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或Amylobarbitone)是一种巴比妥类药物的衍生物,主要的功能是用于作为中效镇静剂,以治疗如失眠之类的症状。 除了作为药物之外,异戊巴比妥也因为其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功用而被作为迷幻药使用,但由于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造成嗜药问题,甚至会在突然停止用药时产生致命风险,因此被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列为管制药物。
临床资料 | |
---|---|
AHFS/Drugs.com | Micromedex详细消费者药物信息 |
怀孕分级 |
|
给药途径 | 口服、IM、IV、直肠灌注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药物动力学数据 | |
生物利用度 | ? |
药物代谢 | 经由肝脏代谢 |
生物半衰期 | 8-42小时 |
排泄途径 | 经由肾脏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57-43-2 64-43-7(钠盐)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300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11H18N2O3 |
摩尔质量 | 226.272 |
3D模型(JSmol) | |
| |
|
在台湾,异戊巴比妥曾是1980年代流行一时的毒品,绰号“青发”,与被称为“红中”的西可巴比妥(secobarbital),都是常被滥用的巴比妥类药物。目前异戊巴比妥是被中华民国官方列为第三级管制药品(毒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1]。
异戊巴比妥在肝脏中经由羟基化转化成3'-羟基异戊巴比妥[2],或经由N-糖甙化(N-glucosidation)[3]转化成1-(β-D-吡喃葡萄糖基)异戊巴比妥。[4]
服用异戊巴比妥时应避免以下物质:
若使用过量的异戊巴比妥会产生严重的意识混乱、降低或失去反射能力、严重想睡、发烧、易怒、体温降低、判断力差、呼吸缓慢、短促或颤抖、心跳缓慢、口齿不清、身体摇晃、睡眠障碍、眼睛的不寻常运动或严重的身体虚弱等症状。
就如所有巴比妥类药物一样,异戊巴比妥(5-ethyl-5-isoamylbarbituric acid)可由丙二酸衍生物和尿素衍生物合成制得。它由α-乙基-α-异戊基丙二酸脂与尿素反应得到(在乙醇钠中)。 [5] [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