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英语:The Merchant of Venice),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作品。可能写于1596年至1598年,出版于1600年,首演于1597年;它也是最早在非洲演出的莎剧(1913年)。

剧情大要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nio),为帮助好友巴萨尼奥(Bassanio)娶得波西亚(Portia),而与仇家——放高利贷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借钱。答应若无法还钱,就割下自己的一肉抵债。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险,因而无法如期还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一再遭对方侮辱歧视,女儿洁西卡(Jessica)又跟罗伦佐(Lorenzo)私奔,因此夏洛克怀著深仇大恨,来到威尼斯法庭。他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解,坚决按照借据条款,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这时剧情达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Portia)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的两条情节线在‘法庭诉讼’一幕中汇合在一起,装扮成法学博士的波西亚在千钧一发之刻大呼‘等一下!’并向夏洛克指出,借据上只说他可取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但可没说他能拿安东尼奥的一滴血。夏洛克自然无法只割安东尼奥的肉而不令他流血,聪慧的波西亚运用机智救了丈夫好友的性命。

打赢官司后,波西亚恶作剧的向没认出她的丈夫,讨了结婚戒指作为胜诉的酬劳,回家后再假意责怪他,引起一场喜剧性的吵嘴。最后在巴萨尼奥的恍然大悟中,本剧圆满落幕。

登场角色

  • 安东尼奥(Antonio):威尼斯的大商人,他经营海外贸易并拥有巨资,与落魄的贵族子弟巴萨尼奥结为生死之交,甚至不惜为他押下自己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性格忧郁,而且也是一个偏激的种族主义者,夏洛克对他歧视犹太人的控诉并非没有根据。
  • 巴萨尼奥(Bassanio):将家产挥霍一空的落魄贵族,后娶波西亚。
  • 波西亚(Portia):才貌双全的富家女嗣。
  • 葛莱西安诺(Gratiano):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友,后娶奈莉莎。
  • 奈莉莎(Nerissa):波西亚的贴身女侍。
  • 夏洛克(Shylock):以放高利贷致富的犹太人。
  • 洁西卡(Jessica):夏洛克的女儿,后袭卷父亲财产与罗伦佐私奔。
  • 罗伦佐(Lorenzo):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的朋友,洁西卡的情人。
  • 杜巴(Tubal):犹太人,夏洛克的朋友。
  • 兰斯洛特·高波(Lancelot Gobbo) :夏洛克的仆人。丑角。
  • 老高波(Old Gobbo):朗西洛特之父。
  • 莎莱里奥(Salerio):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之友。
  • 索拉尼欧(Solanio):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之友。
  • 摩洛哥亲王(The Prince of Morocco):波西亚的求婚者。
  • 阿拉贡亲王(The Prince of Arrogon):波西亚的求婚者。
  • 威尼斯公爵(The Duke of Venice):威尼斯的统治者。

剧情考证

据 Capell的考据,威尼斯商人剧本是从义大利人 Ser Gio-vanni Fiorentino的作品‘II Pecorone’(《大绵羊》或译为《笨蛋》,1378年)的义大利故事集中获得灵感。索求“一磅肉”的故事是取自1596年希尔维(Alexander Silvayn)出版的《雄辩家》(The Orator),波西亚择婿的方法,是采自英国十三世纪拉丁文的一部小说集“ Gesta Romanorum ”,洁西卡私奔的情节出自1470年的《Tales of Massuccio di Salerno 》。1589年,英国剧作家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就已经写过《马尔他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的剧本。

