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汉氏细胞(英语:Langerhans cell,又称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含有称作伯贝克颗粒的胞器,在上皮中的任何一层都有兰格汉氏细胞,不过主要是在棘状层中[1],此类细胞也会出现在血管周围的乳状真皮中[1],也会在口腔黏膜、包皮及阴道上皮中[2]。兰格汉氏细胞也会出现在其他组织中,例如若有罹患兰格罕细胞组织球增生症,会在淋巴结中发现兰格汉氏细胞。
功能
皮肤感染时,皮肤的兰格汉氏细胞会吞噬微生物抗原,并且进行处理,会形成抗原呈现细胞(APC)。
一般而言,组织中的树突细胞对于捕捉、吞噬、处理抗原上有高度活性。若树突细胞抵达次级淋巴组织时,可以和新手T细胞进行交互作用,但会失去上述有关抗原的活性。
兰格汉氏细胞是在母体怀孕前三个月由卵黄囊中的原始胚胎-骨髓前驱细胞分化而来,一般情况下,各部位的兰格汉氏细胞会持续存在,若有不足,会让该部位的兰格汉氏细胞自行分裂来补充其数量。当皮肤严重发炎(例如感染),血液中的单核球会聚集到发炎位置并分化成兰格汉氏细胞[3]。兰格汉氏细胞的型态和功能类似巨噬细胞。
临床重要性
罕见病兰格汉细胞组织球增生症(LCH)会使体内产生许多类似兰格汉氏细胞的细胞。不过LCH细胞对于CD14有呈色反应,而CD14是单核球的标志。这些LCH细胞有著不同的前驱细胞来源,因而造成疾病[6]。LCH会导致皮肤、骨骼和其他器官损伤。
兰格汉氏细胞可能会成为HIV感染的最初靶细胞[7],而且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靶细胞、载体或是媒介[8]。
在包皮、阴道、或是口腔黏膜中都可观察到兰格汉氏细胞。不过口腔黏膜的兰格汉氏细胞浓度比包皮或阴道都要少。因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不是透过口交传播[2]。
自然-医学杂志在2007年3月刊出了《兰格汉蛋白是兰格汉氏细胞阻止HIV病毒传播的天然屏障》[9]。此篇文章的作者之一Teunis Geijtenbeek说道:“兰格汉蛋白可以捕捉周遭环境的病毒,因而阻止病毒传播。而因为人体的皮膜附近几乎都有兰格汉氏细胞,因此人类可能与生俱来便有抗病毒的机转,进而摧毁病毒。”[10]
高风险的人类乳突病毒(HPV)借由性行为传播,并和子宫颈、阴道、头颈部癌症有高度因果关系,全球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11][12][13][14]。超过一半的子宫颈癌均和HPV16有关,HPV16是高风险的病毒基因型[15]。在病毒的生活史中,HPV16感染表皮细胞的基底层,并和表皮下方的兰格汉氏细胞作用[16],兰格汉氏细胞的机制是用来防范侵入皮肤的病原体[17]。不过在实验室中,HPV似乎无法有效活化兰格汉氏细胞,这或许意味著在身体中,HPV也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辨识与攻击[18][19][20][21]。
HPV透过annexin A2/S100A10异质四聚体进入兰格汉氏细胞,并且启动免疫抑制讯号,使兰格汉氏细胞无法有效作用[22]。这些针对兰格汉氏细胞进行免疫逃避的机制似乎也出现在其他基因型的人类乳突细胞中。这些机制使得病毒无法造成发炎反应,也因此不会被免疫系统发现,也不会被消灭[23]。不过T细胞面对这些无法受HPV活化的兰格汉氏细胞并非不反应,而是在之后适当的时机点启动对HPV的攻击[24]。
实验显示,当HPV在子宫颈感染兰格汉氏细胞时,这些细胞会呈现圆球状,而非常见的树突状,并且会分泌抑制性的细胞激素,像是IL-10等等[25]。研究作者更强调,分泌IL-10免疫抑制性兰格汉氏细胞的数量以及IL-10的分泌量均和组织中的疾病严重度、HPV数量呈正相关。这提供了HPV若感染了兰格汉氏细胞,便会压抑免疫反应的另一个证据。
历史
兰格汉氏细胞得名自发现者保罗·兰格尔翰斯,他是德国医生及解剖学家,在21岁,还在就读医学院时发现这种细胞[26]。因为这种细胞的形状有树突构造,所以兰格尔翰斯误以为这是神经系统的一部份[27]。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