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俭(452年—489年),字仲宝,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是南朝齐辞赋家、目录学家。东晋官员王导五世孙。金紫光禄大夫王僧绰子。
王俭出生时王僧绰遇害,母亲刘英娥则因诅咒宋孝武帝一事暴病而亡,因此为叔父王僧虔所养。几年后,袭爵豫宁侯,王俭自幼好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十八岁为南朝宋秘书郎,尚宋明帝女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宋后废帝暴虐,王俭自请出补义兴郡太守。后任太子舍人、秘书丞,官至侍中。
萧道成知道王俭非同寻常,当他任太尉时,便引王俭为右长史,对王俭恩礼倍加,视为心腹加以重用。后来又转任王俭为左长史。后王俭辅萧道成受禅为齐高帝,迁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封南昌县开国公,时年二十八岁。他善于礼仪典章,齐朝初创,一切典章制度都由他负责制定。转任尚书左仆射,兼任太子詹事。齐高帝驾崩,遗诏授侍中、尚书令、镇军将军。
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年)兼任丹阳尹,永明三年(485年),领国子祭酒,官至中书监,太子少傅。永明七年(489年)王俭病危,齐武帝亲自探视。卒年三十八岁。赠太尉,谥文宪。王俭虽居宰辅高位,贵为郡公,无声色物质之嗜欲,不尚清谈,以国事为重,办事勤力,家无遗财。为复兴儒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留意儒家经典,发言吐论、举止衣冠必依儒教,因而“儒教于此大兴”。
王俭为齐初文坛的重要人物,曾以其家为馆舍,主持学士馆。大力倡导文学,积极奖掖后学,任昉、王摛、萧子恪等,都曾得到他的支持。
王俭年轻时撰有《古今丧服记》,他在编撰《宋元徽四年四部书目》的同时,校勘古籍,参照汉代刘歆《七略》之例,撰成《七志》四十卷。内分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并附有佛经录和道经录。其中《图谱志》突破刘歆《七略》收书不收图的旧例,以及着眼于著录《今书》等,则是其特别之处。
撰有音义书《尚书音义》四卷,《春秋公羊音》二卷,今存诗八首,文四十余篇,以《春诗》、《褚渊碑》等较有名。其诗多为四言体,风格典雅庄重;另有几首出色的抒情写景的五言小诗。还著有文集六十卷,并行于世。梁人任昉就曾为其文集作序。南朝文章,以用事为贵,数典为工,王俭是风气的推动者之一,《南史·王谌简传》说:“王俭尝集才学之士,总校虚实,类物隶之,谓之隶事,自此始也。”自此以后,齐梁文翰,率以富博为长。《隋书·经籍志》著录王俭有文集五十一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王文宪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