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英语或称港式英语(英语:Hong Kong English)是指带有香港口音的英语,也可指带有粤语广府话(即港式粤语)口音、文法及语言元素的英语口语。因为受港式粤语、英式英语、独特词语和香港文化影响,以及在珠三角地区为主要语言,所以港式英语不仅仅在香港存在,在母语为粤语地区也普遍存在,例如广州。港式英语与正式英语的文法和发音存在巨大差异,其主要受到英国英语影响,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国英语的影响。当中缺乏英语的变调,大多数英语特有而在广东话中不存在的音调被简化,以其腔调取代之。港式英语常以广府话接近的辅、元音取代英语所特有。由于港式粤语和英语间辅音、元音以及音节构造差异甚大,往往使一般母语为英语的人士感到理解困难。港式英语和港式粤语混合使用,亦因为夹杂中英语特色,不易被英语说话者理解。根据《基本法》第9条及《法定语文条例》,中文、英文都是香港法定语文,香港政府亦推行“两文三语”的政策,但香港未有相关成文法规指明以哪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
港式英语普遍最初出现于香港人编写的通胜(通书/皇历),在多年前已有记载常用英语的广东话读法。通胜以广府话字词音译方式为英语注音。譬如“dinner”(晚餐)一字,通胜上会写成为“甸拿”、“give me”(给我)写成“劫米”;“husband”(丈夫)一字写成为“虾子饼”,而“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写成“合皮扭耳”等。
由于通胜普及,老一辈香港人会以此参考来学习英文。现在,虽然这种读音拼写方法已经很少出现,但香港人又经常以代代相传的广府话代替原来英语发音,使原本错误发音的英文反变成香港的“特色”之一,例如经常把有线电视的英文名称“Cable”([ˈkeɪbḷ])读作“畸宝”([kʰei55pou35])。另外,因为香港的学校普遍不会详细教授语音知识,学生往往是依靠英语老师来学习英语的发音,但英语老师的发音又不一定正确。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港式英语渐渐形成。
随著互联网的兴起,港式英语除了以往用口述的形式去表示之外,亦有以书写的形式出现于即时通讯软件及其他电子媒体上作为沟通的方法。然而,现今所谓书写形式的港式英语,比起于词汇的用法,更大程度上指由港式英语与罗马化粤语拼音组成的沟通模式,俗称“火星文”、“伪ABC话”。有人更在Facebook上开设用港式英语(Kongish)作为主要沟通语言的“港语日报”(Kongish Daily)专页[2],以港式幽默讽刺社会。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
高元音 | i | u | |
次高元音 | ɪ | ʊ | |
半高元音 | e | ɵ | |
半低元音 | ɛ œ | ɐ | ɔ |
低元音 | a |
ai | au | ei | ou | ɔi | ɛu | iu |
粤语广府话有13个元音,下表斜体者为受后接辅音影响而改变的元音。英语则有14个元音。两者共有的元音有10个。
广府话特有元音 | 两者共有元音 | 英语特有元音 |
---|---|---|
œ ɵ y | ɛ e i ɪ ɔ o u ʊ a ɐ | ɑ æ ɒ ə |
(o为美国英语元音。)(二次大战前,cup中的元音是一个后元音ʌ,但之后已推移成中元音因此ɐ更为准确,继续使用符号ʌ的原因部分是历史原因。)
英语特有的元音,在港式口音被转移到某些广府话元音。
原来元音 | 变成 | 分别 | 例字 |
---|---|---|---|
ɑ | a | 舌位不够后和低,而缩短了 | far [fɑː] → 花 [fa] |
ə | ɐ | 舌位不在中央且太低 | support [səˈpɔːt] → [sɐˈpɔt] |
