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及命名
本种首先由Georges Cuvier于1833年根据从印度本地治里收集的全型标本进行科学描述。[1]他将该物种命名为Caranx tille,其特定的加词源自当地渔民用本种的称呼“koton tille”。[2]该物种被独立重新描述三次,第一次是Pieter Bleeker于1851年作为Caranx cynodon,1904年Henry Weed Fowler第二次作为Caranx semisomnus、最后由Alvin Seale于1910年作为Caranx auriga,[3]这些名称很快被认为是Caranx tille的同义词,现在被认为是ICZN规则下的无效初级同义词。
分布
特征
本鱼体呈椭圆形且侧扁,背侧轮廓比腹侧轮廓更凸,特别是在前面。这种曲率使鱼具有明显的钝头和陡峭的鼻子,这是该物种最明显的识别特征。[4]背鳍2个,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0-22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6-18枚,[5]胸鳍呈镰刀状,具有发育良好的脂肪眼睑,而其牙列由外排宽间隔的犬齿和上颌内的绒毛状内齿带组成,下颌上有一排宽间隔的锥形牙齿。体色深橄榄绿色的到蓝灰色的背面, 腹部银白色,背部软条叶橄榄色到黑色,上半部鳃盖有一个小的黑色斑点,体长可达80公分,体重可达7.2公斤。[6]
生态及经济利用
主要栖息在沿海珊瑚礁及岩礁区,生活习性不明,目前已知系属肉食性,以其他鱼类及甲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但非重要的商业性鱼类,通常利用钩线、鱼网等方式捕获。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