN-722 | 基韦斯特号 | 1987年9月12日服役 | 2023年9月21日 |
SSN-723 | 俄克拉荷马城号 | 1988年6月9日服役 | 2022年9月9日 |
SSN-724 | 路易斯维尔号 | 1986年11月8日服役 | 2021年3月9日[5] |
SSN-725 | 海伦娜号 | 1987年7月11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5年退役) |
SSN-750 | 纽波特纽斯号 | 1989年6月3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6年退役) |
688-I改进型(I为Improved之意,亦称为洛杉矶级改进型(Improved Los Angeles class)) | |||
SSN-751 | 圣胡安号 | 1988年8月6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4年退役) |
SSN-752 | 帕萨迪纳号 | 1989年2月11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5年退役) |
SSN-753 | 奥尔巴尼号 | 1990年4月7日服役 | 现役 |
SSN-754 | 托皮卡号 | 1989年10月21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4年退役) |
SSN-755 | 迈阿密号 | 1990年6月30日服役 | 2014年3月24日 |
SSN-756 | 斯克兰顿号 | 1991年1月26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6年退役) |
SSN-757 | 亚历山大号 | 1991年6月29日服役 | 现役(计画2026年退役) |
SSN-758 | 阿什维尔号 | 1991年9月28日服役 | 现役 |
SSN-759 | 杰佛逊城号 | 1992年1月30日服役 | 现役 |
SSN-760 | 安纳波利斯号 | 1992年4月11日服役[6] | 现役(计画2027年退役) |
SSN-761 | 斯普林菲尔德号 | 1993年1月9日服役 | 现役 |
SSN-762 | 哥伦布号 | 1993年7月24日服役 | 现役 |
SSN-763 | 圣菲号 | 1994年1月8日服役 | 现役 |
SSN-764 | 博伊西号 | 1992年11月7日服役 | 现役 |
SSN-765 | 蒙彼利埃号 | 1993年3月13日服役 | 现役 |
SSN-766 | 夏洛特号 | 1994年9月16日服役 | 现役 |
SSN-767 | 汉普顿号 | 1993年11月6日服役 | 现役 |
SSN-768 | 哈特福德号 | 1994年12月10日服役 | 现役 |
SSN-769 | 托莱多号 | 1995年2月24日服役 | 现役 |
SSN-770 | 图森号 | 1995年8月18日服役 | 现役 |
SSN-771 | 哥伦比亚号 | 1995年10月9日服役 | 现役 |
SSN-772 | 格林维尔号 | 1996年2月16日服役 | 现役 |
SSN-773 | 夏延号 | 1996年9月13日服役 | 现役 |
目前相关资料中,亦有将早期型688型称为Flight I型,配备VLS的688-2型称为Flight II型,688-I改进型称为Flight III型。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技术相当先进,性能佳。其舰长110公尺、全宽10公尺、排水量6927吨、下潜深度450公尺、可搭载133名官兵,主要动力来源来自一座奇异S6G核子反应炉和蒸气涡轮机。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具有完善的电子对抗设备,可以干扰和躲避敌人的音响鱼雷。此潜艇也装备了先进的综合声纳,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80公里。
在火力方面,洛杉机级具备4具533公厘鱼雷发射管、Mk 48型鱼雷、鱼叉飞弹、萨布洛克反潜飞弹,以及战斧巡弋飞弹。
洛杉矶级的实际作战,是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美国曾派出2艘此潜艇,并发射上百枚战斧巡弋飞弹攻打伊拉克陆地上的军事设施,这次作战也是首件攻击型核潜艇攻打陆地的军事行动。
自从普罗维登斯号(SSN-719)之后的各舰更在舰首预留空间加装一组十二联装垂直发射器,用来装填战斧巡弋飞弹,此改进被称为688-2或688-II型。另外自从建造圣胡安号(SSN-751)后开始加装消音瓦,并将首水平舵代替了围壳舵,在冰区上浮时还可自由伸缩,称为洛杉矶级改进型(Improved Los Angeles class),简称688-I型,此处I非指罗马数字1,而是指Improved,因此阅读有关洛杉矶级潜舰资料时,须注意688-I比688-II先进。
