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吕洞宾

中国道教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吕洞宾
Remove ads

吕洞宾,原名吕喦(喦或作[1],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道教仙人,相传生于唐朝,为锺离权之徒,为八仙之一。在宋朝之后成为道教尊崇的神明,全真派与锺吕派皆以他为始祖,为全真派全真五祖之一、锺吕内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事实速览 吕喦, 字 ...

在民间宗教教义中,为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同时也是财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矿业之神及理发之神。

Remove ads

尊号

Thumb
邯郸黄粱梦镇吕仙祠中的吕祖像
Thumb
台北市文山区指南宫纯阳宝殿中主祀的吕洞宾神像

民间

吕洞宾道术高超,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被信徒尊称为吕仙吕祖吕仙祖吕祖师纯阳祖师。北方称之为吕仙翁闽南台湾民间信仰俗称其为吕仙公,简称“仙公”。

扶鸾的信众则时常称之为吕恩主,与关帝君岳鄂王灶君张单、王灵官合称为“五恩主”。

官方

中国历史朝廷封:

宋朝宋徽宗宣和元年封“妙道真君”(一作:妙道真人)。

元朝元世祖至元六年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加“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宗教

道教因各宗派不同,尊称为:雷霆太行大天师灵宝纯阳一炁华盖掌道真君广济正道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兴行妙道天尊兴隆大道护国济民伭元广法天尊一阳真圣三台选仙总管五雷化育七星高居九梵道法玄明仁极无上大天尊等。

普称“玉清内相、金阙选仙、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通称为纯阳祖师孚佑帝君

古书记载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载,洞宾出身门阀,曾祖为浙江东道节度使吕延之,祖父为礼部侍郎吕渭,父为海州刺史吕让。洞宾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后“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黄欗杉,系一皂鞗,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

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称五代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宋史 · 陈抟传》载:吕曾“数来抟斋中”“百馀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在《狐狸缘全传》中,吕洞宾下界降妖,与玉面狐战成平手。[2]

形象与职能

吕仙在今日最经典的形象,是穿著一件青色的道袍,手持拂尘,另一手平放,或捏剑诀(伸出食指中指),宝剑悬于腰间,或负于背后。

  • 武神:吕仙曾习“天遁剑法”,手持神剑,能降妖伏魔,亦能“飞剑”而出,有武神的性质。
  • 理发师之守护神: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因头上烂疮剧痛难忍,常杀理发师泄愤,而吕仙化身理发师将朱元璋治疗好,救了不少理发师性命,故被理发业者奉为保护神。另说则是一棵柳树修道成仙,作弄理发师,头发即剃即长。吕仙化身理发师,以宝剑化剃刀,将柳仙降伏。故理发界都奉之为保护之神。
  • 文具等)业者之守护神: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吕仙得道以后曾假扮墨、纸贩子,混居市上。另外,宋代有知名吕姓道人专制苏东坡曰:“泽州吕道人沈泥砚,多作投壶样。其首有吕字,非刻非画,坚致可以试金。道人已死,砚渐难得。”民间相传该吕姓,奉祀“回道人”吕祖师为守护神。而后广传于世。
  • 青楼之守护神:某些娼妓也以吕纯阳祖师,因为吕仙可保佑平安。据说是源自吕仙游走市井,点化娼妓,并为妓女治疗恶疾[3]
  • 斩“烂桃花”之神:台湾民众则相信,吕祖师神剑亦能斩“烂桃花”[4][5][6],只要是有缘无份,最后无法成连理的情侣偕同赴庙,将会分手。故情侣一般不敢同赴吕祖庙。近日外遇风气盛行,竟有许多元配正妻来祈求吕祖师,将夫婿的孽缘斩断。木栅指南宫庙方表示,因为吕洞宾是剑神,配有桃木剑,神明慈悲为怀,只斩烂桃花,所以若信众有感情纠纷,可来庙中参拜,求得和谐。[7]
    • 亦有市井谣说,指吕仙因追求其他女神失利,而不满入庙参拜的情侣,正一道道长指出:“吕祖师已然得道,无欲无求,焉有可能踏入情场?又神以慈悲为怀,岂有可能降祸于入庙的信徒?”台北市木栅指南宫庙方人员则批评为“无稽之谈”。 [8]指南宫庙方解释:“何仙姑是吕洞宾渡化成仙的徒弟,没有民间传说想像中的儿女私情”;主委黄承国表示:“民间传说有误,成为神明者都与人为善,不会拆散别人的姻缘。”[9][6]
Remove ads

传说

Thumb
吕洞宾

吕祖的传奇可说是道教神仙人物中最多者,南宋夷坚志》一书就收录了近三十条。其他诸如救人济世,拔剑助弱,斩妖除魔,点化迷途等等,多不胜数,《吕祖志》中说,其师正阳真人钟离权将升天,约吕祖一起,吕祖曰:“喦之志,异于先生,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从此,历史上关于吕祖现身度化、济困助人的传说络绎不绝。

民间的吕祖,是“八仙”中最负传奇色彩的人物。五代以后,一直有人借吕祖的名义出山,让他的传说更加丰富而且神奇,比如“吕洞宾四下鹤城”、“吕洞宾卖团子”、“吕洞宾黄梁梦度卢生”、“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等等。

