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俄罗斯大使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德语:Deutsche Botschaft Moskau, 俄语:Посольство Германии в России)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向俄罗斯联邦派驻的最高级别外交代表机构,馆址设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行政区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街56号。现任德国驻俄大使为2014年3月上任的吕迪格·冯·弗里奇。
德国驻俄大使馆 Deutsche Botschaft Moskau Посольство Германии в России | |
---|---|
概要 | |
类型 | 大使馆 |
地点 | 俄罗斯莫斯科 |
地址 |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街56号 |
坐标 | 55°43′2.5″N 30°18′23.7″E |
使馆信息 | |
馆务辖区 | 俄罗斯 |
所属部门 | 德国外交部 |
大使 | 吕迪格·冯·弗里奇(2014-) |
网站 | |
https://germania.diplo.de/ru-de | |
地图 | |
历史
派驻俄罗斯帝国的德国大使馆于1914年之前一直设于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直至威廉·冯·米尔巴赫大使上任后,他才迁往莫斯科办公及居住。1918年7月6日,米尔巴赫-哈尔夫在德国驻俄大使馆的馆舍中遭到俄国左翼社会革命党亚科夫·布鲁姆金和尼古莱·安德烈耶夫枪杀。在此之后,卡尔·赫弗里希曾临时作为继任者在很短的一段时期内担当驻俄大使。自1921年起,大使一职由库尔特·维登费尔德接任。1922年上任的大使乌尔里希·冯·布洛克多夫-兰曹致力于与苏联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亦尽量避免德国与其过于亲密。他强烈反对两国的军事合作,这使得他与德军统帅部多有纷争。布洛克多夫-兰曹为德意志国与苏维埃联盟之间缔结的《柏林条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布洛克多夫-兰曹去世后,赫伯特·冯·迪尔克森于1928年接任驻苏大使,但后者未能成功的持续改善德苏关系。鲁道夫·纳多尼于1933年8月在莫斯科接替迪尔克森,但因其不满德国政府的反苏外交政策,遂于1934年辞职。他的继任者弗雷德里希·沃尔纳·冯·舒伦堡则致力于在德国和苏联间达成谅解,并协助促成了两国于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舒伦堡伯爵还试图阻止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他警告称,苏联的军事力量强大,其工业储备也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在对苏战争爆发后,德国大使馆被迫关闭,舒伦堡伯爵在莫斯科遭拘禁了数周后被驱逐至土耳其边境。[2]
民主德国(东德)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是从1945年10月15日建立至1990年结束。东德大使馆及办公处所设于列宁大街。1955年1月25日,在苏联宣布结束与德国的战争状态后,最后一批囚禁在苏联的德国战俘得以归国。然后,苏联于1955年9月与联邦德国(西德)建立外交关系,因为这被视为是克服德国分裂和恢复德国统一的可能手段。[3]首任西德驻苏大使为威廉·哈斯。西德大使馆自1956年起设于博尔沙加·格鲁辛斯卡加大街17号的一座奠基时代风格的别墅(由伊万·阿布拉莫维奇·莫罗索夫设计)。德国工程师霍斯特·施维尔克曼曾于1950年代中期在西德驻苏大使馆的电话系统中发现了窃听器,于1964年遭到暗杀。[4]
设于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街56号的大使馆复合体建筑和户外设施是根据建筑师汉斯·门辛加和迪特·罗加拉及其合伙人(均为著名汉堡建筑事务所斯彭格林的前雇员)的设计蓝图,于1984年至1992年间建造。联邦建筑局担任工程的监理方,施工方则为豪赫蒂夫。新馆舍在建造过程中大量委用了来自德国的建筑工匠,因为当地工人并不具备所需的技能。同样的,由于当地供应不足以及质量原因,内部装修的所需材料都必须从德国进口。建筑艺术由弗朗茨·贝恩哈德、芭芭拉·海姆和罗伯特·沙德创作。建造总成本约为1.86亿德国马克。[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