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石油巨头(英语:Big Oil)一般指世界上资本或企业规模巨大的石油集团公司,而最大的五至六家石油集团公司,亦被称为“石油超级巨头”(英语:supermajor[1][2][3][4]super major[5]),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雪佛龙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道达尔石油公司等等,有时也被描述为形成影响美国国会石油帮集团的一部分[6]

石油巨头的政经影响力,特别是在美国,常与能源产业游说团体有关[7],亦产生企业贪腐英语Corporate_crime案例,如雷根政府期间,石油巨头的游说团体成功地使美国能源部减少60%的人力[8]。石油巨头为上亿元的资本避税和石油开发博弈[9]。于美国及国际媒体使用此词时,往往不包括在国际石油订价方面比石油巨头有更大影响力的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公司及国家石油公司[10][11][12]。近年来,新兴市场也出现了石油企业及资本兼并,产生出新的石油巨头[13][14][15][16]

Remove ads

历史演变

世界史观点来看,1960年代展开了石油宰制的全球化,大科学为石油巨头铺开了基础建设的发展,至1980年代开始的全球气候变迁石油顶峰的能源变局,石油巨头均以其政治、经济及媒体的影响力,在人类走向石油依赖的生活型态及政经问题,包括环境恶化、政治不稳定及全球经济发展差距,扮演了主要角色[17]。1941-1954年间的美国外交石油政策,亦为美国世纪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美国石油巨头发展其政经影响力的时期[18]。20世纪中多数的战争和国际纷争都和国际石油业相关,而美国罗斯福总统新政时期对美国石油业原有的敌意及管制,也因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动员的需要,取消原有的节制石油巨头的政经势力的努力[19]

20世纪国际石油业历史从石油七姐妹开始,指1950年代起控制着中东石油资源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当时的七姐妹指[20][21][22][23]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原油价格崩盘、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的经济成长与原油消费脱钩等等的环境及结构性因素,国际石油巨头进行了企业及资本兼并。 [24]

Remove ads

石油巨头的企业及资本兼并

在世界进行企业及资本兼并的历史上,世界石油巨头美孚公司与埃克森公司兼并创造了比通用公司还大的企业,同样是石油巨头的英国石油公司也合并了美国阿莫克公司 [25],和另一家巨头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正面交锋[26]

现在的石油超级巨头有[1]

康菲公司(美国)有时也被纳入此石油超级巨头[3]

石油公司要“大”才能制胜的理念在90年代末达到鼎盛并普遍,“特大型”石油公司从企业的合并或联姻而形成:在美国有康纳和石油(Conoco)和菲利普斯石油(Phillips)的合并,埃克森石油与美孚石油联姻,雪佛龙石油(Chevron)与德士古(Texaco)的合并;欧洲则有法国道达尔石油 (Total)收购了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Petrofina)和本国的埃尔夫-阿奎坦公司(Elf Aquitaine),而英国石油并购了美国石油公司阿莫科(Amoco)和大西洋里奇菲尔德(Arco);其中只有皇家荷兰壳牌石油未受合并潮影响。[24]

普遍认知是,透过合并,大公司建立了商业模型精简运营,提高与石油服务承包商的定价权,与外国政府协商时的谈判优势;合并提高冶炼部门的效率,但不意谓著开采和生产部门的壮大,反之亦然,因为开采部门与冶炼部门的业务没有太多的关联。[24]。2004年和2005年,石油行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行业,使年度《财富》500前10位中,石油巨头和汽车巨头平分秋色,各占四席。[27]

实际上,在2011年左右,石油巨头几乎没有石油定价权,因为定价权实质掌握在拥石油储备丰富的国家及华尔街银行和对冲基金的手里,而投资者正把眼光放在单一业务公司上(参见拆分风潮一节)。[24]

Remove ads

新兴市场的新兴石油巨头

石油超级巨头控制约全球6%左右石油储量;相对于有88%的储量是由位于中东OPEC卡特尔垄断联盟国家石油公司[28],这些在新兴市场日渐有影响力的石油公司中,部分被金融时报点名为“新七姊妹”,分别为中国石油集团(中国),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俄罗斯),伊朗国家石油(伊朗),巴西国家石油(巴西),委内瑞拉石油(委内瑞拉),马来西亚国家石油(马来西亚),沙特阿美石油(沙乌地阿拉伯)[13][14][15][16][29][30][31]

中国

中国中海油公司与日本石油巨头三井物产也在收购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专案控股权时有正面遭遇[32]

面对世界石油经济体系的资本与企业的髙度集中化,为求和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抗衡,中国的能源巨头们以"股权换能源"的方式,期望能将中国的海外石油投资体系集中起来[33]

在中国加入WTO时,虽然在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背景下,中国的石油巨头有所发展,但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与国际石油巨头差距仍在[34][35][36]。在国际并购上中海油和国际石油巨头竞争,被中国战略家视为在考验美国的底线[37]。国际石油巨头对中国能源市场的投资计划包括以出租车司机和长途驾车者为目标的加油站附设热食零售站[38]

2005年,中国石油三巨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虽共盈利1910亿元,然而炼化和销售环节的巨亏被忽视了[39]。中国石油三巨头在海外上市,而中海油至2006年底成功的7笔收购成果,被认为是中国石油三巨头中,海外并购战略在实践上最成功的[40]

Remove ads

拆分风潮

2011年,康菲石油公司将开采及生产部门与冶炼和营销部门的拆分为二,财富杂志预测,若此举动能带来公司市值的增加,会带动拆分潮,包括英国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若因此在未来进行拆分,将彻底反转能源行业的历史整并的原格局[24]

拆分风潮的可能性,其主因在投资者注意到单一业务公司的复兴:据花旗投资研究分析公司调查显示,2000年出现合并潮以来,大型石油公司的股票平均折价,与单一业务竞争对手相比,保持在11%-12%,相当于几十亿美元市值的损失;拆分或可释放了上亿美元的潜在市值[24]

Remove ads

对石油巨头的批评

知名科普作家亚伯特‧贾夸英语Albert Jacquard出书批评石油巨头占用石油这类人类共有财产为已有,制造出霸道的经济[41]

世界石油业界著名分析员安东尼娅·朱哈斯英语Antonia Juhasz亦出一系列的书揭露石油巨头相关的政经贪腐及对世界环境的破坏[42][43]

2013年,中国中央政府打击石油系反腐时,南方周末指出中国两石油巨头环保数据长年造假,和与官方数字差十倍,造就了公司自我宣传与监管结论和公众期待的落差。[44]

Remove ads

参见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