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福建话拼音
泛指流通於東南亞的福建話拉丁化書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南亚福建话拼音泛指流通于东南亚(包含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1]等)闽南裔华人所使用的闽南语拉丁化书写,广泛作为文字并用于书面文中。这类拼音不仅局限在福建话族群使用,更有许多词汇藉著拼音化融入当地语言中[2]。这类拼音书写方式深受殖民母国语言的影响,如新加玻和马来西亚深受英语正写法的影响,而印尼则受荷兰语正写法影响[3]。这类拼音缺乏统一原则,系统性与规则性较如白话字等拼音方式薄弱,彼此之间也存在差异,但仍有一定规则性。这类拼音多见于地名、人名、商号等[4]。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8年4月1日) |
分类
历史上,印尼曾受荷兰长期殖民,因此无论印尼语或印尼福建话的拼音系统都深受荷兰语正写法的影响。许多闽南裔印尼作家曾大量创作华人马来语小说,许多福建话人名或词汇都借由荷式拼音保存在这些作品中。人名方面,许多闽南裔人物都以福建话拼写自己的名字,如郭德怀(Kwee Tek Hoay)、赵雨水(Tio Ie Soei)、李金福(Lie Kim Hok)等等。而许多小说也都以福建话作为著作名称,例如《七粒星》(Tjhit Liap Seng)、《薛宝玉》(Sie Po Giok)等等。随著部份华人与印尼人长期融合,不少印尼语已参杂了福建话词汇[2][5]。而在棉兰地区,仍有相当比例的福建话被应用在生活与工作场合中[6]。
闽南语漳州方言曾随著明清时代的中菲通商与移民,进入吕宋岛[1]。1592年左右,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著《汉语基督教教义书》闽南语版本问世,该书以闽南语汉字写成,稍晚于闽南本土的《荔镜记》[1]。17世纪,当地西班牙人曾编撰西班牙语-漳州方言用词对译本,名为《漳州话词汇》,收录近2000个词汇[7][8]。1617年,也有《旅菲律宾唐人话字汇》出版问世[1]。
音标系统
新马式拼音 | 白话字 | 举例 |
---|---|---|
A | A | Ang Mo Kio |
B | B | Lim Boon Keng |
Ch | Ch | Lee Choon Seng |
Ch | Chh | Chua Chu Kang |
Ck | K | Khoo Teck Puat |
D | T | Astro Hua Hee Dai |
E | E | |
Ee | I | Chee Soon Juan |
Ew | Iu | |
G | G | Goh Keng Swee |
Gh | Ghee Hin Kongsi | |
H | H | Kwek Hong Png |
I | I | |
J | Ch | |
K | K | Kwa Geok Choo |
Kh | Goh Keng Swee | |
Kh | Kh | Eric Khoo |
L | L | |
M | M | |
N | N | |
Ng | Ng | Ng Eng Teng |
O | O | Lim Han Hoe |
Oo | U | Khaw Boon Wan |
Ow | O | Hoon Thien How |
P | P | Toa Payoh |
Q | K | Quek Leng Chan |
S | S | Tan Kim Seng |
T | T | Yew Tee |
Th | Th | Hoon Thien How |
W | U | Lee Seng Wee |
Y | I | John Yap |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