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客台语白话字台罗拼音方案:hok(hô/ho̍h)-ló-kheh,四县腔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hog loˋ hagˋ),俗称“客底”,是指放弃客家话而改用台语,并受到闽南文化影响而福佬化的客家人后裔。“福佬客”之概念,由历史学家林衡道首次提出,在台湾人口的统计中,可能有数十万人以上,而在调查中,多数福佬客会依其本人的意愿,列为闽南裔台湾人。年轻一辈的福佬客,以中华民国国语台语为主要使用语言,可能多亦以闽南裔台湾人自居。

Quick Facts 福佬客Hô-ló-kheh, 总人口 ...
Close

此外,也有非常少数的人,原本是台湾闽南人,因定居客家庄,后代逐渐受到客家文化影响的客福佬

简介

“福佬客”一词为学者林衡道提出,用以命名当时台湾彰化县一群自称有“客底”,却使用台语的民众。台湾清治时期中国大陆渡海来台的移民,不少为福建汀州、漳州及广东嘉应州潮州惠州客家人。但由于闽南人优势人口的关系,许多客家人已经彻底闽南化,不再使用客家话,而改用台语,也完全融合于闽南族群。

林衡道在〈员林附近福佬客村落〉[1]首先提出“福佬客”这个名词,他从祖籍、习俗、语言等方面观察,发现彰化员林一带的许多居民应为客家后裔,定义为被台湾闽南人同化的客家人,称之为“福佬客”。许多姓氏家族的堂号都是客家的,与客家渊源极深。员林福佬客的语言已经完成语言转换,仅残留少数潮州话客家话词汇(如地名与亲属称谓),是具有潮州话和客家话风格的偏漳腔台语,邻近的永靖乡亦然[2]

举例来说:清初平埔原住民岸里社的首任通事张达京,其兄弟有张达朝、张达标等著名的垦户首领,皆为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的客家人,但现在该家后代,如丰原张家、石冈金星村张家等,皆仅使用台语,不谙台湾客家话,且自认为鹤老人。可说是福佬客的一个例证。另例为分布于台中西屯一带的张廖姓,系诏安客家人之后,然今日该区完全是台语的使用地区。

分布

据学者相关研究,台中市西屯区、北屯区、南屯区、丰原区、神冈区、潭子区、大甲区、南投县国姓乡[3]、南投市、草屯镇、中寮乡、竹山镇、彰化县员林市[4]永靖乡[5]埔心乡、社头乡、溪州乡、云林县仑背乡二仑乡与西螺镇的部分地区[6]、大埤乡、斗六市、古坑乡、嘉义县大林镇、民雄乡、水上乡、溪口乡、新港乡、太保市[7] 、梅山乡、竹崎乡、番路乡、中埔乡、新北市三芝区[8]高雄市六龟区甲仙区[9]屏东县高树乡[10]恒春半岛蔡英文家族都有福佬客的分布[11][12]

名人

台湾著名的福佬客人物:

讨论

关于“福佬客”一词的使用,2012年12月,池永歆与谢锦绣在《发现客家:嘉义沿山地区客家文化群体研究》一书中认为:“‘福佬客’一词,在本质上是由闽南系台湾人的观点,来命名已不会讲客语、改以闽南系台语交谈的他者(客家文化群体),实难摆脱族群偏见之嫌。”抑且他们指出,在其所从事之田野调查中,这群被称作“福佬客”的人,虽然已不使用客家语,而改以台语来作为日常的使用语言。但是,这群人是“依旧保有许多客家传统”。因此,池与谢质疑:“是否能以他们已不会讲客语,就称已被闽南化,而称为福佬客呢?”[34]除此之外,池与谢更指出:“就文化地理现象来说,语言虽常被刻划为族群间认同或凝聚的要素,但却仅是文化要素中的一个。特意强调福佬客是被闽南化的客家人,似乎无形中论及台湾的闽南系文化群体具有一原型的文化,以供这群‘福佬客’模仿、学习,因此被同化。”他们在引用唐·米丘英语Don Mitchell (geographer)的论点上,表示该类文化观点被“批判为‘超有机的’(super-organic)行动者;亦即,文化不仅被整体地看待,而且被当为单一的存在者,被当作高于并独立于社会个体的结构,如同文化区域变得轻易地被等同于单一的行动者,而没有内在的分化过程一般。”他们亦表示,该类文化观点“已被新文化地理学所摒弃与批判”。[35]

注释

参考资料

参看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