ɜː | œ | 舌位过前过低,而唇圆了 | sir [sɜː] → [sœ] |
原来元音 | 变成 | 分别 | 例字 |
---|---|---|---|
a(英)、æ(美) | ɛ | 舌位不够低,而下颚张大得不够 | cat [kat]、[kæt] → [kɛt] |
iː | i | 缩短了 | eat [iːt] → [it] |
ɪ | i | 舌位高了,但在/ŋ、ɡ、k/之前发得准确,因为广府话有的 | it [iːt] → [it],king [kɪŋ] → [kɪŋ] |
uː | u | 缩短了 | boot [buːt] → [but] |
ʊ | u | 舌位高了,但在/ŋ、ɡ、k/之前发得准确,因为广府话有的 | foot [fʊt] → [fut],look [lʊk] → [lʊk] |
港式英语常将英语[ɪ], [ʊ]结束的双元音,错以对应[i], [u]代替。例如[aʊ]中的[ʊ]换作[u]。其他分别有:
原双元音 | 变成 | 分别 | 例字 |
---|---|---|---|
eɪ | ɪ | 将[e]删除 | cake [keɪk] → kick [kɪk]
eight [eɪt] → [ɪt] |
eɪ | ɛ | 嘴张大了,而舌头没有向[ɪ]滑动 | name [neɪm] → [nɛm] |
əʊ(英)、oʊ(美) | ou | 他们发了美国口音 | no [nəʊ]、[noʊ] → [nou] |
əʊ(英)、oʊ(美) | ʊ | 将[ə]或[o]删除 | own [əʊn]、[oʊn] → [ʊŋ] |
aʊ | a | a之后没向短元音[ʊ]滑动 | down [daʊn] → [taŋ] |
ɔɪ | ɔ | ɔ之后没向短元音[ɪ]滑动 | join [d͡ʒɔɪn] → [tsɔn] |
英语双元音后接[ə]时,港式英文错误分成两部分读出,且加上将前面元音辅音化的音。例字:flower [ˈflaʊə] → [ˈflaːu.waː]。英语读法应为舌头开始后随即向[ə]滑动。如[aʊə]中,由[a]稍向[ʊ]移动后,即向[ə]滑动。
双唇音 | 唇齿音 | 舌尖音 | 舌面中音 | 舌面后音 | 喉音 | |
塞音 | p pʰ | t tʰ | k kʰ | |||
塞擦音 | ts tsʰ | |||||
擦音 | f | s | h | |||
鼻音 | m | n | ŋ | |||
边音 | l | |||||
半元音 | w | j |
广府话没有浊塞音和浊擦音,因此以不送气清音代替, 基本上清浊音不分。
但英语发浊音时,舌头肌肉和口腔应该更放松,声带震动。
以下为除清浊差异外,广府话中没有的英语辅音列表。
原来辅音 | 代替音 | 例字 |
---|---|---|
θ | f | thief [θiːf] → [fif]
think→[θɪnk] →[fɪnk] |
ð | t | gather [ˈgæðə] → [ˈkɛta] |
ɹ | w | red [ɹɛd] → wet [wɛt] |
ʃ, ʒ | s | ocean [ˈəʊʃən] → [ˈousɵn]
treasure [ˈtɹɛʒə] → [ˈt͡sʰɛːsœ] |
ʧ | ʦʰ | chief [ʧiːf] → [t͡sʰif] |
ʤ | ʦ | jump [ʤɐmp] → [t͡sɐm] |
大部份人都能掌握英语特有辅音[ɹ], [ʃ]和[ʧ]的读法。
英语[l]音在音节尾,会发成软颚化的“暗l”音[l̴],舌尖触齿龈时,舌根同时抬起,如同发[u]音。港式英语将之换作[u̯],有时因前面元音相似而省略。
英语[l], [n]有时会元音化为[l̩], [n̩],港式英语将[l̩]换作[ou],将[n̩]换作[ɐn], [ɵn]
广府话入声尾-p, -t, -k都是没有爆破音的[p̚]、[t̚]、[k̚],港式英语一定以同方式发出,听起来像被吞了进去,但英语发音可以是送气的[pʰ]、[tʰ]、[kʰ]。如what [wɒtʰ] → [wɒt̚]。
广府话[m]、[ŋ]的发音有音节化(“唔”、“吴”),但[n]没有音节化、所以港式英语的button读[ˈpɐtʰɐn]。
