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道教派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师道[1]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来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道士能替信徒上章向天神祈愿求福。张道陵称“正一盟威道”。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5月27日) |
信徒多为贫苦农民,因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称“天师道”;天师道在各地分设“祭酒”领导徒众,并设有“义舍”救济贫苦教徒。
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革新”五斗米道,清整道教张天师派系,创立新天师道。 天师道在寇谦之改革后,他这一脉被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另外,继承葛洪思想的陆修静一脉,则号称南天师道。
东晋中后期,江南的杜子恭所传的道派也属于天师道一系,影响所及很广,东晋上下都礼敬他。谢灵运自小被送到杜明师处抚养长大。杜子恭废除了入道者必须交纳五斗米的规定。东晋末年,杜子恭去世后,这一区道徒孙恩、卢循利用五斗米教的群众基础发动叛乱,被东晋朝廷镇压,但是五斗米教仍然存在。杜子恭的玄孙杜京的影响力很大,与上清派关系密切。
元代赵道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张鲁五子之一的张盛封都亭侯,历任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在西晋永嘉中期,弃官南游至鄱阳郡结庐。但从建安二十年张鲁与五子受爵至西晋永嘉相距约百年。
后来明朝张正常等撰《汉天师世家》,称建安二十年张鲁降魏后,张盛拒绝了奉车都尉、散骑侍郎及都亭侯官爵,入龙虎山嗣教。
唐代开始出现相关记录。吴武陵的七言律诗《龙虎山》中的“五斗米仙真”。徐锴《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记载北帝派创始人邓天师的后裔邓启霞诣龙虎山接受十九代天师授箓。
到宋真宗时,才有对第二十四代张天师张正随的明确记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