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津(2世纪—207年或208年[注 1]),字子云,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北省随州市、湖北省襄阳市一带)人,东汉末期官员,官至交州牧[3][注 2]。灵帝驾崩之后,在京城生活的他,成为让何进和袁绍在未来规划除掉宦官过程的关键人物。接著,受遣到京城以外地带,先后担任交阯刺史和交州牧。最后,却遭部领杀害。关于正史记载方面,《三国志》和《后汉书》皆描述其生平,却无单篇为他而撰的传记。
早年,张津怀有想要匡正扶持时政的志向,而待在京城度日[5]。此段期间,取得大将军何进的信任,也投于袁绍麾下成为门客[6][7]。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自外甥刘辩登基而掌握大权后,私下规划要如何杀掉跟他作对的蹇硕。正好,张津因袁绍有要除尽宦官的念头,被派去见何进,并直接向对方说:“这群常侍秉持著权势有段时间,又联合太后[注 3]夺取利益。所以,建议大将军您拔用当今的一些优秀人才,整顿天下及屏除祸根。”话一说完,对方采纳意见,也邀袁绍参与诛杀蹇硕的计划讨论[6][7][注 4]。
建安元年(196年),交阯刺史朱符被当地民族杀死后,朝廷派张津递补朱符的职位[1][注 5]。建安二年(197年),张津已抵达而就任,再和时任交阯太守士燮上书给朝廷,里头表达的为:“如今天下的十二州皆拥有州的地位,但惟独交阯的最高行政长官仍称为刺史,为何朝廷会没公平处理呢?既然全国疆域拥有十二州,难道不能扩增到十三州吗?”朝廷遵照意见而成立交州,同时张津改拜为交州牧,又得到从天子手中赐予的最高待遇(九锡)和伐敌权力[4][注 6]。
三年后,基于曹操在官渡之战击倒袁绍,凭先前跟曹操谈妥的结果,可透过零陵、桂阳二郡之地,成就自己的事业[10][11]。后来,因跟荆州刺史刘表发生纠纷,开始一年接著一年地交战,但他与刘表的兵力比较之下简直是天壤之别。与刘表的战争不但没有达到目的,而且造成部将愈来愈憎恨他,甚至也有一些人擅自离开他身边。另外,他对于约束和监督这两方面做得很松散,故可以说他是没有威信的人。由于这个原因,他常遭受其他人的侮辱和欺压[12]。另外,他还无视圣贤的教训和国家制定的法律,又在头上裹著红头巾布、弹琴烧香,并且对于道教经典十分沉迷,他声称这能达到利于自己的程度[13]。
建安八年(203年),张津将出产在交趾郡和合浦郡的益智子制成的粽子赠送给了曹操品尝[14]。四或五年后,被部将区景杀害[1][注 1]。
张津一生当中跟一些当时有名气的人士有一定的交情,如出身于“四世三公”名门背景的袁绍、担任大将军的何进,甚至是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然而,他在治理交州时,却与部将的关系逐渐恶化。
张津是被大将军何进所亲近的门客,也是袁绍底下的门客。在袁绍指派他游说何进这方面,可以了解受到袁绍有一定的信任,才会被指派这重大的任务。接著,从何进诚然地接受他的意见,更可以证明何进对他是毫无怀疑,并加以重视地对待[7][6]。
虽然,与曹操的交情在任何史书没有明确指出详细情况,但仍可以在其他书信中找出蛛丝马迹。夏侯惇在曹操破除袁绍之后写给石威则的一封信中,提到曹操向张津答应会以零陵郡和桂阳郡的土地给他[10]。这或许是张津为何会跟荆州牧刘表年年交战的主要缘故。另外,在担任交州牧时,还特地赠送交州特有的食品—益智子粽—给曹操的手中[14]。这可能是为了感谢曹操给予令他这条件,才会以当地特产作为回礼。此外,因为许靖是张津在朝廷任官时的朋友,基于双方的多年交情及了解,许靖才在交州避难时写给曹操的书信中,把握这次机会推荐给曹操可以找张津来作为得力的援助[5]。
张津并不是与当时所有的名流都关系融洽。刘表跟他产生心结,时常用兵力对付他,甚至还在他去世后,还立刻派遣赖恭治理交州,来偷偷纳入势力范围。这表示刘表对于张津的态度是如此恶劣,并觊觎其管理范围[12][1]。此外,张津在和部将相处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尤其在担任交阯刺史之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年年跟刘表交战,手下的部将们愈来愈怨恨他,甚至有擅自离开他的举动。最后,他才会落到被部将杀害的下场[12]。
张津在治理交州这段时期,对于道教的信仰程度达到无视圣贤的言训,甚至还废弃当今朝代制定的法律。由这二点就可以透彻地知道,他的崇拜行为是如此极端。并且,在头上裹著红头巾布、弹琴烧香,还阅读道教经典。更严重的,自以为依照这些方法就可以强化自己的兵力。反而,在最后遭来不可避免的命运[13]。
在张津去世之后,刘表抢先朝廷一步,派遣零陵郡出身的赖恭就任交州牧,暗示要把交州纳入他的势力范围之下。接著,朝廷也得知刘表因张津去世而派人治理交州的消息,而授予士燮担任绥南中郎将的诏书,请托他要观察交州底下七郡的情况[1]。
除此之外,曾经有人用张津生前的举止来作为发表看法的参考。例如,孙策曾用张津因迷信而导致被杀的例子来反对底下的一些将士联合为于吉求得释放的请求[13]。不过,依照时间点而言,张津不可能比孙策早去世,故此处存疑[10]。另外,薛综担心继吕岱的下任交州刺史比不上吕岱来得佳,而写《上疏请选交州刺史》[注 7]给孙权提供参考。其中,有举例说明张津治理交州不佳的问题所在[12]。
对于张津的评价很多是负面的,但仍有人给予不错的评语。孙策认为张津会遭到他人的杀害是他对道教过度迷信而造成的[13]。薛综上书给孙权,其中认为张津因忽视部属的感受、对监督不严谨,以及威武不足,才遭到许多欺侮,注定逃不了被杀的命运[12]。不过,许靖在写《与曹公书》[注 8]表明他拒绝投靠于其麾下时,曾推荐张津是位可以协助朝廷的人才[5]。
在明朝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张津仅仅在卷六的第七回〈孙策怒斩于神仙〉正式被提到[15],连毛宗岗修订的版本也不例外[16]。然而,却在赵聪之针对内容和回目做出大量修增的版本中,使张津初登场于第三回〈何国舅谋诛宦竖〉[17],直到在第三十三回〈小霸王中箭促天〉才提到其去世的消息[18]。
虽说上述这三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差异,但在提起张津去世消息的方面几乎相同。在孙策被张昭和数十名臣子联署拜托别杀于吉时,而提到张津在担任交州刺史时,因过度迷信而受到被敌军所杀的事情。基本上,这段内容是根据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时,引用到由西晋虞溥撰写的《江表传》内容;但仍在毛版与赵版中把杀掉张津的对象从“南夷”改为“敌军”,另三种版本也都把向孙策劝阻的对象,从“诸将”改成“张昭等数十人”[13][15][16][18]。不过,依照时间来讲,孙策是在建安五年(200年)把于吉害死的,而张津在当时还就任交州牧[9]。所以,张津的去世比孙策杀于吉还得更晚。也不可能提到张津的死因[10]。
可是,在赵聪之修订版本跟其他两种版本最不同之处是增添了张津在世的出场。袁绍派遣张津劝说大将军何进,何进才决定重用袁绍。另外,张津的身份被设定为何进的亲信[1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