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十九公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嘉义文献记载,乾隆五十一年末,支援清军的诸罗县民李甲等十八人在乌山头被林爽文军围困战死,运回诸罗城埋葬,而获居民建庙祭祀[1]。原称“十九公庙”,亦称“义犬公祠”,也有称为“将军庙”[2]。另一说法,受祀者是于林爽文攻打诸罗城时,在东门殉职的十八员守兵[2]。
有民间故事说当时危急时,有一条犬带救兵回来救主人,但因太迟就当场撞头自尽[1][3];大里七将军庙义犬的传说则是咬舌自尽[4][5];乾华十八王公庙义犬的传说则为坠海殉主[2]。另外与嘉庆君游台湾相关传说是说嘉庆君在嘉义东门夜宿,翌日见多人在十九公墓祭祀,经垂询知其缘由后,加封“忠义”二字,从此名曰“忠义十九公”[1]。
1906年地震此祠坍坏,移至东门外[2]。东门城福镇宫也因残破倒塌,土地公神像移到此祠合祀[7]。大正年间,江贤文建小祠,但在皇民化时被废,尸骨被迁葬嘉义市弥陀寺旁的山丘上[2]。与五百三公祠的受祀者都合葬于弥陀寺东侧的义民塔[8]。1947年,在东门圆环边的东北角复建小祠,并改称为“忠义祠”[2]。
1948年,嘉义市市长宓如卓认为诸罗八景有些在嘉义县下或已过时,遂邀李德和、许然、朱荣贵、黄文陶、林玉书、余庆钟组成“嘉市新八景评定委员会”选定新的“八景六胜”,其中此庙以“义庙扬仁”之名与福康安纪功碑、嘉义市忠烈祠等列为“六胜”[9]。
2006年6月,此庙配合嘉义市政府拓宽公明路而拆除,原址四十坪剩三坪多[10][11]。拆除时,庙地出土一块长八十五公分、宽三十四公分,重达五公斤,泛黄的玉碑[12]。庙方因庙宇缩小,一度考虑要迁庙,但掷筊请示神谕,结果是留在原地[11]。经前后主委蔡庆昌、蔡宗良父子,以及地方人士与信众捐献,并贷款共新台币二千馀万元,原址购地重建二十五坪,于2013年11月20日新庙落成入火安座[10]。庙址为嘉义市东区公明路111号[13]。2017年,原本共祀的东门城福镇宫独立复庙[7]。
在1994年报导时,庙方管理人黄士癸表示义犬对信徒请求找回失犬或失车的事特有神迹,每年因此以金牌感谢的约有六十面。农历十月十九日祭典时,演戏酬神或放电影谢神的戏台,要持续两个月。[1]
长义阁掌中剧团,借由嘉义市文化局补助,将该庙的传说故事改成布袋戏。2016年11月23日在忠义十九公庙,与庙主委蔡宗良、当地华南里里长蔡国梁等人拿木偶宣传。分别在在庙前的公明路、嘉义市文化中心艺文广场、林森东路文财殿庙前广场赏上演。[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