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佛教用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人(梵语:देव,Deva),又称天众、天部、天神,音译为提婆,指佛教中住于诸天界之有情。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提婆,与之不同的是佛教认为天人为轮回五道(或六道)之一。
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其中欲界天又分为地居天和空居天。如四大天王就居住在须弥山的山脚,和人类距离近;声闻四果中除阿罗汉已脱离轮回外,其馀三果圣人居住在色界天。
经文中使用的“天人”除了指天神,有时也可看做“天、人”,即天界与人间的众生,因此也称作“人天”(人类和天神)。人间有善有恶,悲喜参半,天界的享乐更多,痛苦较少(天人衰亡时仍有苦痛),故人间与天界归属于善道。
众生须恶业少、善业多,无犯重罪戒者方能转生于善道。持守五戒能于后世保有人身,不堕恶道之中;若加行十善业和禅定则可再向上往生,详见下段。
众生如果能够行上品十善业,死后将升天界享受快乐。其十善为:
对天界的分层,部派佛教中有不同的学说。
说一切有部认为,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共有三十二天。
分别说部认为,色界有十六天。
法藏部主张,色界有二十二天。
天界众生居于须弥山或其上空,越往上寿命越长,每一层天界的1日等于人间的好几年,依天次而上升,故有的天层1年,可能等于人间的好几万年。以下为各天寿命:
在大乘佛教中有《尊胜陀罗尼经》,天人修持可消业增寿,免除堕入恶道,一切众生修持也都能得到相同的利益。
佛教虽然承认天人存在,但只认为他们是六道之一,他们和人类一样,被认为正在经历轮回的痛苦并不比人聪明多少,仍然受到嫉妒、愤怒、骄傲、悲伤等情绪的影响。佛陀经常被描绘成众神的老师并超越他们(教义中上师地位比一切护法神高),他们也无法创造或改变世界,它们的存在是业力行为的结果。
天人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与完全觉醒的人(佛陀)不同,他们没有特别意识到比他们自己更高的世界的存在。天人不是万能的。他们的权力是有限的,适用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很少干涉人们的事务。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