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林(2世纪—3世纪),伯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曹魏官员。

生平

常林早年都在家乡河内郡以耕作为生,生活贫困。初平元年(190年),河内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派了门生到所属县内监察人民有没有犯罪,发现后就立刻将他们收押,命他们要以钱或谷物赎罪,迟了交就要被屠灭宗族,藉以提升威严。当时常林叔父在河内郡殴打伤人,被王匡的门生发现,因而被王匡捉拿;当时常林的宗族都很害怕罚金有多少,怕负担不了会连带一起被诛杀,不去营救。

常林于是找来王匡同乡胡毋彪,向他陈述王匡捉拿常林叔父的最终目的。胡毋彪听后即写书谴责王匡,王匡最终终于饶恕常林叔父。后来常林又依附在上党郡的前河间太守陈延壁。当地二姓都是以前的富贵豪族,上党太守张杨贪图二家的女子和财宝,出兵围困他们;常林带领他的宗族,为他们两姓人划策,最终被围困六十日后解围,他们两族都没有损失。

常林之后因战乱避居并州,并州刺史高干本来打算常林为骑都尉,常林辞让不接受。高干叛乱被曹操平定后,梁习上任并州刺史,推举州内名士,常林和杨俊王象荀纬王凌等都获举荐,曹操将常林任命为南和县长。后因为在南和有治绩,先后获提拔为博陵太守和幽州刺史,亦都有治绩。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获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常林被选为五官将功曹。同年曹操西征马超等人,河间人田银苏伯在当地叛乱,并煽动邻近的幽州和冀州,曹丕打算亲自讨平,但常林认为他们只是乌合之众,难成大器;而且曹操出征,曹丕应安守邺城,不应轻率出征。曹丕听从并派将军贾信讨平。常林后来又先后出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丞相东曹。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并建魏国,常林升任尚书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常林迁任少府,封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太和元年(227年),曹叡继位,封高阳乡侯,改任光禄勋太常。当时有人认为常林节操廉洁高尚,应该进为三公,常林于是称病。后转任光禄大夫。常林八十三岁时逝世,获追赠骠骑将军,以公礼安葬,贞侯

性格特征

  • 常林年少孤贫,但不是自己力量换取的他都不要。
  • 常林为人个性好学,东汉末年做门生时更带著经书去耕作,由妻子送饭给他。而且二人相敬如宾。
  • 常林和司马懿是同乡,而司马懿认为常林在故乡人中较年老德高,见面都对常林行拜礼。有人认为司马懿位高权重,常林不应受拜,应当停止。但常林则认为司马懿是自愿遵守长幼的礼序,作后人的榜样;而他亦不畏惧有权势人士,同时拜礼亦不是他制定要人作的,不认为有任何不妥。
  • 常林担任少府时性格严厉,时常鞭挞小官。当时少府寺与鸿胪寺相对为邻,时任大鸿胪崔林常时听到鞭挞声及喊叫声,因此劝止常林。常林虽然在听劝之后大为惭愧,但依旧不能自止。[1]

子女

  • 常峕,常林之子,嗣侯,官至泰山郡太守。后因诸葛诞作乱时称疾不出而获罪,与李广一起被司马昭所诛。
  • 常静,常峕之弟,常峕死后获封为继嗣。

评价

陈寿和洽清和干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干,皆一世之美士也。至(常)林能不系心于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国志/卷23》,出自陈寿三国志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