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中国北魏时设置的

沿革

北朝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改吐京镇汾州,治吐京郡蒲子城(今山西省隰县),领四郡:吐京郡西河郡五城郡定阳郡孝昌二年(526年),吐京、五城、定阳三郡陷于吐京胡,寄治于西河郡,州治迁至西河郡隰城县兹氏城(今山西省汾阳市)。[1]

北齐初,改汾州为南朔州[2]

唐宋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浩州(领隰城、永安二县)复置汾州,割并州文水县属汾州。贞观元年(627年),废介州,其所领介休、平遥二县改属汾州,文水县还属并州,改永安县为孝义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吕州,其所领灵石县改属汾州。至此,汾州领五县:隰城、孝义、介休、平遥、灵石。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至德元载(756年),西河郡隶河东节度使[3]

乾元元年(758年),复西河郡为汾州上元元年(760年),改隰城县为西河县。兴元元年(784年),改河东节度使为保宁军节度使,汾州仍隶之。贞元三年(787年),复保宁军节度使为河东节度使,汾州仍隶之。[4]

More information 唐朝汾州辖县 ...
唐朝汾州辖县
620年 隰城县永安县[5]文水县来属)
623年 隰城县永安县文水县改属并州
624年 隰城县永安县文水县来属)
627年 隰城县永安县(改为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来属,文水县改属并州
643年 隰城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来属)
760年 隰城县(改为西河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
Close

五代十国时期,汾州先后为晋王(907年-923年)、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38年)、契丹(938年-944年)、后晋(944年-946年)、契丹(946年-947年)、后汉(947年-951年)、北汉(951年-954年)、后周(954年)、北汉(954年-979年)的领土。北汉初,汾州改隶汾州节度使[6]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占领汾州,属河东路熙宁五年(1072年),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孝义县。至此,汾州领五县: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7][8]

金元明

金朝天会四年(1126年),占领汾州。天会七年(1129年),升汾州为节镇,军名为汾阳军,隶河东北路贞祐三年(1215年),灵石县改属霍州。贞祐四年(1216年),霍州灵石县、石州温泉县改属汾州。至此,汾州领六县:西河、孝义、介休、平遥、灵石、温泉。兴定二年(1218年),汾州陷于大蒙古国[9]

大蒙古国时期,置汾州元帅府,分灵石县置小灵石县,灵石县改属平阳路霍州,介休、平遥二县改属太原府。后废元帅府,汾州属太原路至元二年(1265年),小灵石县并入介休县,太原路介休、平遥二县属汾州。至元三年(1266年),废温泉县,辖区分属孝义县、晋宁路隰州隰川县。至此,汾州领四县:西河、孝义、介休、平遥。大德九年(1305年),改太原路为冀宁路,汾州仍属之。[10]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占领冀宁路,改为太原府,汾州仍属之,省附郭西河县入本州。洪武九年(1376年),汾州直隶于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汾州为汾州府[11]