传说吕洞宾曾三次在岳阳楼喝醉,人称“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在岳阳楼题诗曰:“朝游北海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经过佛寺,题壁曰:“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前云水身。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后又书:“唐室进士,今时神仙。足蹑紫雾,却归洞天。”曾经在湖州沈东老家留宿,狂饮之后消失不见,以石榴皮题壁曰:“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吕洞宾也在《全唐诗》留下《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绝句一首:“袖里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须知物外餐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

北宋开始,民间关于吕祖的传说愈来愈多。苗善时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传说吕祖曾师苦竹真君,习得日月交拜之法;又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习得天遁剑法,民间甚至传说,吕祖身有飞剑,可飞出千里寻人并将其斩首

南宋初人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唐才子传》吕祖说:“吾仙人,安用剑为?所以断嗔爱烦恼耳。”

Remove ads

正阳渡纯阳

吕纯阳在长安酒肆遇正阳真人钟离权,正阳收吕为徒,且对吕有“十试”的考验:

第一试:吕纯阳一日外出回来,突见亲人悉皆病死,纯阳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管置办寿衣棺木,准备料理丧事,不一会儿,亲人又全都活过来,纯阳无哀喜之情。

第二试:纯阳上街卖货,与买主讨价还价后,说好了价钱,但买主又反悔变卦,只付给一半价钱,纯阳不恼,让买主大摇大摆地把货物拿走。

第三试:春节正月初一,纯阳正欲出门,遇一乞丐倚门乞讨,纯阳急施财物,但乞丐却没完没了,一讨再讨,口出秽言,纯阳只是满脸堆笑。

第四试:纯阳牧山中,忽遇一饿虎追捕羊群。纯阳保护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挡虎,老虎见之悻悻而去。

第五试:纯阳居山中茅舍读书,忽然来了一个美女,声称自己迷路前来求宿。继而,这女子百般挑逗,夜逼共寝,纯阳始终神态自若。

第六试:纯阳一日外出归来,发现家中遭窃,财产遭洗劫一空,纯阳没有颓丧,没有报官,乃躬耕自锄。锄地时忽然挖出十几锭黄金,纯阳赶紧用土掩埋,分毫未取。

第七试:纯阳一次上街买些铜器,回到家中一看,全都是金器,纯阳马上退还给货主。

第八试:有个颠狂道士在街巷里卖药,声称服者立死,来世可以得道。人们听了,谁个肯自寻死路?纯阳不信邪,买回服之、安然无恙。

第九试:河水泛滥,纯阳与众人乘舟渡河,行至中游,狂风暴作,波涛汹涌,众人惊惧,唯纯阳神态自若,端然不动,视生死之度外。

第十试:纯阳独坐室中,忽见无数奇形怪状的妖魔鬼怪欲杀欲打,纯阳毫不畏惧。又一群夜叉,押着一个血淋淋的死囚,前来索命:“你前世杀了我,今当还命!”纯阳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神态自若,端然不动。忽然见空中大喝一声,鬼怪皆无。一人抚掌大笑,却是正阳真人钟离权。

十试,纯阳皆已经无我,无得失心,以平常心态对待,钟离权极为满意。带着纯阳至终南山鹤岭,传以灵宝秘法,上真秘法,共同开创了钟吕金丹派。

但纯阳不执著于炼仙丹、点铁成金的法术,改之为内功,只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修仙成功之后,时常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不要任何报酬。传说黄河水灾,瘟疫频传时,有一医者发丹与民,服食者皆生,救人无数,人问其名,对曰:“二口子”,问其居处,对曰:“山下石。”问其乡贯,对曰:“山窟乡客”。言毕即去。“二口子,山下石。”吕岩也,“山窟乡客”洞宾也。

(一说正阳真人钟离权的师傅东华帝君,是纯阳真人吕洞宾的前身。该说法多见章回小说以及降笔挥鸾劝善文中,如《八仙得道传》、《东游记》等。另据《历代神仙通鉴》,吕洞宾是上古圣王“皇覃氏”转世。)

Thumb
吕洞宾像,摄于湾仔北帝庙
Remove ads

狗咬吕洞宾

俗语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相传吕洞宾有一次以包子喂狗,却反被狗咬,这比喻有“不识好坏,不分好歹”的意思[10]

飞剑斩黄龙

佛教徒声称吕纯阳后来成为黄龙禅师的弟子,因而成为佛门的护法神[11]。相传当时吕洞宾以为仙家比禅宗优越,于是挑战黄龙禅师,但在辩论中被黄龙禅师打败,于是吕洞宾愤而与黄龙禅师斗法,但还是被黄龙禅师击败,最后吕洞宾得到黄龙禅师点化,于是吕洞宾忏悔并皈依佛门[12][13]

由于这个故事在民间颇为流行,因此道教方面为了捍卫吕洞宾的形象,把这个故事改写成不同的版本,或谓被黄龙禅师降服的那个吕洞宾其实是好色的宋人颜洞宾而非吕纯阳本人,或谓吕祖才是赢得胜利的一方[14]。另一方面,一些佛教徒声称这些道教徒误解了这个故事的创作者的意图,他们声称关于黄龙禅师降服吕祖一事的故事不一定真实的,他们表示自己认为其实佛教方面只是希望藉这个故事说明一些道理以显示其认为佛教教义比道教教义更为正确[15]

关于吕祖可能是隐秘的景教徒一事的说法

有近代学者透过翻译《救劫证道经咒》而推定吕洞宾可能是隐藏的景教徒或受过景教影响的修行者,原因是译文中有四章似乎是基督教的赞美诗,但也有学者批驳作者是吕洞宾这个说法。

影视形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