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道仁(1867年2月1日—1932年8月),字退庵,号静山,又作静珊,湖南省澧州慈利县(今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2][3]
父孙开华为清朝军事将领,官至福建提督。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之际,孙道仁被台湾巡抚刘铭传召入前敌营务处,授四品衔。[1][2]
中法战争结束后,孙道仁作为荫生参加科举。被任命为顺天补官。1890年(光绪16年),被任命为颐和园海军水操内学堂的办事官。1891年(光绪十七年),因镇压热河的农民起事有功,获升三品衔。任福建补官。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统辖福州水陆两军。[1][2]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孙道仁奉派赴日本接受军事教育及训练。归国后,孙道仁创办福建武备学堂,并任总办。当时,该学堂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制度,并聘请日本士官任教。孙道仁的军事改革为福建省新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后,孙道仁在福建军界任职,1911年(宣统3年),被任命为福建提督。[1][2]
同年,武昌起义爆发。孙道仁原同革命派有联系,再加上情势所迫,乃于11月5日加入中国同盟会。8日晚,孙道仁率福建新军(陆军暂编第十镇)起义。9日,闽浙总督松寿吞金自尽。10日,福州将军朴寿被革命军毙于于山观音阁丹井旁,旗兵全部向革命党投降,福州光复。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闽都督府成立。13日,孙道仁正式就任都督。12月22日,孙道仁等人致电陈其美,主张废除共和[4]。1912年(民国元年)7月12日,袁世凯正式任命其为福建都督,并授陆军中将位;同时,改组闽都督府[1][2][3]。
1913年(民国二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革命派的许崇智的压力下,孙道仁于7月19日发表福建省独立宣言。但由于这并非孙道仁的本意,故对革命派的支援并不积极,不久后又于8月9日取消独立,但其行动已招致北洋政府不满。11月29日,北洋政府任命出身北洋嫡系的李厚基为福建镇守使。12月5日,北洋政府任命刘冠雄暂兼福建都督。12月31日,北洋政府下令裁撤福建都督,福建的军政权力转交福建镇守使。孙道仁被召回北京,由陆军部看管[5]。孙道仁的军政生涯自此结束[1][2][3]。
1917年(民国六年),孙道仁被任命为黎元洪手下的总统府高等顾问。1923年(民国十二年)引退,赴厦门寓居,直至逝世。[1][2]
民国元年(1912年),时任福建都督的孙道仁在福州设局铸造银角。币正面有“中华元宝”4字,背面有18星,上加“福建都督府造”6字,面值二角,成色不佳,后因孙道仁去职而停铸。同年,福建财政司在福州南台苍霞洲造币厂铸造二角币,正面有“中华元宝”和“开国纪念币”字样,背面有民国军旗图样[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