长官

北朝汾州刺史(488年-550年代)
唐朝汾州刺史(620年-742年,758年-907年)
  • 萧𫖮(620年-623年)
  • 段会(623年-?)
  • 独孤义恭(武德年间)
  • 崔顺(武德、贞观年间)
  • 杨誉(贞观年间)
  • 裴思质(贞观年间)
  • 苑孝文(贞观年间)
  • 于德芳(贞观年间)
  • 冉仁德(644年见任)
  • 元礼臣(贞观末年)
  • 萧锐(唐高宗初年)
  • 元武荣(654年之前)
  • 武元庆(唐高宗时)
  • 阎嘉宾(唐高宗时)
  • 李袭志(唐高宗时)
  • 陈贤德(唐高宗时)
  • 王诠(唐高宗时)
  • 杨守讷(唐高宗时)
  • 李弘敏(684年-?)
  • 刘延嗣(垂拱年间)
  • 云弘胤(永昌年间)
  • 慕容知晦(圣历年间)
  • 苏瓌(武周时)
  • 皇甫知常(武周时)
  • 李上义(武周时)
  • 冯蹇(武周时)
  • 窦总(武周时)
  • 李□道(武周、唐中宗时)
  • 崔谔之(景龙年间)
  • 杨隆礼(景龙、景云年间)
  • 裴谈(景云年间)
  • 杨执一(712年-?)
  • 陆馀庆(713年-?)
  • 郑休远(?-723年)
  • 韦凑(723年)
  • 杨承令(725年,未任)
  • 唐九征(开元年间)
  • 李道坚(开元年间)
  • 李暹(732年-?)
  • 崔珪(开元年间)
  • 西河郡太守
  • 萧晋(至德年间)
  • 崔圆(760年-761年)
  • 李勉(762年)
  • 唐旻(永泰末年)
  • 贾耽(772年-779年)
  • 王翃(779年-781年)
  • 刘暹(781年-783年)
  • 李再春(783年-?)
  • 李说(?-787年)
  • 董叔经(贞元年间)
  • 裴向(贞元末年)
  • 段某(807年—809年)
  • 崔弘礼(权知州事,817年-818年)
  • 杨元卿(约818年-820年)
  • 杨潜(821年-823年)
  • 崔恭(长庆年间)
  • 薛从(大和年间)
  • 李汉(835年)
  • 魏謩(会昌初年)
  • 李丕(?-844年)
  • 杨倞(844年-?)
  • 郑祗德(大中初年)
  • 张静(大中年间)
  • 崔骈(856年见任)
  • 崔福(876年-?)
  • 王重盈(乾符年间)
  • 崔圢
  • 田某
  • 李承嗣(884年)[25]
  • 康君立(888年-890年)[26]
  • 李存孝(890年-891年)[27]
  • 伊广(光启年间)[26]
  • 李存勗(天祐初年,遥领)[28]
  • 孟迁(891年-899年)[29]
  • 李瑭(899年-901年)[29]
  • 王邺(天祐年间)
五代十国汾州刺史(907年-979年)
北宋知汾州军州事(979年-1126年)
金朝知汾州军州事(1126年-1129年)
金朝汾阳军节度使兼汾州管内观察使(1129年-1218年)
明朝汾州知州(1369年-1595年)
  • 茆志道(1375年出任)
  • 纪正(1402年出任)
  • 张𫐄(1403年出任)
  • 王宾(1405年出任)
  • 李善(正统时)
  • 叶穆(天顺时)
  • 阎铎(1458年出任)
  • 伍琇(天顺时)
  • 毕用(1473年出任)
  • 耿昇(1475年出任)
  • 徐敬(1487年出任)
  • 邓真(1489年出任)
  • 海鲤(1491年出任)
  • 张恕(弘治时)
  • 程观(1495年出任)
  • 安鹏(1498年出任)
  • 刘杲(1501年出任)
  • 武衢(1503年出任)
  • 王勋(1510年出任)
  • 李棠(1513年出任)
  • 伍箕(1515年出任)
  • 纪勋(1517年出任)
  • 郁浩(1519年出任)
  • 何贤(1521年出任)
  • 张钺(1522年出任)
  • 郭鉴(1523年出任)
  • 吴潮(1529年出任)
  • 王正宗(1531年出任)
  • 魏珏(1532年出任)
  • 王确(1533年出任)
  • 刘坤(1536年出任)
  • 张琯(1540年出任)
  • 曹宠(1543年出任)
  • 李当(1549年出任)
  • 陈秉忠(1551年出任)
  • 李贺(1556年出任)
  • 张潮宪(1557年出任)
  • 吴道南(1562年出任)
  • 王大经(1565年出任)
  • 齐宗尧(1566年出任)
  • 甯策(1568年出任)
  • 郑逢时(1571年出任)
  • 周铎(1573年出任)
  • 杭朝望(1574年出任)
  • 张一敬(1575年出任)
  • 董选(1579年出任)
  • 白夏(1582年出任)
  • 周文耀(1586年出任)
  • 刘衍畴(1591年出任)[52]

注释及征引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