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河东路介休城关文家庄(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宰相。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长达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宋真宗景德三年九月二十九日(1006年10月23日)生,祖辈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敬的讳而改姓“文”。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中进士,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事,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彦博宣抚河北,去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被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镇压王则的故事被写入平妖转,文彦博借助白猿(白猿神)和蛋子和尚(诸葛遂智)的神力降伏了狐狸精胡媚儿(王则妻子)一家,而后被改编成天书奇谭,蛋子和尚即蛋生的原型,白猿则是袁公(白衣),胡媚儿一家则是三只妖狐(圣姑姑,左黜,胡媚儿)。
皇祐元年(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士,三年,因殿中侍御史唐介的弹劾被罢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
英宗时,文彦博任枢密使。
神宗即位,王安石开始变法,文彦博与安石持论有异,对其中市易、青苗诸法伤民弊端多所论及,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太师致仕。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经司马光推荐,81岁高龄的文彦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五年,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等使复致仕。
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秉政,云文彦博与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而就在这一年的五月丁巳日,文彦博去世,享嵩寿九十岁。
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云:“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又如《题榆次县鼓楼》:“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黄䌷被,努出头来放早衙。”
文彦博小时候与小伙伴们踢球,一下球滚到一个树洞里,大家用手或是用棍子想把球取出来,但太深谁也拿不到,文彦博这时想出个办法,就是将水灌入树洞,球浮出树洞,将球拿到[1]。
冯梦龙的著作《智囊》中称[2],文彦博曾提议让狄青以两镇节度使外放任职,狄青称自己这是没有功劳而加节度,无罪而外放,宋仁宗也赞同狄青的看法。宋仁宗转述狄青的话给文彦博,文彦博的则回答:“太祖岂卫青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 后来狄青曾问文彦博朝廷外放自己的原因,文答:“无他,朝廷疑尔。”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