1992年2月11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SSN-689 巴吞鲁日号潜艇在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塞拉级核潜艇K-276“螃蟹”号。俄潜艇发觉后,立即以一个标准的疯狂伊凡招式摆舵旋回,采取迎头对撞的战术动作,向美国潜艇冲了过来。俄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撞上了美国潜艇的艇身,其围壳几乎被彻底撞毁,美方潜艇耐压艇体则遭受了致命撞击,被迫在三年后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
2001年2月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洛杉矶级的格林维尔号潜艇在夏威夷海域撞沉一艘日本的实习船“爱媛号”,造成9名日本人丧生。
2005年1月8日,洛杉矶级旧金山号潜艇在前往澳洲布里斯班港进行访问的路上撞上了海底山脉,造成1名船员丧生,60多名船员受伤。为了修复约花去了7900万美金。
2006年12月29日,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号潜艇在离开英国普利茅斯军港时,两名船员从潜艇瞭望台上掉入水中而死亡。
2009年3月20日,两艘同属美军第5舰队的洛杉矶级攻击潜艇“哈特福德”号核动力潜艇与“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相撞。事故造成哈特福德号上15名水手受轻伤。并且“哈特福德”号的指挥塔严重损坏,舰体结构也在剧烈的碰撞中受伤。而“新奥尔良”号发生了大漏油事故。约有9.5万升燃油流入了大海。事后新奥尔良号修复花费230万美元,哈特福德号修复花费1亿2千万美元
2012年5月23日,SSN-755 迈阿密号在缅因州朴次茅斯造船厂船坞发生火灾。美海军因为其维修费用过高而将其报废。24岁的船厂工人Casey J. Fury7月份供认纵火,原因是为了早点下班和女友约会,他被审判17年的重罪,并须赔偿4亿美金,但其造成的实际损失高达4.5亿以上。[7][8][9][10]
2012年10月13日,SSN-765 蒙彼利埃号在美国东部海域与CG-56 圣哈辛托号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在美国东部海域相撞,五角大楼指,两艘上的人员安全,没有人受伤,潜艇推进室正常运转,没有泄漏辐射。圣哈辛托号的声纳导流罩撞毁,但也可依靠本身的动力继续航行。[11]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在冷战结束后还一直建造到1996年。目前现役的有24艘、36艘除役,而此潜艇的首舰“洛杉矶号”也已于2011年退役。该舰于2011年1月20日抵达洛杉矶港做最后一次航行,1月23日在此举行退役典礼,接著前往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进行拆解。
2010年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费城号,反应炉被清除燃料,并已于2011年拆解。
目前正取代洛杉矶级潜艇的级型有海狼级、维吉尼亚级,但它们建成的数量都不如洛杉矶级多,因此未来美国海军除了可能会增加维吉尼亚级的艘数,还会对洛杉矶级进行一些改装,而美军估计一艘洛杉矶级潜艇约可服役35年左右。
洛杉矶级也经常出现于电子游戏作品当中,例如《毁灭公爵3D》《Cold Waters》等。在卖座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决胜时刻:现代战争2》的其中一个任务关卡“The Only Easy Day…Was Yesterday”中,曾出现达拉斯号在海底施放包括玩家主角在内的141特遣队成员送往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外海的一处钻油平台进行人质救援及占领作业;《Cold Waters》背景为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游戏内容大致是冷战氛围下的潜艇战、打击水面舰、对陆攻击等概念的模拟游戏,此游戏是受《猎杀红色十月号》所启发制作。
但不论电影、小说或游戏之类的创作作品如何铺陈,在现实世界洛杉矶级潜艇从来没有跟苏联潜艇正面交战过,也从来没有实际击沉过敌军的潜艇,纯粹是美国在冷战时的吓阻武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