广府话元音[ɪ], [ʊ]只可接软颚音,于是港式英语[ɪ], [ʊ]后的辅音亦变为软颚音,如home[həʊm] → [hʊŋ]
由于香港人没有学习英语的辅音群的特殊读法(如[tɹ]的[t]和单独[t]的发音方法不同),以致辅音群成为发音难点。港式英语往往改变以迁就广府话发音。
广府话音节构造为:
另外每个音节还带有字调。上述结尾辅音也包括了半元音[i],[u]。
英语音节构造为:
香港人说英语时,常不自觉地把英语发音套入广府话韵母。由于广府话韵母构造远比英语简单,发音偏离正确,令听者难以明白。而且,每个英语音节都会加入固定广府话字调,通常英语重读音节音调较高。
港式英语由于不理解英语音节的分隔,所以港式英语音节的分隔变为:如音节之间的辅音是鼻音或塞音,且前面元音为单元音,则音节的分隔变得不明显,即该辅音既是前面音节的结尾辅音,也是后面音节的开首辅音。
如音节之间的辅音不是鼻音或塞音,或前面元音为双元音,则该辅音一定是后面音节的开首辅音。如oven[ʌvn̩] → [oufɐn] ,英语中[v]应是在前面的音节,但港式英语变为于后面音节。
部份英文词语拥有一些不发声字母(如 Greenwich, Bonham, Beckham, Salisbury 中的 'w','h','l' 和 Leicester, Gloucester 中的 'ce' ),香港人多不了解而照样念出来。
港式英语的语调,是把广府话的语调搬到英语。如:hello [hə'ləʊ]会被读成粤语“哈佬”;mother [ˈmʌðɚ]会被读成粤语“妈打”,如香港电影《南北妈打》因此比起正常英语语调显得不自然,使得以英语为母语者不得其解。
英语语调以多个字为一组,随著说话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自由升降,音高改变流畅平滑,一般说话音域达两个八度。通常广府话每字声调固定(例外为脏话的音调会于字的结尾下降),因此港式英语单字音节高低也固定不变,通常锁定重读音节为55,非重读为22或11。而且每个音节是有间断的读出,如同说广府话单字。港式英语的语调,因而语流断断续续,音节间高低变化大,起伏突兀,音域受限,缺乏感情。
英语多音节字,只有一两个音节是重读,其馀为轻读音节,其元音弱化为[ə]、[ɪ],因此这两个元音出现次数最多。港式英语不将轻音节元音弱化,例如professional [pɹəˈfɛʃənəl] → [pouˈfɛsɵnou], advantage [ədˈvɑːntɪʤ] → [ɛtˈfantʰeit͡sʰ],又如动词过去式-ed读得过重,例如wanted [ˈwɒntɪd] → [ˈwɔntʰɐt]。有时没有正确弱化,如temperature [ˈtɛmpɹəʧə] → [ˈtʰɛmpawat͡sʰœ]。有些字重音节也会放错位置,如triangle [ˈtɹaɪæŋɡl̩] → [tsʰwaiˈɛŋkou],第二音节变成重读。
英语句子中主要的字词,以较强的气流读出,较响亮,也会加长。非主要的字词和非重读音节,读得较弱较短。但港式英语往往忽略,把每个字词都读得同样重,主要字词只延长音节,令听者不知哪些字词重要。
单音节的功能词如 is, in, that 等,港式英语中,以较低音调读出;但标准英语未必这些字降低音调,而是把读音弱化。如is原读[ɪz],弱化为[s]、[z];can原读[kæn],弱化为[kən]、[kn]。港式英语不将之弱化,因广府话也没有轻读虚字。
英式英文用于日常课堂学习,但是英、美两式的拼字法(例如以-ise/-ize作动词结尾,以-er/-re或-our/-or作名词结尾)在香港都普遍通行,而在大部分(包括考评局的)公开考试中使用美式英文串法亦不会当作错误,因为考官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Examiners come from many different places...)[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