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
周代后半期(前770年至前25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自周平王东迁以后对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时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
东周京都于前770年自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5王,前后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周幽王死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1][2]。他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雒邑,史称“东周”,以别于在这以前的西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地位渐失,亦持续了二百多年,称为“战国时代”[3]。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周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以“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4]。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践土会盟[5]。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6]。
周赧王时,东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国[7]。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8]。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9]。至赧王六十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10],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11]。
历史
一般而言,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时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晋,除秦、楚、齐等国外,还有其他大小王国。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推翻周幽王,拥立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前770年,为避犬戎的威胁,加上原国都镐京因内乱而毁,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雒邑,是为东周的开端。

大约自三家分晋起,春秋时代结束,直到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战国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东周王朝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所灭,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里面。
政治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使用增加为标志的,东周逐渐地进入了铁器时代。
在东周时期,铁器的使用逐渐增加,但仍以青铜器为主体。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人口不断成长,原来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人地带,已不存在。各国因争夺土地或者水利资源,冲突时起。铜钱开始流行,甚至在楚国还出现了金币—郢钱,出现一定的商品经济和商人阶层。教育向平民普及。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周王朝建立的宗法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12]。
君王
谥号 | 本名 | 在位时间 |
---|---|---|
春秋时期君主 | ||
周平王 | 宜臼 | 前770年-前720年 |
周桓王 | 林 | 前719年-前697年 |
周庄王 | 佗 | 前696年-前682年 |
周僖王 | 胡齐 | 前681年-前677年 |
周惠王 | 阆 | 前676年-前652年 |
周襄王 | 郑 | 前651年-前619年 |
周顷王 | 壬臣 | 前618年-前613年 |
周匡王 | 班 | 前612年-前607年 |
周定王 | 瑜 | 前606年-前586年 |
周简王 | 夷 | 前585年-前572年 |
周灵王 | 泄心 | 前571年-前545年 |
周景王 | 贵 | 前544年-前520年 |
周悼王 | 猛 | 前520年 |
周敬王 | 匄 | 前519年-前477年 |
战国时期君主 | ||
周元王 | 仁 | 前476年-前469年 |
周贞定王 | 介 | 前468年-前441年 |
周哀王 | 去疾 | 前441年 |
周思王 | 叔 | 前441年 |
周考哲王 | 嵬 | 前440年-前426年 |
周威烈王 | 午 | 前425年-前402年 |
周元安王 | 骄 | 前401年-前376年 |
周夷烈王 | 喜 | 前375年-前369年 |
周显圣王 | 扁 | 前368年-前321年 |
周慎靓王 | 定 | 前320年-前315年 |
周赧王 | 延 | 前314年-前256年 |
其他人物
- 太子泄父,周平王子[13]
- 王子狐,周平王子[14]
- 王子克,字子仪,周桓王子[15]
- 王叔文公王子虎,周僖王子[16]
- 王子颓,周庄王子[17]
- 甘昭公王子带,周惠王子
- 刘康公,周顷王子
- 王札子,又称王子捷,周顷王子
- 儋季,周简王子
- 王子佞夫,周灵王子
- 太子寿,周景王子
- 周悼王王子猛,周景王子
- 王子朝,周景王长庶子
- 王孙满,周襄王孙
- 王孙苏
- 王子党
- 王子瑕
- 王子廖
- 王孙没
- 王子还,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姑,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发,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弱,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鬷,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延,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定,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稠,周灵王、景王之族
- 王子处
- 王子赵车
- 周王子定,奔晋(《六国表》)
- 王叔氏
- 甘氏
- 刘氏
- 儋氏
- 周氏
- 召氏
- 单氏
- 原氏
- 祭氏
- 成氏
- 毛氏
- 樊氏
- 西周国
- 东周国
- 宰咺
- 武氏子
- 凡伯
- 南季
- 渠伯纠
- 仍叔之子
- 家父
- 周任
- 檀伯达
- 辛伯
- 王人子突
- 夷诡诸
- 边伯
- 祝跪
- 游孙伯
- 颓叔桃子
- 简师父
- 左鄢父
- 仓葛
- 聃启
- 史狡
- 宫嬖绰
- 老阳子
- 伶州鸠
- 挚荒
- 司徒丑
- 苌弘
- 子旅氏
- 禇氏
- 庆氏
- 公族党氏
- 成愆
- 李耳,即老子
- 三饭缭,乐官,奔蔡(《论语·微子》)
- 下门子,王子猛之傅(《国语·周语下》)
- 太师挚,乐师,至齐(《论语·微子》)
- 少师阳,乐师,逃亡(《论语·微子》)
- 四饭缺,乐师,入秦(《论语·微子》)
- 甯越(《汉书·艺文志》)
- 屠黍,本晋人(《吕氏春秋》,《说苑》作屠馀)
- 义莳(《吕氏春秋》,《说苑》作锜畴)
- 田邑(《吕氏春秋》)
- 史𬴊(《吕氏春秋》,《说苑》作史理)
- 赵骈(《吕氏春秋》,《说苑》作赵巽)
- 太史儋,周太史(《周本纪》、《封禅书》、《老子列传》)
- 周最,西周公子,纵横家(《战国策》)
- 纪季姜,周桓王后
- 王姚,周庄王妾
- 陈妫,周惠王后
- 隗氏,周襄王后
- 王后
- 王后,周灵王后
- 穆后,周景王后
- 王姬 (齐襄公夫人),齐襄公夫人
- 王姬 (齐桓公夫人),周庄王女,齐桓公夫人
- 王姬 (宋襄公夫人),周惠王女,宋襄公夫人
艺术
东周与西周的地理位置差异反应在艺术表现上,尤其是东周晚期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多元的风貌与高水准的技术。或许受到诸子百家普遍批评人殉现象[18][19]的影响,俑殉逐渐取代人殉[20],而以低温烧制的陪葬塑像(明器,又称“冥器”、“盟器”)也数量增加。
东周时期亦出现低温绿色铅釉器皿、质地松的打磨黑色器皿、高温釉器皿等。有些陶器仿效最新流行的漆器,色彩鲜明,有些则仿效青铜器。另有模制与装饰的陶瓦、陶砖。商代流行而西周时期较少见的玉雕再次成为重要的陪葬品与个人饰物。青铜的应用不限于宗教礼仪用途,变得较为世俗,常用作结婚赠礼之居家装饰。青铜钟及青铜镜逐渐流行,动物和怪兽图腾则由色彩缤纷而样式化的装饰图案所取代。东周墓葬出土有最早绘于丝绢上的画作。此外,亦发现了汉代及唐代陪葬陶器的前身。[21]
相关作品
- 明末小说《东周列国志》
参考文献
研究书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