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海龙目海龙科海马属(学名:Hippocampus)所有辐鳍鱼的统称[4]。它是一种小型海洋生物,身长5-15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形似马头而得名。在希腊神话中,海马被视作为海神的坐骑。全球约有50种[5],大多数主要在大西洋西部和西太平洋近岸浅水海域出没[6]。海马是海洋鱼类中唯一一类雄性育幼袋呈现完全封闭袋状结构的类群[7]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海马属
化石时期:早中新世至今:23–0 Ma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海龙鱼目 Syngnathiformes
科: 海龙鱼科 Syngnathidae
亚科: 海马亚科 Hippocampinae
属: 海马属 Hippocampus
Rafinesque, 1810[1][2]
模式种
欧洲海马 Hippocampus hippocampus
(Linnaeus, 1758)
异名[3]
  • Farlapiscus Whitley, 1931
  • Hippocamphus
  • Hyppocampus Duvernoy, 1844
  • Jamsus Ginsburg, 1937
Close

名字

在中文文献里,关于海马的记载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南州异物志》中的“水马”[8], 海马之名最早出自唐代《本草拾遗[9][10]

形态与习性

海马是脊索动物尾鳍完全退化,脊椎则演化到如猴子尾巴一样的卷缠尾,可卷曲来钩住任何突出物体,以固定身体位置。海马在水中的游动方式也不同于一般鱼类,它们几乎总是昂立着身体,依靠小而几乎透明的胸鳍背鳍游动,它们可以任意上下左右移动,但速度缓慢[11]。没有腹鳍尾鳍臀鳍小或无[7]

通常海马凭借身上体色的伪装及硬化成皮状的皮肤以逃避掠食者。体色在幼年时和成年差异很大。

刚出生的小海马主要随海流扩散, 之后可以用尾部缠绕在物体上, 而成年海马则具有相对稳定的栖息地, 但可能具有向深水区迁移的越冬行为[11][12]。海马还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借助海流进行长距离的洄游或迁移[13][14]

海马多喜好生活在有珊瑚海草、大型海藻海绵等生物分布的近海底层环境,以便其尾部能够缠绕固着[6]

繁殖

海马特殊的生殖方式引人注目,母海马透过产卵管将卵产在雄海马腹中之育儿囊,经2到3周的怀卵期,再由雄海马孵出小海马[15]。在此期间海马群会向较浅的海域移动,寻找较合适的生产环境,其生存水深约 10-30之间。普通交配及生产温度约于 26至 29 ℃(亦有些例外)。刚初生的小海马数量可达千只以上,体长约0.6-1厘米左右,其体长与种雄海马体长有密切的关系。幼儿是卵胎生的。

威胁与保护

海马目前正面临极大的危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海马被捕捞以制成传统中药使用为主,或供水族馆饲养[16]。加上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大量破坏海草区、红树林及珊瑚礁等海马的天然栖息地,以及排放有污染的废水,对海马生存环境影响尤其深远。

为防止海马国际贸易不规范,2002年海马属所有种均被列入CITES附录II进行管控。在中国,海马属所有种也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二级保护动物 (除人工种群),非法猎捕野生海马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才能合法收购与销售。如须对海马进行加工处理,须获得国家药准字批文才能生产。

据统计, 1998-2001年间全球有7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海马贸易, 涉及至少24种海马, 有记录的年平均贸易量达1,915万尾[17]。随着国际管控的加强,2004-2008年间, 有记录的年平均贸易量降低至700万-1,000万尾[18]。但仍然大量存在未被记录的海马贸易[19]。世界最大的活海马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西美国西欧是最大的活海马进口者,以满足当地水族观赏业的需求。

饲养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马基本还是是野生的,人工饲养难度高,海马对阳光,温度,饲料的要求非常高。截至到2013年,还未出现能大规模人工饲养成功的案例。中国各产地相关单位正极力推动海马养殖。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饵料的大小以不超过吻径为度。对饵料的种类和鲜度有一定选择性。海马的觅食视距仅为1m左右,所以饵料要投在经常群集处。自然海区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有桡足类蔓足类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萤虾、糠虾和钩虾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摄食糠虾和樱虾效果最好,其次为桡足类端足类。淡水枝角类等也可为食,但要注意避免因其在海水中迅速死亡而污染水质。

海马的摄食量与水温、水质密切相关。在适温范围内,水温高,则摄食量大,消化快。水质不良时,摄食量减少,甚至停食。在正常条件下,海马的日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0%,海马一次摄食量很大,同时耐饥性也很强,从初生苗到成鱼耐饥时间可达4至132天。

下属物种

海马各物种间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可大可小, 导致依据形态的物种分类较为困难。全球海马属约有50种, 且不断有新种被发现。[4]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3]

药用价值

中医学中,海马作为药材补品,用来治疗哮喘阳痿,其主要出口国是泰国印度菲律宾越南墨西哥中国是最大的干海马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中记录的海马基原动物有5种。

在《本草拾遗》中,海马又名水马、虾姑、马头鱼、龙落子鱼,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ean et Snyder)、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或小海马海蛆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等物种的总称。在中国主产于东南沿海,华北沿海地区亦产。一年四季均可捕捉,捕后除去内脏,洗净,晒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及内脏,将尾部盘卷,晒干。

中医学认为海马味甘、咸,性温。归肾经肝经,功效则包括补肾壮阳,散结消肿。《本草纲目》记载中国南方渔民有让孕妇于难产时手握晒干海马的行为。《本草纲目》同时明确海马不做食材。[24]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