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34年—1895年),字畬光,一作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1]:72[2]广东顺德均安上村,广东近代著名文人,为清代翰林,著名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书法家等[3][4],曾为《蒙古秘史》作注。其于咸丰九年(1859)高中探花而名扬广东,官至礼部右侍郎。1895年在北京逝世,灵柩运回广州,葬于白云山[5]。其在官途时曾多次充任乡试考官、阅卷大臣,故有“叠掌文衡,学问渊通”之誉;其通晓兵法、经史、天文、地理之学,对故实,西北水地尤有研究,著述甚多。[2][6]:2676

Quick Facts 李文田, 籍贯 ...
李文田
Thumb
李文诚公像
大清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
兼管钱法堂事务
籍贯广东省顺德县均安镇
族裔汉族
字号字畬光,号若农、芍农
谥号文诚
出生道光十四年(1834年)
大清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
逝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京师
墓葬广州白云山象牙峰
出身
  • 咸丰九年己未科进士及第
著作
  • 《元秘史注》
  • 《元史地名考》
  • 《耶律楚材西游录注》
  • 《和林金石考》等
Close

家族背景

李的父亲是染布工匠,不过在李出生后几年便离世,李氏两兄弟就由母亲独力抚养,李母是靠织补为生。[7]

生平

李母在李父身故后,每日在佛山大户梁园家族户外摆摊,获梁家可怜李氏一家、梁家提出让李文田(长子)在梁家跟随私塾先生读书识字,李文田由此开始一直用功读书。到十八岁时,其应考县试获第一名,再于咸丰九年(1859年)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时年二十五岁。[7]

履历

李文田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提督江西学政,官至礼部侍郎,入值南书房。其从政的大部分时间是以翰林院学士身份在南书房当值,后升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也当过顺天学政会试副总裁[4]

由于李文田书法甚佳而被慈禧太后相中,于同治年间入职南书房,其办公地点相当于军机处的参谋部。其实际工作相当于慈禧太后的秘书,当时慈禧太后颁发“圣旨”许多都经由李执笔抄写。[4][3]他在任慈禧太后近臣时期,还曾屡次上书极言朝政得失,如: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同治帝降旨兴修颐和园,李文田于十月二日与御史沈淮、清帝师傅李鸿藻等一道上疏劝谏[8]同治十三年(1874)慈禧重修圆明园及举办四十大寿,李上疏反对,其后还弹劾皇亲大学士瑞麟贪污舞弊, 为朝野人士所瞩目。[9][4]其中在李文田递折反对慈禧寿宴后,李曾同时即奏辞职然后返回广州,在当地隐居十年——不过由于他在京官多年,历任粤督从刘坤一张之洞都奉他为座上宾,在地诸多事务也依仗李的大绅地位办理。[7]

光绪三年(1877),李文田在粤期间,协助两广总督刘坤一办理粤东省水利,处理北江水患,在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相继溃决后,其有主持修补堤围等筑堤经费,并全程参与督办工程重修北江大堤,令之屹立无恙多年。[10][4][11]:36[12]

光绪八年(1882)丁忧,李又在家守丧3年。在籍的十几年期间,李文田在县内主管惠济义 仓,并担任凤山、应元两书院的主讲。[9]在守丧居广州西关期间,李曾向为中法战争筹饷而发愁的彭玉麟张之洞巧妙关说,和郑观应(在赌商与高官之间穿针引线)一道,主谋暗推闱姓开禁。[13][14]

光绪十一年(1885)李文田回京复职,期间他一如既往为革除积弊直抒己见。[9]在其重新做起南书房翰林后,一直官至礼部、户部侍郎,甲午战争时期(1894)一度担任京师团防大臣。[7]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寿之时,李眼见朝野官吏再度借机兴师敛财,即刻上疏,“疏累数千言,词绝愤痛,皆人所难言者”[15]

1895年李文田受命管理户部三库,在点验户部丝绸库时不慎引发哮喘旧病,感染寒疾不治,于北京北半截胡同寓所离世。[4][7]

学术成就

李文田在世时好学不倦,于天文、地理,无不通晓。公务之馀,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其亦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长于篆书、隶书,俸禄大多用于购买古籍、碑帖。年少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尝大论《兰亭序》非王羲之书文,争议一时;《兰亭序》的真伪之辨,即始于李文田跋汪中 (容甫)《定武兰亭》语:“故世无右军而已,苟有之,必与《爨宝子》、《爨龙颜》相近而后可。”[16]

晚清著名文人翁同龢评价李:“积感填膺,斯人竟以衡文老;遗书满箧,馀事犹堪艺术传”[3]

著述及墨宝

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耶律楚材西游录注》、《和林金石考》、《和林诗》等。

李文田工书法,其传世书法作品中

  • 广东省博物馆藏有:《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
  • 广州美术馆藏有:《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
  • 广州博物馆藏有:《篆书八言联》。
  • 佛山市博物馆藏有:《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

其他如: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其作品。

轶事

传说李文田上京赴试,在北京关帝庙内拜神求签。签语云“名在孙山外”,遂以为是个不好的兆头。同行的另一粤人忙问其故,李答:“我求了一支‘名在孙山外’的签,想必今科落第无疑了。”那人哈哈大笑,曰:“说不定姓孙的中在你前面,你又何必发愁呢?”殿试的结果是:状元孙家鼐榜眼孙念祖,李文田中的是探花,恰巧是“名在孙山外”了。

遗存及纪念

李身前曾任江南、四川、浙江乡试主考及会试副总裁,又当过多年学政,识拔和推荐过不少学人,如清末翰林蔡元培也曾为李文田的门生。1929年蔡元培南来讲学时,便有到李宅邸泰华楼与李文田的儿子李孔曼和孙子李棪斋、李曲斋会面。[3]

墓葬

李文田墓地在广州白云山象牙峰,于2006年被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方面重新发现,除原有李文田墓碑被拆去改作他用,墓地基本完好。当时考古发现,李的墓碑被刘姓人盗用,安置于离原墓百米远的山下,遗存“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字样未被篡改。当时在场的广州文物专家崔志民指,墓葬从材料到修建形式都属于晚清墓穴,华表、谕赐祭葬碑都可证其属于李文田墓。文物部门在2009年发文确认李为墓葬主人。[5][17]

故居

李文田于1878年在广州西关多宝坊河畔建筑泰华楼,当时位置通恩宁水道,可往返顺德大良。据说因为李在京时协助慈禧太后甚多,在李中途辞官回广州兴建泰华楼时,建筑费用是由大清政府拨发。[3]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41》,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