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明朝海盗,指于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年间活动的海盗。

历史背景

明朝多次实施海禁令,他们统治著当时海上所能航行的一切海面。而第一次实施海禁令为1371年,海禁政策导致明朝时大量海盗出现。当时某些海盗被抓拿后一般报称自己为日本人,因为当时日本当局容忍海盗来报复元朝的水军进攻,在东亚地区对东亚海盗贬称为倭寇,惟历史上倭寇来源众多,成分复杂,倭寇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

前期倭寇,确实以日本人为主体,被称为“真倭”;后期倭寇,以中国人为主体、其他东亚族裔为辅,被称为“假倭”,《明史·日本传》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朝鲜正史《朝鲜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 [1] 。可见于后期倭寇时期,根据《明史·日本传》记载日本人比例大约只有3成,根据《朝鲜世宗实录》记载日本人比例亦不过2成。

明成祖发动内战,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比北方人更难与日本人区别,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可是,后期倭寇集团的海员有不少是南方中国人、韩国人以及其他东亚民族,货真价实的日本人只占少数[1]

Remove ads

初期(14世纪)

前期(15世纪)

  • 梁道明,14世纪明朝时一名来自广东的潜逃者,同时也是巨港的统治者,居住在三佛齐巨港[4]。根据明朝的记录,梁道明在巨港拥有数以千计的追随者和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

中期(16世纪)

  • 林凤潮州府饶平县,为明朝海盗与海上商旅,长年盘踞在南澳群岛[a],与族人林国显林逢阳等时常劫掠于邻近的沿海地区,人称“阿凤”或“林阿凤”。万历年间,林凤因与明朝官军戚继光胡守仁等部多次交战,而率众辗转逃往澎湖列岛和台湾嘉义马尼拉等地,但遭明军与各当地联军剿杀,死亡甚众而再逃离。

晚期(17世纪)

  • 陈衷纪,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明朝末年活跃于福建沿海的海盗,颜思齐集团的成员,后被李魁奇所杀。
  • 许心素,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一说生于漳州府。明朝末年知名海商,原为海盗李旦的部下,李旦死后,许心素加入明军,对抗李旦的继承者郑芝龙,被郑芝龙俘斩。
  • 郑彩,字羽长[7],是初的一名海盗及南明的一位将领。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安仁里高浦人[7]
  • 十八芝,是清江日昇《台湾外记》中所描述,郑芝龙在台湾海盗时期的兄弟与结义兄弟,实际意义上为海上武装集团。由于十八位名中皆有“芝”字,故称十八芝。据台湾外纪载其言曰:“我今为首,取名芝龙,季弟蟒二为芝虎、五弟为芝豹、从弟莞为芝鹤(后改名为芝莞)、族弟香为芝鹏,馀者芝燕、芝凤、芝彪、芝麒、芝豸、芝獬、芝鹄、芝熊、芝蛟、芝蟒、芝鸾、芝麟、芝鹗等,各写就放盒内,告天拈著者,即名之,以应十八日之数”。十八芝舰队拥有海船千艘,海上华人民兵十馀万人,在抵御荷兰西班牙海军侵略东南各省时,发挥了保家卫国的功效。
Remove ads

后世影响

海盗横行大明沿岸数个世纪,日后于清朝时亦出现了以打劫外国商船形式的海盗,当中以华南海盗中最为著名。

注释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