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奚其明[1]1941年出生在重庆歌乐山,祖籍上海。他父亲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后从事经济工作。曾是上海足球俱乐部中国最早的足球队队员之一,二战时为躲避日本轰炸从上海迁往重庆。
1950年父亲病逝,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使他必须依赖助学金。母亲喜欢唱歌、听歌,使他从小听得许多民歌民谣。上小学时他成绩优秀,尤其音乐课成绩显著。1954年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科。
1960转作曲科,师从林霭玲、王晴华、郑曙星、文运坤、马思荪、王健忠、顾淡如、陆钦信、靳卯君、程卓如、单尔馨、马革顺、赖广益、杨秀娟、张民权、沈枚、饶余燕、潘善琪、梁仁楚、周启章、施珏、汪启璋、谢生、谭素芬、陈仪、张沞箴、方映霞、王明、谢非、甘永志、汪明珠、少先队孟辅导员等老师。
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邓尔敬,陈刚,桑桐,陈铭志,施咏康,钱仁康。1967-1969年加入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创作组。1977年调入上海芭蕾舞团任专职作曲。1979年创作的芭蕾舞剧《魂》其创新意识当时在全国音乐界引起极大轰动。1981年创作的抒情音诗《向往》于“上海之春”音乐会首演后在孙中山诞辰11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中获奖。
奚其明1978—198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兼职教授,教授作曲主科和对位。1984年调到上海文化局任上海市创作中心音乐舞蹈负责人。在这期间创作了多首歌曲如《我们的共同世界》等。《远山》曾获“首届亚洲艺术节‘名古屋’银奖”,也是中国流行歌曲在国外得奖最早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他继续创作管弦乐作品,代表作品有:排箫与管弦乐队《小何淌水》、小提琴与民族管弦乐队《阿里山的姑娘》等。
奚其明的音乐创作类型涉及广泛,包括交响乐、交响诗、协奏曲、芭蕾舞剧、歌剧、合唱、室内乐、舞台音乐、电影音乐以及大量的歌曲等。是中国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芭蕾舞团驻团作曲。他的创作风格多样,有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类型的作品,如:芭蕾舞剧《魂》、《伤逝》、《青春之歌》等。1980年代创作了一部抒情交响音诗《向往》,为中国交响作品的保留曲目之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