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经济产业省(日语:経済産業省/けいざいさんぎょうしょう Keizai Sangyō shō */?),简称经产省,是日本行政机关之一,以提高民间经济活力、对外经济关系顺利发展为中心,发展日本的经济与产业,并确保矿物资源及能源之稳定且高效率的供应。
日本政府机构 | |
---|---|
经济产业省 | |
経済産業省(日语) | |
机构概要 | |
成立时间 | 2001年(平成13年)1月6日 |
前身机构 | 通商产业省 |
机构类型 | 日本行政机关、经济部[*]、工业部[*] |
机构驻地 |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霞关一丁目3番1号 |
雇员数目 | 7989人[1] |
年度预算额 | 9,365亿4,552万日圆[2]2019年度 |
机构首长 | 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 经济产业副大臣:细田健一(内阁府副大臣兼任) 石井正弘 |
上级部门 | 日本内阁 |
下设机构 | 内部部局: 大臣官房 经济产业政策局、 通商政策局 贸易经济协力局 产业技术环境局 制造产业局 商务情报政策局 审议会等: 产业构造审议会 消费经济审议会 产业标准调查会 计量行政审议会 中央矿山保安协议会 电力、瓦斯交易监视等委员会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审议会 输出入交易审议会 化学物质审议会 设施等机关:经济产业研修所 地方支分部局: 经济产业局 产业保安监督部 那霸产业保安监督事务所 外局: 资源能源厅 特许厅 中小企业厅 |
网站 | 经济产业省 |
影像资料 | |
位于东京霞关的“经济产业省总合厅舍本馆”,为经济产业省本部所在地 |
2001年(平成13年)1月6日中央省厅再编,原通商产业省(日语:通商産業省/つうしょうさんぎょうしょう tsūshō sangyō shō */?,英语: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简称通产省、MITI)改名为现今的经济产业省,管辖范围包括经济产业政策、通商政策、产业技术、商务流通政策等业务。
经济产业省及其前身通商产业省,过去被认为是日本经济以及“日本株式会社”的总司令台,引领经济高度增长,在国际上被称为“Notorious MITI”、“Mighty MITI”,曾为轰动一时的日本优秀官僚代名词。其广泛行使许认可权与行政指导,以政府金融体系之融资、预算津贴、补助金作为主要推动力量,职掌产业政策。此外,为因应通商、贸易、技术革新,而投入科学技术开发相关工作,并掌握特许、能源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等广泛权限。
然而随著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终结,经济产业省之权限和其他省厅相比之下,较无法推行许认可及补助金行政,而不得不开始提出单一的政策计划,每年五、六月起皆会打出各式各样的新政策宣传。因此,经济产业省虽为管辖大部分产业的“行政综合部门”,也被评价为“被限定的综合官厅”。
1949年(昭和24年)5月25日、商工省的外局——贸易厅、石炭厅合组成通商产业省。开始时候是包括了资源厅、工业技术厅(今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前身)、特许厅、中小企业厅等4个外局,但在1952年组织改组后,外局只剩特许厅与中小企业厅2个。1972年在田中角荣由通商产业大臣晋升为首相时,出身自通商产业省的则出任首相秘书官,这就成了一个先例:往后的通商产业省首长出任首相秘书官,通商产业省对首相的影响力可见一斑。1973年,新外局资源能源厅正式设立。2001年1月的日本中央省厅再编施行后,通商产业省改名为经济产业省。
在旧通产省时代,它拥有审查权和认可权,并且能够对经济与产业制定有弹性的监管政策。产业分野“产・官・学”中所说的官,意指政府单位。因此,所指的不是国民,而倾向指经济团体中的法人。公害、事业废弃物、贸易摩擦是经常要处理的问题,而环境问题则是环境省所负责;虽然立场对立,但是在“经济优先”的强大倾向下,环境省的政策常常被撤回。
经济产业省掌管的事务是由经济产业省设置法第4条规定,共60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