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帝

汉朝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更始帝

汉更始帝刘玄(?—25年10月),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人,两汉之际绿林军拥立的更始政权皇帝。

事实速览 汉更始帝, 汉朝第15位(更始政权第1位)皇帝 (不被认可) ...
汉更始帝
Thumb
汉朝第15位(更始政权第1位)皇帝
(不被认可)
统治23年3月11日-25年
前任汉平帝刘衎(西汉
孺子刘婴(西汉,未登基)
王莽新朝
继任汉光武帝刘秀东汉
出生
逝世25年10月
安葬
全名
年号
更始:23年二月-25年十月[1]
谥号
庙号
政权汉朝更始政权
关闭

刘玄原本是西汉宗室,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代、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与刘秀有同一位高祖父刘买,祖父为苍梧太守刘利,父刘子张,母何氏

生平

刘玄生年不详。起初,刘玄的弟弟被人杀害,他便结交宾客准备报仇,可不久之后宾客因为侮辱游徼[2],刘玄便跑到平阳躲避官府的追捕。官吏抓走他的父亲刘子张,后来刘玄诈死,让人把他的灵柩运回舂陵,官吏才释放了他的父亲。随后刘玄便逃跑藏匿起来。[1]

新莽天凤四年(17年),南方发生饥荒,百姓只得到沼泽中挖荸荠野菜度日。新市王匡王凤带领马武王常成丹等人起义。他们藏身绿林山中,不久队伍就发展到五万多人。[1]

地皇三年(22年)七月,平林人陈牧廖湛领导千余人起义,号平林兵,以应王匡,正在这里避难的刘玄参加平林军,担任安集。地皇四年(23年)正月绿林军诸部合兵击破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遂号刘玄为更始将军二月辛巳(3月11日),因其为刘姓宗室,于是在淯水边被拥立为帝,大赦天下,建元更始。更始元年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诸将。他嫉刘𬙂刘秀兄弟威名,便诛杀刘𬙂。起义军在昆阳之战获胜后,更始帝遣王匡洛阳申屠建李松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的州牧郡守,用年号,服从更始政令。更始元年十月,定都洛阳。在王莽败死后的更始二年(24年),迁都长安[1]

更始分封

李松和赵萌进言更始帝,将功臣封王。大司马朱鲔反对,称汉高祖曾发誓非刘氏不王,但更始帝采纳李松之言,以王匡为比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卫尉大将军张卬为淮阳王、廷尉大将军王常为邓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申屠建为平氏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大司空陈牧为阴平王、骠骑大将军宋佻为颍阴王、尹尊为郾王。李松进昇丞相,和赵萌共理内政。

覆亡

更始帝虽恢复汉室,但一登基便沉湎于宫廷奢华生活,将政事都委托于自己的岳父赵萌,放任其外戚专权。

更始三年(25年),他派李松进攻并杀害西汉末代太子刘婴。不过当时长安受到赤眉军的进逼,刘秀手下的邓禹又攻占河东,更始帝情况危急。张卬申屠建廖湛等人劝说更始帝放弃长安逃到南阳。更始帝大怒,拒绝听从。张卬、廖湛、胡殷、申屠建、隗嚣等人于是打算劫持更始帝南逃,结果计划被侍中刘能卿告发。更始帝于是召见张卬等人打算全部杀死。张卬等人先来,尚缺隗嚣未至。更始帝让张卬等四人暂且待命。张卬、廖湛、胡殷害怕,立刻逃走,只有申屠建仍留在原地待命,结果被更始帝斩杀。张卬、廖湛、胡殷率军进攻更始帝,更始帝大败,逃亡至驻扎于新丰的赵萌。更始帝又怀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等人同谋,于是召见他们。陈牧、成丹先赶来,结果被诛杀。王匡害怕,投奔张卬。李松与赵萌等进攻位于长安的王匡、张卬等人。最终王匡等人逃走,并向赤眉投降。更始帝回到长安的长信宫居住[3]

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单骑逃走。同年十月,投降于赤眉军,将玺绶送给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自己被封为畏威侯,不久改封为长沙王刘秀则遥降封之为淮阳王[4]。由于当时三辅人民不满赤眉暴虐而同情更始帝,已为赤眉将领的张卬为绝后患,于是派谢禄将更始帝死,后由刘恭收藏其尸,再由刘秀诏大司徒邓禹将其葬于霸陵[1]

东汉官方对刘玄的地位认定

25年刘秀建立东汉后,为确立自己为光复汉室的正统,刘秀及其后代的东汉皇帝并不认定刘玄是汉朝皇帝,官修《东观汉记》直接将刘玄归为列传[5]

张衡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光武之前,更始践祚,号令天下。光武是继更始之后,登上天子之位的。所以在修撰《东观汉记》时应在《光武帝纪》之前加入《更始帝纪》。不过朝廷并没有采纳张衡的意见[6][7]

陵墓

汉光武帝刘秀命邓禹将汉更始帝刘玄葬于霸陵(今陕西西安灞桥区)。[1]

家族

妻妾

  • 韩夫人,宠姬,嗜酒
  • 赵夫人,有宠,赵萌女儿

儿子

部将

影视形象

电视剧

更多信息 年份, 剧名 ...
年份 剧名 演员
2000 光武帝刘秀 王刚
2016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 于波
关闭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后汉书/卷11》,出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