历史背景

犹太人在逾越节(Passover)食用基督徒的肉,是中古世纪的传说。基督徒普遍相信犹太人曾加害基督欧洲人一提起犹太人,就联想到放高利贷,犹太人可以放贷给基督徒,《旧约圣经·申命记》记载:“借给外邦人可以获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但罗马教会是严禁基督徒放高利贷的,1179年,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规定,高利贷者要处以破门律。犹太人因放高利贷普遍遭到社会排斥,英王爱德华一世在位其间曾下令将犹太人逐出英国。1492年,犹太人被逐出西班牙。1509年,康布雷联盟战争爆发,犹太人为逃难而来到威尼斯,群居在一家旧式的铸铁厂,这些犹太人被规定要穿著黄色衣服或帽子。1541年,威尼斯当局将犹太人安排在另一块聚居区,即后来著名的红桌,有七层楼高。后来犹太人被准许成为威尼斯市民,并且可以从事贸易活动。早期欧洲的银行家几乎都是犹太人,居住于义大利北部伦巴底,英语的Bank是从意大利文的Banca演变而来。

争议性

《威尼斯商人》的争议性极大,在莎翁作品中,仅次于《哈姆雷特》。而其中的争议点主要有二:一是夏洛克作为一个反派犹太人,他到底是天性邪恶,抑或者是被一再歧视而疯狂的复仇?透过夏洛克一角,《威尼斯商人》这出戏剧传达的涵义,到底是反犹大还是同情他们呢?第二点则是安东尼奥对巴萨尼奥暧昧的情感,能让他立下人肉借约的,是否不只是友谊? 莎翁时代的夏洛克总是被诠释为嗜财如命的大恶棍,由夏洛克被列入文学中的四大著名吝啬鬼就可见一斑。

演员们对此角色有了不同的诠释。英国演员Edmond Kean于1814年首创,将夏洛克诠释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影响后人甚钜。

在法庭上,安东尼奥为巴萨尼奥死而无怨,并暗示这是连巴萨尼奥之妻波西亚也难以做到的。因此有学者,如W. H. Auden [同性恋],试图以同性恋来诠释他们之间的情谊。

中译本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魏易翻译的《英国诗人吟边燕语》,这是莎氏作品第一部中译本。包天笑据林纾、魏易所译《吟边燕语》中《肉券》改编为《女律师》。此剧发表于1911年第2期《女学生》。1913年1月,中国导演郑正秋导演了《肉券》,于上海城东女生首演,[1]这是至今所知的中国舞台上的第一部莎剧,其稿本可能是林纾翻译的《吟边燕语》。1916年4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的“林译小说第二集第十五编”《亨利第六遗事》,属名“英国莎士比原著”,“闽县林纾、静海陈家麟同译”。孟宪强指出《吟边燕讲》“不仅影响了一代文学戏剧大家 ,而且成为中国文明戏时期上演莎士比亚的蓝本 ”。

影视作品

威尼斯商人曾多次被搬上银幕,以下是知名度较高的版本:

  • 1914—由Lois Weber执导的默片。
Weber小姐是美国第一个执导威尼斯商人的女导演,她同时也演出波西亚一角。
  • 1916—Walter West执导的英国默片。
  • 1973—John Sichel导演的电视影集
劳伦斯·奥立佛饰夏洛克,Anthony Nichols饰安东尼奥,杰里米·布雷特饰巴萨尼奥,琼·普洛赖特饰波西亚。
  • 1980—BBC的电视影集,导演是Jack Gold。
Gemma Jones演出波西亚,而Warren Mitchell饰夏洛克。
Paul McGann饰巴萨尼奥,Haydn Gwynne饰波西亚。
  • 2001—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电视影集,Trevor Nunn执导。皇家国家剧院制作人Henry Goodman演出夏洛克。
  • 2002—‘威尼斯的毛利商人’由Don Selwyn执导,是一出毛利语发音,英语字幕的电影。
  • 2003—‘莎士比亚的商人’,导演是Paul Wagar,并由Lorenda Starfelt,Brad Mays和Paul Wagar共同制作。
  • 2004—Michael Radford导演的同名电影英语The Merchant of Venice (2004 film)
阿尔·帕西诺饰夏洛克,杰瑞米·艾恩斯饰安东尼奥,约瑟夫·范恩斯演出巴萨尼奥,琳恩·科林斯演出波西亚。

另外也有网路游戏《玛奇 Mabinogi》改编该剧本作为游戏的主线任务。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